第240章 見聞(1 / 2)

化宋 九州月下 5783 字 6個月前

耶律大石,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大遼宗室,今年三十五歲,生得威嚴俊美,不但文武雙全,還精通多國語言,當年他考上狀元後,隻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就被委以重任,上任泰州刺史,那時遼國女真之亂未起,人人都覺得他前途遠大,不可限量。

但可惜的是,他上任還沒有三個月,泰州就被女真攻下,他在亂軍裡狼狽逃脫。

而後來發生的事情,真的就是上天對他的考驗,無論他被調到哪個州任文官,很快就失陷在金人鐵蹄下,以至於他很長時間都和衣而臥,就怕逃之不及。

跌跌撞撞,他終於棄文從武,好在,這次,他終於選對了。雖然還是常敗於金人之手,但耶律大石有感覺,他的領軍水平正在突飛猛進,等時間夠了,必然可以一雪前恥。

而後來,攻打大宋,更是讓他感覺到了獲勝的快樂,可惜之後又回到遼國,失敗的日子多,快樂的日子便少了。

如今的他,獨領萬餘人馬,算是大權在握,很受的魏王器重。

不過,現在的他,一身文士青衫,正有些不安在坐在兩位的遼國最有權勢地位的兩位大臣麵前,神情恭順。

“大石林牙,不必心急,我二人尋你來,是有點小事,需要你幫忙。”陳行舟露出溫和的微笑。

契丹稱翰林學士為“林牙”,因為耶律大石在契丹族裡唯一一位林牙,所以大石林牙是其它人對他的讚揚,連皇帝都喜歡這麼叫他。

耶律大石當然明白,能讓這兩位一起找他,那麼這點“小事”,那就肯定小不了,他沉聲道:“請兩位明示,末將深受皇恩,願為大遼肝腦塗地!”

“這倒不必,”陳行舟溫和道,“這事倒不危險,但卻十分重要,這燕京上下,唯有大石林牙能擔些大任。”

說罷,便細細地說了這聯宋抗金的任務、條件、價碼……

耶律大石聽到用燕雲十六州交換大宋援助時,幾乎要立刻起身反對,但卻還是按奈住了,可在聽到要十年後再付,不由得目瞪口呆——這種事情,大遼十年後反口不給,大宋豈不是什麼也得不到,宋朝上下能同意?

但聽到後邊,他卻默默地盤算起來。

這似乎是以幽雲為餌,借大宋的助力,抵抗金國……什麼,還要讓大宋派人來治理咱們的土地,管理稅賦,這怎麼……什麼,把土地暫時租給大宋,我們每年收租?

開什麼玩笑!

什麼,每年找大宋要兩百萬貫軍餉……

倒也不是不可,這次聯宋,主要是體現兩邊的誠意,如果大宋這麼有誠意,大遼自然也應該有所表示,才好讓大宋中的反對者,有足夠的理由被壓製。大宋如今的主事人,本身是懂得唇亡齒寒的,遼國如今出命,大宋出錢,總好過將來金人壓境。

至於需要他們派人治理一部分土地,這也不是什麼問題,遼國如今也是奮力一搏鬥,如果不能止住金人攻勢,怕是也要亡國了,那到時,幽雲之地給金還是給宋,又有什麼區彆呢?

說穿了,遼國如今民亂四起,稅賦加無可加,幽雲之地已在崩潰邊緣。大宋當今的主事人,倒是個會治理的,若是金人退去,他們治理得再好,搶回來便是了,大軍才是立身之本。

“……這些都隻是我的一些淺見罷了,真正實行,還得看大宋之主,是否願意,”陳行舟說到這,長聲一歎,“如今大遼若不靠大宋,唯一的活路,便是向金國稱臣,但依我所見,願意讓我等稱臣,卻未必願意讓我等稱臣國啊。”

明白這一點後,耶律大石對這件事再無抵觸,深刻表示願意前去中原。

不能對金人稱臣這點,耶律家的兩個人都清楚,不過,魏王還是忍不住酸道:“聽說金主多次親手給你寫信,隻要你願稱臣,不但立刻封王稱相,遼東也會是你的屬地,地位隻會更高,陳相真的一點也不心動麼?”

陳行舟輕笑一聲:“我這人見不得平民受苦,金人野蠻無道,我若去他處,對我的意見,必是選著聽的,哪會如撒鸞那樣百依百順,不去!”

魏王這才略為滿意地點頭,突然又有些小聲地道:“若你來我這,我必也是百依百順。”

耶律大石在一邊垂下眼眸,掩蓋住想要翻的白眼——這樣為主公白手起家建立基業、能找錢、能練兵、能馭民、能治天一人願意輔佐,換成是他,他也百依百順啊。

就他所知,陛下的子嗣們,沒有人不羨慕梁王,常常毫不避諱地在一起討論,說他就那樣躺在家裡喝喝酒,出門打打獵,就有這樣的大能送上門來,什麼都不用做,便躋身大遼權利前三人。

明明當時陳行舟遇到耶律雅裡時,他們都在一個獵場。

陳大人什麼都好,就是眼睛不好,耶律雅裡論出身論聰慧,哪裡經得上他們了?

-

兵貴神速,很快,耶律大石便輕裝簡行,帶著一些禮物和國書,南下大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