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12553 字 8個月前

聖人的動作還是很快的, 在知曉壓榨出油法的好處後,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河南等地建造了官辦的煉油廠。

唐代已經出現了專門的賣油郎, 新工作種類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市場的變化, 像是賣油郎這一職業, 放在漢代, 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多用油的地步,即便是吃油, 也是吃自己家豬的油, 逢年過節殺一頭豬, 豬油可以吃小半年。

賣油郎為什麼出現,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能夠吃得起豬油的人也越來越多, 現在不僅僅是過年的時候能吃豬油拌飯,富裕點的百姓十天半個月也是能吃得的, 而長安的酒樓就更不用說,經常要放油的, 所以賣油郎的生意很好。

葷油的數量有限,價格也相對高,聖人雖然不知什麼叫做市場經濟, 卻也懂得供不應求的道理, 現在還好, 等唐朝再發展紀念,油真的就成了尋常物件了, 甚至到了富裕的宋朝,百姓們更是無油不歡,吃什麼都要炸一下。

有了成本比葷油低很多的素油,他也是很樂意看見的,如此不僅更多百姓能夠吃上油,酒樓不擔心供應不足,官方政府也能有了新的收入項。

此法出現,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至於為何煉油廠是在河南建立的,這還與芝麻的種植地有關。現代,種植芝麻的農民不多,此物產量低,價格又便宜,種了也不值得,但往前推算幾十上百年,種芝麻的人還是不少的,而他們的地域分布也很明顯,考慮到土壤氣候等因素,河南是芝麻畝產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全國芝麻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河南。

此種植格局在唐代時就已經有了雛形,隻需要問問農官,看看記載,搞清楚長安城眾多胡餅鋪子是從哪裡購買芝麻的,就可知河南是高產之地,為了降低製作成本,自然是要就近建設油坊的,運輸油總比運輸芝麻來得方便且值錢,所以聖人就直接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了。

莫文遠聽說時,很讚歎聖人的行動力,當然了他也不可能把方子獻給聖人後就不炸油了,還有許多蒸過的餺飥餅等著他油炸。他們的私家作坊規模是不可能比官辦油坊大的,然壓榨芝麻油大豆油實在不是什麼難事,隻要有地方有夥計有幫忙炸芝麻的耕牛就行了,真正讓莫文遠為難的也是芝麻供應商的事。

聖人已經將河南劃成了芝麻的種植地,他在河南收購芝麻不是很方便,那自然就要令覓他地。莫文遠走遍西市,與各種胡麻商人打交道,終於搞清楚了其他芝麻產地的分布,除了河南道之外,有不少胡麻田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的平原地帶,在那裡收購來的芝麻顆粒飽滿,品質很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想要得到一合乎他心意的收購價格,需要在當地略有些門道,當然咯,對任何商人來說,這點都是一樣的。

想到長江中下遊這一地區名,莫文遠就想笑了,他地理學得再差也知道,江南等地是被歸在中下遊平原區的,而且現在的江南可是魚米之鄉,要是那兒沒有種芝麻的,還有什麼地方會有?江南的物產可豐富了。

於是他對中黑羊道:“羊,我們二下江南吧。”

中黑羊眼前一亮:“咩咩咩咩咩咩咩。”

下江南!好呀好呀好呀!

莫文遠在江南做了諸多美食,他到現在還記憶猶新,而且還有魏文等他不是很喜歡,廚藝卻不可小覷的名廚……

江南真是好地方呀!

……

李三娘收到莫文遠傳來的信件很是高興,時隔大半年,終於要見到兒子了。隨著產業越來越多,家中人也是分散各地聚少離多,便是趙二娘莫小狗夫妻都經常分居兩地,一人在長安一人在洛陽,莫小狗有時還需到其他城市巡查他們的醬油店鋪——

一個個都奔波得緊。

李三娘也沒閒著,想要在江南站穩腳跟已不是什麼簡單事,更不肖說她還忙著在江浙等地開醬油小鋪子,如今在南方北方都有他們李三娘家的醬油店,店中之醬油除了有當地人購買,還就近給朝廷駐紮的軍隊供應醬油,進賬很有保障。

