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蒙上等品種茶之外,市麵上還有產量高,香味也不是很濃鬱的普通綠茶,價格並不貴,早已隨著茶餅走入千家萬戶,莫文遠準備用的,就是普通綠茶。
以茶入菜,菜為主茶為輔,用特彆好的茶反而是暴殄天物。
莫文遠道:“謝謝羊了。”把所有空盤子收好,接著研究新菜去了,中黑羊眼睜睜看它離開,氣得羊毛都炸開了,此時此刻他看想去不像羊,反而像炸成一團毛球的貓。
他忽然覺得跟莫文遠生悶氣的他簡直就是大白癡白癡白癡白癡!
……
與長安洛陽相比,揚州不算座大城市,但在不大的城市中確有很多人,文人、商人、農民……在小而富庶的城市中,流言蜚語傳得很快,八卦也很容易為人所知,就譬如李三娘食肆,在進行了一個月多的試吃活動後,大半個揚州城的人都聽說過這家店了。
吃食的滋味被不斷誇大,一開始隻是樸實的“好吃”,之後就變成了“八珍玉食”“五味具全”,還有文人把當年牡丹宴上其他世家郎君為牡丹宴上菜做得詩文從犄角旮旯翻出來,以做誇飾。
一來二去下,想要到李三娘食肆試吃的人越來越多。
閒來無事,李三娘算了這段時日試吃花的錢:“用的都是上好的食材,堆在一起也花了不少銀錢。”
掌櫃是他從洛陽城中帶回來的老人,聽後笑道:“比當年在洛陽城內發小單花得少些。”指的是他們發小廣告,小廣告也很有成效,花費更巨。
李三娘悠哉悠哉道:“身處不同之地,所用的方式也不同,試吃之法優點有二,一是能幫我們訂下江南菜單,此乃要緊事,此外做宣傳之用,在城內口耳相傳則是他用。”她琢磨道,“便是在此地發小單所起作用也不一定大,我曾讀過《左傳》,中有《曹劌論戰》一篇,篇中有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以小單廣而告之也是相同道理。”
“我等在洛陽之為效果拔群,後其他商戶紛紛效仿,一時間商戶爭先恐後用印刷術印單,彆說是洛陽紙貴,長安紙都貴了,江南等地也有人效仿,行路人已見怪不怪,此時推出試吃之法,反倒時更能吸引來客。”
“南人對冒然入駐的北地店也不見得友善,此乃刀筆師爺之國,善推敲文字之人多矣,尤其江南人傑地靈,擅讀書者眾多,便是發單都會有人抓住細枝末節處反複查漏洞語病,與其自討苦吃,不如出實績,給人看看。”
好處很多,也難怪她願意讓莫文遠搞試吃活動。
掌櫃深感老板娘考慮良多,深明大義,尋常人比不得,又言:“我看大郎進了好些茶餅,可是要用茶餅做吃食?”說開茶肆他是不信的,進的都是普通茶餅,開茶肆怎可能掙錢。
“大概是的。”
李三娘看日頭道:“時候不早,也該做準備了。”
試吃的人越來越多,店中也要派人維持秩序,讓李三娘哭笑不得的是,竟然又有人排隊倒賣位置,真是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小商人。
他們出門時已經有些人來排隊了,看見夥計出來後問東問西:“今日莫大郎做什麼吃食?”
“是魚還是蝦還是肉?”
“糕點也行啊。”
“可不是糕點,莫大郎親口說了那叫點心。”
“炒蔬果瓜茄也是極好的。”
眾人口味各不相同,點的菜也是千奇百怪,夥計聽掌櫃說過茶餅的事情就笑嗬嗬道:“吃肉還是吃魚我是不知道的,莫大郎此次做吃食似要用上茶餅。”
“茶餅?”
“茶餅竟然能做吃食?”
“可不曾聽說。”
眾多食客紛紛議論,他們幾乎都是外行人,莫文遠做什麼就吃什麼,其中有些是來過不止一次試吃的,對莫大郎的手藝信任有加。
但在排隊人中還夾雜著一些並非讚美,甚至含有嘲諷之意的議論聲,有一老者在聽見茶餅兩字後就冷哼聲道:“嘩眾取寵爾。”他身邊都是打扮嚴謹的學徒,或是同行同僚,聽見他的話後不僅沒有人反駁,相反還有不少人露出了讚許之色,他們的意見跟老者大差不差。
簇擁在一起的人氣質特殊,李三娘出去轉一圈就認出來了,都是江南一帶老酒肆的東家名廚,臉上頗帶傲氣。
魏文來時她先警惕,後知道他與自家兒子一樣是廚瘋子,就丁點警惕的意思都沒有了,也不乾涉兩人進行友好切磋,甚至成為朋友。但眼前這群傲慢的老頭、中年人、青年人,李三娘就沒有招呼的想法了,用小指頭都能猜到他們有何種想法,之前不來是因覺得李三娘食肆在江南站不住腳跟,也不把莫文遠放在眼裡,現在聽見李三娘食肆未開先紅,就有點慌了,急急忙忙來見識下競爭者的水平。
李三娘撇撇嘴,心說這群人都傲慢得緊,他家大郎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才到江南就花時間嘗過百家味道,李三娘自己開店時也如此,對競爭對手友善的可能性不大,但她敢說最了解自己競爭對手的,可能就是她了,眼高於頂非智者所為。
吃食上的競爭尤其看味道,無論是魏文也好莫文遠也好,都把有名的有可取之處的店吃遍了,由此可見,一麵看不起莫大郎做吃食一邊不願品嘗到最後才來的諸人,心胸極不寬闊。
魏文已成了莫文遠的友人,秦蔚山沾光可一同進食肆吃,不必排隊,路過冗長的隊伍,他們看見了擠在隊伍中段的老熟人們,魏文目不斜視,當沒看見,秦蔚山則微微點頭以示招呼。
……
門外發生之事,莫文遠一概不知,他正全身心投入茶餅與菜的結合中,以茶入菜。即便莫文遠博聞強識,學識廣博,也不可能熟悉任何種的菜色,像是杭幫菜就不很了解。
在與智樂聊過後,他還專門遁入廚神係統中略學杭幫菜,隻可惜現代的杭幫菜並不適用於唐代,首先龍井蝦仁用的就是龍井,唐代還未出現龍井的影子,而茶餅與炒過散茶的成分也不同,所以如何做茶葉蝦仁,還得他從頭琢磨。
中黑羊擠到莫文遠身邊看台麵上的食材,有他選出來的兩種茶餅,還有鮮蝦與肉,鮮蝦他是知道莫文遠要做什麼的,但是肉……
“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莫小遠準備做何種吃食?
