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10565 字 10個月前

“嗬,確實不少。”莫文遠道,“成,你直接帶人來拿貨吧。”

“如此之快?”

“都堆積在後院,能不快?”

陸忠打發腳夫去找人找幫工運醬油,自己則留在原地和莫文遠寒暄,主要是莫文遠問他問題:“我聽夥計說店裡經常人小生意人,買不少醬油送到周圍的郡縣賣,陸郎可知價格約幾許?”

“價格自是與食肆一樣。”他笑眯眯道,“一勺一文錢。”

鄉裡之人自不會浪費錢買瓶子,莫文遠做帶瓶醬油就是專賣給王蔚等階層,還給想要把醬油作為禮品送人者提供便利,那些瓶子利潤不小。尋常老白姓買醬油的也多,都是一勺一勺打。

莫文遠聞此言道:“那勺子有多大?”

“莫小郎君聰慧,打醬油的勺子比食肆要小不少,黑心的甚至隻有一半大。”

“一半大也有人買?”

“怎麼沒有,不過走的要遠些,越距離洛陽城近,份量越多。”

“陸郎欲往江南賣,江南與兩京相距很遠,我就先祝陸郎大賣了。”

“借你吉言,哎,不過是一筆頭的買賣,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了。”之後醬油商人定然會蜂擁而至江南。

莫文遠與他熟悉,並不忌諱告訴陸忠商業之事:“你醬油要賣得快些,再過一旬我也要下江南。”

“下江南?何故?”

“阿娘在揚州籌備新店,預計上半年開張。到時兩京有賣的,江南也有。”江南有的,兩京就未必有了。

陸忠忙謝過莫文遠的忠告,他思忖自己囤積的貨物要早點拋掉,等李三娘食肆開新分店,很多物件就賣不動了,官方店有更便宜的,為什麼要從商販手中拿。

不一會兒,腳夫夥計與其餘賣力氣的短工來了,他們幫陸忠把醬油壇子依次裝載在車上,陸二郎已打定主意,爭分奪秒,隔日就啟程前往江南,開始賣貨,便匆匆走了。

……

醬油在長安城也賣得很火熱。

不說莫文遠做得醬油本來就多,其做法也簡單明了,他讓值得信任的醬料工人到長安,傳授其他人製作之法,開始釀製新一批,保證供應源源不斷。

李三娘食肆專門開了打醬油的窗口,來打醬油之人絡繹不絕,李三娘觀察幾天,被積少成多的銅板山給嚇了一跳。

醬油理論上是掙不了大錢的,像是豆花、蒸餅,一文錢一塊或一文錢一碗,便是賣得名動京城,利潤也沒有高到賣其中一種就能維持生計,讓店鋪運轉下去的地步。

李三娘食肆是綜合建築,除非是酒水還有酒樓中的菜色,其餘物品利潤都低,他們勝在數量大。

但是醬油……

李三娘盯著賬本,她的眼睛沒有焦距,顯然進入了腦海中搭建的思維天地,開始時她以為醬油的產品定位與豆花相仿,價格便宜卻不是生活中的必須物。

賣著賣著卻發現不同了,醬油的功能實在是太強大了,滴在飯上一滴就會讓其變得美味,很寡淡的蔬菜一起燒更是能讓平淡的蔬菜變得充滿驚喜,而且甭管家裡人燒菜時醬油放的多還是少,一文錢的醬油怎麼都能用好幾日,便是窮苦人家買了都不心疼。

它有成為生活中必備品的潛力。

李三娘意識到此點還多虧了趙二娘,最近家裡的飯都是趙二娘做的,她感歎道:“大郎做得醬油實在是好,隻要加入一點點菜的味道就完全變了,甭管是肉還是瓜茄還是豆,皆能與醬油相容。”家中最近出現的菜色中,紅燒占比很大。

“價格也實惠,一文錢的醬油可以用幾日。”

這句話被李三娘收入耳中,她若有所思:“放我們家可以用幾日,放彆的人家就能用一旬以上。”他們吃飯是從來不省的。李三娘又換算價格道,“醬油的價格又比鹽與湯還要便宜些,味道更好,拌飯吃燒菜都能用。”功能不可謂不強大。

“以價格來看,確實如此。”

李三娘對醬油有了新的認知,即便是最貧苦的人家都能買得起醬油,而且價格還比豆醬便宜,作用還差不多,它能夠作為獨立的商品,走南闖北,在每一城市紮根。

尋常小手藝人之家守著釀造豆醬或者做醋的方子就能變得富庶,因為這兩者是絕大多數人家都會用到的,而醬油更便宜,又能與各種吃食相伴……

也就是說,便是沒有綜合性食肆,普通人家家靠做醬油賣醬油,都能維持生計。此認知讓李三娘十分心動,她的心動並非小家有了可以傳承的手藝,她是位非常有野心的商務女性,醬油口味的普適性、配方的獨門性,還有其能走進千家萬戶的常用調味料屬性——

三個條件疊加在一起後,李三娘想,何不把醬油店開遍全中國?