此番莫文遠傳信除了說自己要到江南之外,還言自己要尋找大量種植胡麻的農人或販賣胡麻的商販,讓李三娘幫忙盯著,她看過兒子的要求便上心了,開始同江南本地的大供應商攀談起來。

秦蔚山一年到頭給李三娘食肆供應不知多少魚鮮,是他們家數一數二的大供應商,然而聽見李三娘的要求之後卻有點傻眼:“我做的是河道上的生意,對胡麻之事不是很清楚。”

李三娘還沒說話,他就反應過來道:“但我有些兄弟是做此事的,待我幫你打聽打聽,說不定能知曉一二。”

李三娘略作沉吟後又道:“除此之外可否幫我打聽打聽,江南哪些地方有大量田地售賣?”

相較於單一的胡麻生意,秦蔚山明顯對她想要在江南置辦田地一事更感興趣,在唐代無論是當官發達了還是做行商有錢了,或者是原本就受家世庇蔭,都喜歡瘋狂屯田,以權以錢攫取土地,秦蔚山在此道上類似,在江南偷偷購置了很多田地。

所以對李三娘的這一要求他是拍胸脯打包票的,想買田,他定能從中引薦。

他敏銳地從對話中發現了問題,對李三娘道:“莫大郎可是要回來了?若非如此三娘你應也沒有如此大動作?”

李三娘抿唇一笑道:“確實如此。”

秦蔚山撫掌樂道:“那敢情好啊,我同魏文說說,他又要跑食肆了。”在莫文遠走後了,魏文深感失落,莫文遠之於他就像是沙漠中偶遇的前行的旅者,周圍儘是黃沙,看不見人,隻有他們兩人能夠交談,有共同的目標,心心相惜。莫文遠走後他確實也抱著想要品味菜品的心思到李三娘食肆把所有的菜都吃完一遍,但吃完後他還挺失望的,同秦蔚山歎息,說雖是同樣方法製作的菜,但菜出於莫文遠之手與出於徒弟之手,還是有細微區彆的,莫文遠對火候對技術的掌控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其中的差彆,魏文吃的出。

……

秦蔚山回去,就“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開始廣播了”,不僅說得魏文知道了,說得其他人也知道了。

魏文聽後高興得很,眼前一亮道:“好啊,我大半年來苦練廚藝,有道不儘的菜色要同莫大郎探討,他來了正好,我們可再一起說上個三天三夜,好好切磋切磋。”

秦蔚山聽得大汗淋漓,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他用大袖擦擦額頭道:“說三天三夜,是不大行的,莫大郎的羊你可還記得?他可不是好相與的。”

“我與莫大切磋廚藝,關羊何事?”

這,可能還真跟他有些關係?秦蔚山回憶他們上次“切磋”,做菜後中黑羊是吃的很高興,然兩人一湊到一起交流手法,交流食材,交流香料的製作方法,還用看頂級食材的眼神盯中黑羊看時,他就炸鍋了。

中黑羊的炸鍋,廚師們是感覺不到的,中國從古至今各行各業的大家,都有一特點,那就是在麵對他們所虔誠的事業時,是非常專注的,聆聽油滋啦滋啦迸濺的美妙音符,看鍋鏟在半空中劃過的如同大雁巡回般優美的曲線——對他們來說精妙絕倫的演出也不外乎此,怎會有閒心關注彆的人彆的事?

所以中黑羊的瞪視隻能留給秦蔚山了。

秦蔚山看友人已陷入想想不可自拔,隻能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到時候你與莫大切磋便是,其餘的我可不管。”

……

江南名廚不少,又在試吃會後對莫文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老頭胡韋臻就是其中之一,他受刺激後回去閉關,苦練廚藝,明明已過耳順之年,卻同年輕人一樣迸濺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在廚道上有所進益。然而等他欲將自己的最新成果展現在莫文遠麵前時,卻難以置信地發現,鼓勵自己、激勵自己,讓自己忌憚的後生竟然回長安去了,這讓他怎麼不氣?

胡韋臻等啊等等啊等,就準備看莫文遠何時回來,要讓對方好好看看自己的新本事。

門外忽然傳來一子侄輩的大呼小叫聲:“胡伯,大事不好!”

