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2 / 2)

苑通判嘖嘖歎道:“何時聽說過翰林院規矩嚴的?翰林不都是名士才子,不沾俗務,成日做詩會、文會,在院中養望的麼?”

這隻怕是宋三元自家的規矩嚴。

不信看看桓禦史到本地這些日子,不也成日關在府裡辦差,隻偶爾隨周王巡視本府幾處衛所屯堡麼?他也是二甲前十名的進士,曾在講學大會上揚名福建的人物,若非家裡管的嚴,豈能不愛與前輩們喝酒、遊江、講學、賦詩?

必定是宋大人馴夫有方!

趙同知年長幾歲,資曆更深,深沉地搖頭:“這也未必。二位賢弟想想,桓大人是禦史出身,都察院是什麼地方?是規勸天子、糾察百官風紀之所,定然比才子彙聚的翰林院規矩嚴整。我看是桓大人家法森嚴,管得宋大人自然成習慣了。”

早晚請安報備,豈不是做丈夫的本份?若不然怎麼是宋大人晚上散了衙去尋桓大人,不是桓大人上門來服侍宋大人呢?

這兩位大人同氣相合,懼內懼得光明正大,隻一位程通判不大懼內,說了句公道話:“或許宋大人這般行事不是家裡定的規矩,就隻為了將漢中治得更好,叫周王看在眼裡呢?”

兩位上官憐憫地睨了他一眼,仿佛在可憐他不懂閨房之樂。

趙大人親自給他解釋道:“宋大人家中就是有萬般規矩,如今出京在外,父母都不在堂,豈有不想鬆快鬆快的?何必定要按時點卯、散衙?必定是桓大人管得嚴,定要他在周王麵前給自己掙個麵子,他才定出這些規矩來。”

三人想起府尊交待的“計劃書”就頭疼,隻能靠這種議論聊以散悶。正在同知廳裡說話,外頭差役忽來敲門,說了聲“宋大人”。

三位大人齊齊閉了嘴,又羞愧又緊張,不覺雙頰泛紅,動作都有些僵硬。幸好門外很快傳來了下一句:“宋大人要帶工房俞書辦去查看修繕周王府的磚料、泥灰燒製進程,請同知大人代掌府中事務。”

趙同知應了一聲,長長吐了口氣,低歎道:“果然不可背後議論人是非。唉,宋大人真是雷厲風行之人,這就出城查看磚窯去了,恐怕到五天後也得緊著催咱們要文書,還是早些趕出來吧,例會上人多,若拿不出來可太失麵子了。”

三人心有戚戚,各自回到二堂,拿著宋大人贈的紅頭稿紙發愁,宋大人卻踏著大好春光,帶著書辦、本府在班的石匠、泥瓦匠,往城北石堰寺而行。

他花了十五塊錢新買了一篇包含漢中礦產地圖的論文,裡麵就寫到天台山石堰寺一帶藏有大型石灰岩礦。本地石灰岩礦藏豐富,在城外上下梁山也有兩處礦脈,他特地出城數十裡來到石堰寺,為的卻不光是石灰岩,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石灰礦伴生著一個中型白雲岩礦。

這種礦物他新查過,混入水泥燒製,可以縮製水泥固化時間,煆燒成白雲灰後可以作塗料,顏色雪白、防水耐火,正可用修繕周王府的借口報上巡撫楊大人,請求調撥此石。

而調來之後怎麼用,可就由他說了算了。

這種白雲石的用處遠不止做建材,還能用作耐火材料,做煉鋼爐爐襯,燒製耐火磚,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大煉鋼鐵了!

不光工業,農業更用得上。白雲石中富含鎂,也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礦物。隻是略帶些堿性,施在漢中一些偏酸性的黃棕土裡正好可以中和土壤酸堿度,可算非常簡單好用了。

天台山還不光有這白雲石可以做肥料,離府城更近些還磷錳礦——錳礦暫且不提,磷礦可是難得的化肥啊!這些磷塊岩開采出來就能直接磨碎放到偏酸性的土裡做基肥,再想法精煉精煉或許也能施到中性或偏堿的土壤裡當磷肥。再間作豆類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多施些草木灰燒成的鉀肥……

這不就不輸給到處廣告的金坷垃了嗎?