像是醋店一樣,醋店的老板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靠獨門配方他們屹立不倒,過著不算貧窮也不算富裕的日子,醬油的適用性比醋還高,為什麼不想著專門的店。

而且是許多家!誰叫開家小店比開食肆容易多了。

她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信裡同莫文遠說了,兒子舉雙手雙腳讚成,他道:“開專門的醬油店,主意不壞,甚至可以說非常好。”

他興致勃勃,把自己對未來的構想也落實在紙上:我們可以把醬油店開在繁華而大的城市,讓他們充分意識到這等調味料的魅力之所在。

“想法非常好,執行起來卻有點難。”李三娘看了傳遞回來的信件後喃喃自語,瞬間給自己安排了足夠多的工作,比如說好好研究地圖,看那些地方能夠開店,再看那些地方不能開店,人文環境、居民的富裕程度,醬油是否合適他們的口味,這些因素都要被考慮。

“踩點之事我習慣親力親為,但此事設計之地太多,我一個人定然是看不來的。此外還有後續挑選庭院等等諸事需要忙活,需要人手幫忙。”李三娘喚來了莫小狗趙二娘他們,一同商量,

“我們可以以兩京為中心,先在周圍的城市中開店,隨後一點一點向北方推進。”南方等到有了揚州的李三娘食肆,就有了新的坐標根據地,推廣起來也容易,到時候南北接壤,醬油店遍布全國。

兩人認為她製定得大體方針很好,完全同意推廣路線,之後又向李三娘推薦了些值得信任的人手,言以後可以調往他地看店。

說乾就乾,幾人拿出地圖研究周圍的城市,在一個時辰內選定好人手,在之後的日子裡又用廣闊的人脈找到當地人詢問街道情況,然後買個小攤位,賣醬油。

第一家李三娘醬油店,從計劃到誕生不過花了半旬,李三娘的行動力實在是高到讓人恐怖的地步。

李三娘把後續考察等工作交給莫小狗趙二娘,自己則坐上小船,下揚州去了。

……

注意到醬油妙用的並非隻有普通百姓,好吃的特權階層幾乎是第一批次接觸到醬油的,此外,便是聖人都開始琢磨如何運用此小玩意兒。

李三娘食肆的東坡肉早已獻上去,聖人吃的時候不動聲色,不說好吃也不說不好吃,就用餐結束前才堪堪誇獎了獻上來的臣子幾句,讓臣子誠惶誠恐,差點栽下樓梯的時候摔個大馬趴。

外臣看不出聖人的喜怒哀樂,親近之人卻是能看出的,聖人對此物很是滿意。

他所滿意的並不僅僅是醬油的味道,而是其背後廣闊的應用途徑以及相對低廉得多的造價。

按照正常的曆史進程,醬油是作為醬的附屬產品無意中被發明出來的,在發明出來之後,其重要性卻迅速地超過了醬。

醬,尤其是豆醬是唐代飲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調味品,尤其是在缺乏農副產品蔬菜的冬季,大部分人家吃能用豆醬配主食吃,當然在醃菜風靡之後,此情況有所改善。

唐朝軍隊的食品供給,主要是由醬菜與主食組成的,主食是各種穀物麵餅,醬菜以豆醬居多。邊關的將士風餐露宿,又都是大肚漢,想要保證他們吃得半飽,菜色隻能簡單些,新鮮的瓜果蔬菜不易保存,也不宜運送,相對而言味道重又能儲存很久的醬就成了首選。

去歲起,聖人大筆一揮,對軍隊增加了酸菜醃菜供給,代替了部分醬菜,得到了邊關將士的一致擁護,他們早就吃膩了一塵不變的豆醬,再加上醃菜著實味美,配幾口酸菜就能吃張大麵餅。

醬油與醃菜一樣,價格低、容易運送、保存時間長久、味美,還能夠配任何菜共同食用,很適合出現在軍隊的食譜中,運輸前往邊關地區。

聖人:安排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