胡韋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訓斥為上:“吵吵嚷嚷,不成體統!”他邊罵邊以手掌撫摸自己的胡子,大有穩坐釣魚台之像。

“不好了,莫大郎回來了!”

聽見此話他更是火冒三丈:“莫大郎回來了,回來怎麼了?黃口小兒,菜雖做得好些,也能把你唬成這樣?”說著說著更氣了,“而且有何不好的,他是大奸大惡之徒,還是阻止我等開張做生意做菜了?若無以上幾點,又有何不好的?你倒是說說?”

子侄輩縮腦袋,被罵的同時好似吃了甘露醍醐,一下子反應過來,自己的做法才是真的長他人誌氣,滅自己人威風,所以他搖搖頭矯枉過正道:“沒,沒什麼不好的,很好很好,莫大郎要回來了!”好與不好乃是南轅北轍兩個極端,他改口實在是快。

胡韋臻給榆木腦袋氣的胡子倒豎道:“好!好什麼好!”竟作勢要拿支在椅子旁裝模作樣的拐棍敲他的腦袋。

他腰杆挺得筆直,切菜顛鍋不在話下,拐棍不過起裝飾之用,偶爾還用其□□弟子後輩。

被追著打的子侄更委屈了:說好也不行,說不好也不行,那他應該說什麼?

莫文遠萬萬想不到,自己人還沒至江南,卻已被很多人惦記上了,此時此刻他正在船上,被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所包裹,同中黑羊談論買田種地的俗流事。

中黑羊分明是龍九子,是饕餮,在莫文遠這能開發出的用法卻不是很多,最常用的就是生鮮快遞以及尋找食材的探測儀,以莫文遠看來,有這兩點已經足夠,然中黑羊是個求上進的,總覺得自己對莫小遠的幫助不是很多,欲更顯示出他值得依賴的一麵。

此時莫文遠欲購田地,他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買田可是準備種胡麻的?

莫文遠思忖道:“若真買的話,肯定是先種胡麻,之後若是尋到些有趣的種子,也是可以種種的。”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充滿豪情壯誌,選田時不妨帶我同去,哪塊地何種甚種子,我一看便知,就是沒有老農相隨,你都不必擔心挑到不好的地。

土地種植不僅與肥力相關,土壤成分,地勢是否平坦都要考慮在內,便是種地多年的老農,行萬裡路的農官也不敢說自己挑選的地就是最好的,肥力最足的,最適宜種某物的,中黑羊卻偏偏可以,他可以聽見江河湖海之聲,找到最新鮮最好的海產品,怎麼就聽不見土地的呼喚?其餘神仙知道他將天賦神通用在挑田地上定會痛心疾首,這哪裡是殺雞用牛刀,分明是殺雞用屠龍刀!

中黑羊自己卻不覺得,反而樂得自在,深覺做了好事。

莫文遠聽後也不太驚,他道:“真能如此?那等我與阿娘說好,若真買地,你肯定是跟著我去的,到時我們多走兩步,看看哪塊田最好。”

“羊啊,有你可是幫了大忙!”

中黑羊真的很驕傲了!

……

李三娘大半年未見兒子,心中還怪想念的。她算是行商,卻不曾商人重利輕彆離,利是重的,彆離也是重的,淮揚的生意走上正軌,她自然有時間親去接莫文遠,她同莫文遠約定好了,接人的時候穿得好看些、醒目些,能一眼就認出來。

母子兩人就同有感應似的,皆一眼認出對方,莫文遠心下感歎阿娘容貌一如往昔,好看得緊。李三娘的感覺卻不一樣,她心道怎麼就沒見兒子一會兒功夫,他就長這麼高了?

青春期的男孩兒本來就長得快,莫文遠堪堪十四,正在茁壯成長的年紀,小半年抽條得跟迎風招展的小白楊似的,瘦瘦高高,身旁的中黑羊身形不變,更顯他高得招人。

待莫文遠下船,李三娘先把他抱個滿懷,隨後又摟摟中黑羊道:“高了,瘦了。”

莫文遠笑嘻嘻道:“高了,沒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