隻要肥料跟得上,漢中這片土地就能實施稻麥輪作,或是穀、豆、麥輪作的法子,整個農業產量足可以翻上一倍有餘。

反正大鄭朝朝廷管的隻是金銀銅鐵錫鉛汞之類金屬礦藏,他開的這些在尋常人看來隻是普通石料,管得並不嚴,他又是知府之尊,想開就有權力開采。

如今先違規開著,等到農藥製成,下一季就開辟實驗田試用各種新化肥,到年底獻上豐產多籽的稻、麥穗當作貢品。大鄭朝是農業國家,聖上和朝廷諸公見了,必定會支持他搞農科,他的化肥廠就可以公開化、規模化了。

這還隻是府治附近的礦產,再擴展到整個治下的漢中府,西鄉縣等地還有硫鐵礦,加工之後能做硫酸啊……

先叫人去買黃鐵點兒來,跟製高錳酸鉀一樣親身上陣,製出硫酸,他的三酸兩堿工程就可以開始了!

他在車裡暢想著未來漢中府的工農業發展,心情無比澎湃。要不是這個肉身子墜著,簡直能鑽破車頂飄上去了。幸而車子駛得也快,不多久便拉著他到了天台山腳下。

山中原就有個小型采石場,修城牆、房屋的石灰石都從這裡運下去,再送到窯場處置。宋時穿著五品官袍至此,采石場管事和挖石的工匠都驚駭不已,連忙跪下請安。

宋時叫他們起身,該乾什麼乾什麼,單喚了此地管事過來問話——問的是此地灰岩中是否夾雜著一些石麵上有白色石粉或溶溝的石塊。

他也不確定現代的書中標示的礦藏儲地和古代的采石廠範圍一不一致,隻能描述出白雲石的特點讓他回憶。若這片采石場中有白雲石自是皆大歡吉,若沒有就要叫這裡懂石料的人做向導,再往彆處尋找。

那管事從沒見府尊這樣的五品大官,在他麵前簡直不敢抬頭,支吾了一陣子才捋順了舌頭:“此處的確生得有這種石頭,就在礦場西邊,有一小片混在石灰中。隻是這種石頭不比石灰,便是經了煆燒、加水之後,亦無力粘和磚瓦,大人要它有何用?”

隨行的俞書辦劈頭罵道:“大人問的東西你隻說有沒有就是了,難不成你懂得比大人還多?”

那管事唯唯垂頭,宋時卻輕輕揮手,攔了俞書辦一下,笑道:“本府來尋的不是石灰,正是那種石頭——那叫做白雲岩。你不知此物用途,它其實是修繕王府要用的好材料,隻是尋常人不會炮製他,你且叫人挑著這樣的石頭給本府弄上幾塊送到窯場,本府親自盯著他們處理。”

先弄些來周王府做塗料,燒水泥,還可以摻著石英燒玻璃……

說起石英玻璃,這山裡還真有石英礦。回程路上應該有個夏家溝石英岩礦,不知如今是否叫這名字,但可以按著地圖上的位置找找看。

石英玻璃通透性好,耐熱耐磨,正是做望遠鏡最好的材料,先給桓小師兄和周王一人做一副,再考慮擴大生產,供應三軍。還要做些防風沙、防護用的平光眼鏡,還有實驗儀器……

往後要做的實驗多了,用石英玻璃做實驗材料也比普通玻璃放心。

既然已經出了府城,這一趟索性就把該看的都看夠了。他圍著天台山從早轉到晚,把地圖上畫著有礦的地方都轉了過來,還拿了幾塊看著像普通山石的磷塊岩、許多通透好看的石英岩放在袋裡,悠然之態倒有些像來天台山踏春的仕子。

隻不過人家踏青,他踏的皆是山岩裸露,連顆樹、連片草都沒有的地方,還要叫人挖土尋石。

可他老人家剛在府裡立了規矩,連糧、軍、刑廳的老爺們也不敢違逆,俞書辦和隨行的匠人就更不敢勸了。直到天色漸晚、紅日西沉時,俞書辦才怯生生地問道:“大人可要回府,還是要在城外住上一宿?”

自然是回城。

但不回府治,而是要麵見周王殿下和桓僉憲,把他在城外發現在的礦藏報上去,跟他們商量如何開采利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