“有一道茶葉蝦仁你是吃過的,除此之外我還欲用茶葉與豚肉做一道菜。”
茶葉與豚肉?中黑羊的眼睛本就是黑點點,此時黑點點中更是閃爍著疑惑的光,即便是他也想不到此兩種食材如何搭配到一起的。
他選擇的五花肉比做東坡肉的五花肉還要肥點,空口吃的話,即便是做得再好吃到兩塊以上都會膩味,以往莫文遠都是把山楂剁碎混炒以解油,這樣做有個好處,菜中加入了山楂的酸味,非常開胃,便是小食量的娘子都會胃口大開,長安洛陽店中,加入山楂茸混炒的紅燒肉是鎮店之寶。
但有個問題,山楂實在是太考驗食客喜好與否了,喜愛吃的人能吃很多,不喜歡的人則碰都不願意碰,像是山楂、紫蘇、話梅等物,若不喜歡其酸甜味,就會敬而遠之。
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是莫文遠的行為方式,他一直尋找解膩並且能讓人接受的烹飪方式,智樂的話給了他啟發,將茶餅與肉混合處理不是個壞主意。
為了從茶餅中提煉出更加濃鬱的茶味,他還專門學習了煎茶的方式,在莫文遠看來,加入陳皮、生薑、蔥蒜的煎茶方式不很可取,沸水衝泡後得到的茶味才是他想要的。
在用沸水衝泡前,還有幾道精細步驟。
最重要的是炙乾茶葉,越乾越好,陸羽在《茶經》中寫過,此法可以增加茶葉的香氣,炙乾冷卻後再把茶餅細細碾碎,就可以衝泡了。
水是大明寺的水,即便是在陸羽茶經的排名中都為上選水,煮過第一澆的水不是用來喝的,莫文遠將其用來瀝乾血水,令肉從處理初期就染上揮之不去的茶香,
第二澆水是煮肉用的水,他燒此肉的方法是等到半熟之後下鍋爆炒,泡開的茶葉沫子被扔在大鐵鍋中加上醬油糖油等爆炒,中黑羊吸鼻子,敏銳的五官告訴他此味與尋常紅燒肉味有很大不同。
他吃慣了紅燒肉,隻對其中的茶香味感興趣,卻不知門外有群人已經被紅燒肉的爆香味給驚呆了。
“這味也太大了吧?”
“如何做的?”
“油肯定放了,但若單單放油絕不至於如此香。”
“還放了甚?”
“醬油,定是醬油。”
紅燒之法的名頭已經從長安洛陽等地一路傳到江南,兩京江南都是富庶之地,商戶流動性很大,在他們流動的同時還把有關新吃食的訊息一同帶走。
胡韋臻是來人中資曆最老身份也最好的,他家的酒樓傳承已久,若算上短暫的隋朝已經跨越了三個朝代。
在場人中有些嘴上看不起李三娘食肆的吃食,私下卻買了醬油偷偷研究,此時心中嘀咕,他們也加了醬油怎麼沒有這個味兒?
“胡伯,您看?”
麵向刻薄的老者道:“莫大郎確實有幾分本事。”
議論紛紛的空檔色香味俱全的菜上桌,茶葉蝦仁色澤清淡,蝦仁瑩白透著點粉,細碎的茶葉碧綠碧綠,白綠相間,很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淡雅韻味。
文人墨客向來愛此調調的菜,更不要說入口茶香濃厚韻味悠長,蝦子的鮮味彌漫在口腔中,茶香去了河鮮的腥味,又把香的部分進一步放大——
胡韋臻的表情已經很嚴肅了,他把筷子頭轉向另外一邊,紅燒肉下埋藏著茶葉,麵上撒了蔥花。
肉顫顫巍巍,尤其是肥肉的部分,濃稠的湯汁黏在肉皮上,欲滴未滴,胡韋臻仔細端詳,心中暗道:此肉過肥。然而莫文遠剛才的表現讓他絲毫不敢掉以輕心,選擇此肉說不定是對方獨具匠心,就不知他如何解決肉之肥膩。
想著想著他將肉塊塞入嘴中,胡韋臻的眼睛猛然睜大。
勁道的肉皮,入口即化的肥肉,充滿嚼勁的瘦肉,粘稠的醬汁中帶有酒的餘香,但這些都不是問題。
老年人的胃口沒有青年人好,胡韋臻往日常食素,魚蝦都少碰,更不要說是肥豚肉了。
但現在他一塊接著一塊,手都不停,肉一點都不膩,甚至透出一股似曾相識的清香,讓他吃下去後心曠神怡,得以充分享受肥肉部分軟滑的口感,鹹香的味道,湯汁盈滿口腔讓他欲罷不能——
心中的激蕩之情像是火山口中翻滾的岩漿,幾欲噴湧而出。
也!太!美!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