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明天入v)(1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6871 字 9個月前

商隊受到了緱氏縣百姓的歡迎,陸忠帶來了長安城時下緊俏的貨物,麵筋、豆腐皮等吃食包括在其中,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胡人的商品。

洛陽雖大,卻不能算是國際都市,外域商品不多,想要買到胡人的東西,還是要靠長安城供應。

莫文遠坐在馬車邊沿,蕩著腿,看父老鄉親來來往往,有的帶銅板,有的帶絹布。

“豆腐皮可有?”

“有的。”

“價幾何?”

“五文一包。”

乾豆腐皮和乾麵筋是直接從李三娘食肆進的,不過他們買的時候都是一木槽一木槽地買,回去後分裝,莫文遠算了一下,五文的量放在店裡最多三四文,利潤並不少。

老丈買了豆腐皮笑嗬嗬道:“回去下一團在湯水裡。”

水席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菜色多為湯湯水水,二是指上菜下菜速度很快,如行雲流水一般。相較於味眾的葷腥,口味清淡的蔬菜更容易入湯,以前常放蘆菔塊莖等物,等豆腐在洛陽城中賣開之後,他們也經常買塊豆腐扔湯水中燉煮。

莫文遠見眼前一老伯詢問陸忠長安城中豆腐價格幾許,奇道:“緱氏縣中並無豆腐店,如何買?”和乾豆製品不同,豆腐需當天做當天吃。

老伯見他長得眉目清秀,小小年紀已經有了逸群之才相,便好言道:“洛陽城距此地不遠,隔幾日便有人攜豆腐來賣。”

他們這裡的人是不缺豆腐吃的。

……

商隊停留半日,緱氏縣中人都來挑選一番貨物,日漸西沉,眾人也收拾好地攤,往旅店去了。

說是旅店,也不過是當地將房子借助給行商的農家,好在風景優美,房間寬敞,莫文遠在院中向遠處眺望,隻見太室山被晚霞所縈繞,明滅不見,院落外是一片縱橫交錯的田疇,偶有孩童在田間玩耍。

此山村美景,是行路上孤零零的荒野比不得的。

陸忠在外喊門:“李三娘,莫大郎,水席好了。”緱氏縣中,水席是家家會收拾的,但人廚藝也有高低之分,他走這條路線多年,自知誰家手藝最好,大早上就給了農家定金,讓他們收拾出一桌好席麵,甚至還出了麵筋豆皮,讓其放入湯中入味。

莫文遠出門,聽陸忠叨叨擾擾:“陳家阿翁腿腳不便,手上功夫卻很不錯,緱氏縣誰家有喜事都會重金找他上門掌勺,我聽聞外鄉人也有跨鄉找他的。手藝我嘗過,確實好。”

在現代時,莫文遠也會下鄉吃農村的大宴,絕大多數廚師手藝不行,但有時掌勺的確實有本事,他猶記自己在福州鄉下吃過的宴席,掌勺雕刻的七寶玲瓏塔栩栩如生,便是精於此道的科班廚子也沒有他的刀工好。

農家宴席多是大鍋菜,能把大鍋菜燒好,是高難度技術活。

宴開在陸忠住的農家院裡,陳樺林與他娘子在前台忙活,他兩個兒子年紀不小,卻隻幫忙擇菜洗菜,莫文遠光聞到味,就斷定陳翁有真本事。

水席全席24道菜,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 4個壓桌菜,眾人到齊時,陳翁正好端上兩道冷菜,他麵上猶帶風霜,粗糙的棕色皮膚上有幾道刀刻似的痕跡,走路一拐一拐,不同常人。

莫文遠看他的手,手臂上肌肉緊實,手背上幾點燙疤很是明顯,手指卻很靈活,平日裡怕也是會注意保養自己的手指。

陳樺林見莫文遠一雙大眼睛盯著自己手看,笑容慈祥:“小郎君看甚?”他語氣和藹,像對待孫兒。

莫文遠笑嘻嘻道:“看阿翁手便知您善廚藝。”

陳四道:“這還能看出?”

莫文遠道:“手臂有力,掂得了鍋鏟;背有燙痕,定在台前忙活多年;手指柔軟,善雕工,阿翁我說得可對?”

“你這小郎君,眼睛倒是尖。”

水宴菜多,眾人大快朵頤,莫文遠吃相還算斯文,但等豆腐湯上時,他的眼睛卻一亮。

看勺子中並不清亮的湯汁,他的眼神閃了閃,換上筷子在湯水中攪動一番,再將筷子□□,果見筷子上蒙上一層乳白色的漿汁。

[任務:發現初級水澱粉(11)]

[獎勵點:10]

不用廚神係統提醒,他就知道此豆腐湯的可貴之處,茅家阿翁能夠聞名鄉裡絕不是虛有其名,他掌握了跨越時代的烹飪技術,勾芡!

在以湯水出名的洛陽,還有什麼技術比勾芡更加重要?

他一臉嚴肅在筷子上舔口,陷入沉思。

陸忠吃的好好的,忽然覺得腳下傳來一陣窸窣之聲,定睛一看發現是隻碩鼠,他腳下一踢道:“去!”碩鼠看他一眼,連忙跑了。

莫文遠也騰地一聲站起來,同肥老鼠一起向後廚跑中,商隊眾人丈二和尚摸不準頭腦,不知他想做什麼,隻有李三娘還一如既往淡定道:“我們接著吃吧。”

“他準是去找茅家阿翁取經了。”

……

陳樺林碰巧遇上一小問題,他手捏乾烤麩,心中犯難,竟不知如何處理此物。主人家將烤麩給他時還千萬囑咐,說是長安新出的吃食,讓他務必將其用在水宴中,但他廚師的直覺卻告訴自己,它不適合扔在湯湯水水中,一來二去,竟犯難了。

他家大郎道:“不若同蘆菔一起燉了?”亂燉總不會太難吃。

陳樺林連連搖頭:“不成不成。”他歎口氣,“我倒是聽說長安那有道四喜烤麩,就是用此物做的,然隻知是道寒食節可吃的涼菜,除此之外一概不知。”想要參照做法都不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