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程收到西北的常被掠劫的消息後,思考了數息,決定不能厚此薄彼,決定讓西軍調撥一批士卒過來,進行換裝。
西夏那地方,隻出產一些牲口和鹽,西夏北邊的玉門關附近倒是一口天然油井,後世中國第一口油井就是在那裡鑽出來的,但沒有內燃機的時代,石油運輸是個大問題,玉門太遠,成本太高,那裡送到的江南的費用還不如去南洋采油呢。
所以,趙士程一直沒怎麼打西夏的主意,畢竟那裡已經是黨項族的模樣,有自己的文字和民族意識,直接占據,除非像蒙古那樣把黨項殺得種族滅絕,否則就得花大價錢去惠。
他國中的子民都還沒過得怎麼好呢,怎麼可能拿錢去惠外人。
隻有先把他們掏空掏儘,讓其國內民不聊生,到時再收回河西走廊,可就容易多了。
想到這,趙士程又另外起旨,再補貼了西北一份購買青鹽經費,雖然他可以大量印錢去買,但思考之後,他還是沒有如此做,畢竟貨幣這東西到時還是會流回大宋,稀釋了自己這邊的購買力就不好了。
他的信譽是這些年認真經營下來的,這價值可比這錢貴多了,就是因為相信皇帝陛下,他的在經濟、稅收、戰事上的安排才會那麼容易推行,順風局下,大家都是支持他的。
可他如果露出任何得意忘形的姿態,原本支持他的人都會變成阻力,這世上,永遠不缺聰明人。
不過,西夏的事情,也需要提前做準備。
蕭乾和耶律大石,都是可以重用的人才,尤其是耶律大石,如果他能占據西域,從新疆出發,與大宋一起,夾擊西夏,便能直接斷掉西夏的後路。
還有西藏青海的諸羌,這些人都是牆頭草,若是西夏倒下,他們絕對會成為衝殺在第一線的豺狼,可以提前拉攏的他們。
還有,藏區……
趙士程回想了一下,在吐蕃帝國和唐朝同時滅亡後,青藏高原四分五裂,政治中心已經從拉薩轉到了青海附近的薩迦,如果想要控製藏區,也得提前做準備的。
就他所知,藏區還是奴隸製,真正有戰鬥力都在青海一帶,唐朝之後,氣溫下降,藏區的農業已經很難支持大規模對外用兵,隻要能用好河湟一帶的諸羌,那還是能在高原縱橫的。
他撐著頭思考了一會,又私下寫了一封手書,讓西北劉仲武去招攬一些西北羌人部族的少年,前來東京求學,東京城會包攬他們學習生活費用。
寫到這,他思想又擴散開來。
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不如直接在東京城開一所外國語學院,將吐蕃、諸羌、西南夷的優秀年輕人招攬培養,灌輸大宋的治國理念,將來大宋如果將這些地方收入治下,那就正好可以讓他們帶領家鄉致富,改變當地的生活。
嗯,還可以讓一些懂得外族語的學生,去到海外、西域、諸夷做事,這樣的人用起來,肯定比在當地隨便找個向導更放心。
就這麼決定了!
趙士程把自己的意思寫在紙上,招來講義司,讓他們出門,設立一個新的朝廷機構,名字,就叫外事院,將來大宋出訪的使臣、各軍的顧問,都可以從這裡出來。
這事沒遇到什麼阻礙,或者說,在大宋任何新增官僚職位的事情,都不會招來反對,畢竟有那麼龐大的候補選人在等著上任呢。
選人們雖然有些讀死書的嫌疑,但能在大宋百萬讀書人中卷出來的,智力無疑是合格的,尤其是在背書讀書一道上,完全可以相信他們。
這個外事院的建立並沒有引起什麼水花,在遼國覆滅、金國暫時退避,收回燕雲後,大宋民間的輿論已經有些飄了,言談舉止之間,多了些大唐時□□上國的味道。
高麗國本來是大宋金國兩邊都在朝貢,如今他們年年都朝貢大宋,對金國的朝貢則找借口一拖再拖。
因著大宋新出的好東西太多,大理國、南洋諸小國,都已經把朝貢這事改為一年一次——雖然他們來朝貢的更多目的是做生意,但無疑大大地滿足了大宋上下的虛榮心。
如此一來,皇帝陛下因為夷人太多,設立一個外事院,很合理,完全沒有問題。
就連戶部給預算時都十分大方,他們在最初幾年其實都很摳,畢竟國庫已經幾十年沒過過富裕日子了,不過現在官家在位後,大家已經放開手腳,畢竟官家說了,現在花錢是為了以後過上更好的日子。
官家雖然凶狠了些、挑剔了些,可說過的話,從來沒有辦不到的。
官家說的話,都是對的!
……
寒風呼嘯,今年的大宋冬天非常冷,大雪漫天,覆蓋到遙遠的天際。
但依然影響不到繁華熱鬨的東京城。
宮城中,太上皇與太上皇後帶著兒子孫子們,正觀看城中最優秀的歌舞表演。
能入城為皇族獻舞,本就是這些伎者們職業生涯中最高的榮耀,自然拿出了最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