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1 / 2)

時間回到半個月前。

參加完朝選的進士們為了能謀個好缺, 紛紛找門路。

小四倒是沒找,他和大哥在京城各個街道閒逛, 給家人買東西。

買完東西, 兩人到京城最有名的狀元樓吃飯。

剛坐下來,還不等他們點菜,就見一個熟人走過來跟他們打招呼, “顧大郎,顧四郎,你們也在京城?”

兩兄弟側頭,看到一身錦衣的張大郎站在旁邊。

照理說, 張家背信棄義, 他們應該生氣的。但是林雲舒跟家人分析利弊,讓大家體諒張家難處。

所以老大和小四倒也沒有給張大郎臉色瞧, 反而像見到普通朋友那樣,點頭,“對。我弟弟來京考試。”

張大郎自然知道小四來京考試的事情。事實上,小四跨馬遊街, 他們家也去湊熱鬨呢。

張大郎看了眼大堂人來人往,主動相邀,“這麼久沒見,不如進雅間相談吧?”

小四和老大也沒推辭。事實上,小四也想知道,自己中榜眼是不是張寶珠推波助瀾。

兩人跟著他往雅間走,剛巧碰到一位身著藍衣的男子往外走, 與張大郎打了個照麵。

藍衣男子揮了揮折扇,故作風流,“喲,這不是國舅爺嗎?這麼寒磣的酒樓怎麼配得上你高貴的身份呀?”

張大郎抿抿嘴,臉色漲紅,拳頭捏得咯吱作響,似乎下一秒就要揮到那人臉上,卻不想他扭著鼻子一聲不吭,進了屋。

小四到京城也不過幾個月,自然認不得對方是誰。

進了雅間,張大郎給兩人倒茶。

他動作笨拙,臉上還殘留著剛剛羞憤的神色,“讓你們笑話了。”

老大接過對方遞過來的茶杯,好奇問道,“那人是誰啊?”

張大郎聲音悶悶地,“佳慧公主的表弟。娘娘自打進宮就一直與信王不睦。佳慧公主常常在皇上麵前說娘娘壞話。去年上元節,這人在燈會上羞辱二弟,二弟氣不過打了對方一拳,對方去皇宮告狀,皇上將娘娘斥責一通。我嘴笨,說不過他們。所以隻能忍著。”

老大沒想到他一個國舅爺也會受人氣。

張大郎看了小四,囁嚅著嘴唇,壓低聲音道,“若是……”

小四心一跳,給他倒了杯茶,“凡是向前看。讓娘娘彆再執著報仇。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吧。”

張大郎笑了,“前幾天,娘娘召見我就是這麼跟我說的。她說欠你的已經還了。以後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這是間接承認自己的榜眼之位是她運作的了。小四拿著茶杯跟張大郎碰了一杯,“娘娘從未欠過我什麼,讓她自己保重。”

張大郎見他笑容淺淡,心中大鬆一口氣,將信王威逼娘娘的事情說與他聽。

小四敲了敲桌麵,原來她是利用時間差,才讓自己中了榜眼。

張大郎給兩人斟酒,“到了京城才知道,這兒真是什麼富貴人家都有。雖然我們張家出了位皇後,卻沒有根基。誰都能踩一腳。所以說多大碗就吃多少飯。步子邁太大,隻會摔著自己。好在娘娘已經懷了皇子。以後的日子也能好過些了。”

大郎下意識看向小四。

小四麵上毫無異樣,“既有了皇子,以後會有許多官員依附過來,你們可以好好利用。”

張大郎沒想到自己隻是起了個頭,他就能猜出來七七八八,滿臉佩服朝小四豎了拇指,“你果然是能耐人。”

以後除了信王黨,太後黨和衛黨,又多了個皇後黨,這京城的水越發渾了。

接下來三人聊了些京城習俗,吃著狀元樓裡最拿手的飯菜。

待他們吃到一半時,房門被人從外麵打開。

眾人齊齊看去,就見一位頭戴金玉環佩,穿著錦繡宮裝的女子走了進來。

她氣勢逼人,眼角上挑,頗有一種看不起人的架勢。

她身後站著剛剛那名藍衣男子,正一臉看好戲地望著張大郎。

讓人意外的是,她目光沒有落到張大郎身上,反而看向小四,眯著眼睛打量著他,“你就是顧永季?”

顧永季抱拳,看著她的宮裝猜測對方的身份,“正是在下,不知公主駕到有失遠迎。”

佳慧公主手抬了抬,“免禮。”

三人起身,佳慧公主看著小四道,“崔宛毓是你什麼人?”

小四拱手,“回公主的話,是在下內子。”

佳慧公主點頭,“她既是你娘子,那我便叮囑你幾句。自家的娘子要看好,彆成天惦記彆人的相公。”

小四微怒,“請公主慎言,我娘子自嫁進我顧家,一直恪守本份,孝順婆母,友愛鄉鄰,不曾有任何越距行為。公主乃千歲,乃朝廷命婦,如何空口白牙汙蔑她人名聲?”

佳慧公主挑了挑眉,也不與他爭辯,“你娘子在閨閣中便已青睞我的駙馬。我倆成親,她還與他書信往來,絲毫不知羞恥。”

佳慧公主的駙馬不就是李明彥嗎?他在崔家讀書時,倒是聽人提過一耳朵,說他是夫人外甥。既是親戚,那他娘子心儀李明彥,倒也有可能。

隻是他心有懷疑,卻不能讓彆人作實這件事,當下便道,“我娘子與駙馬是表兄妹,偶爾有書信來往也很正常。《周易》有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佳慧公主愛夫心切,切忌無端猜疑,就將人定罪。這樣駙馬也會覺得公主不信任他。”

佳慧公主擰著眉。是這樣嗎?所以駙馬所說他待崔宛毓是妹妹,是真的了?

她深深看著小四一眼,轉身離開。

藍衣公子不明白公主怎麼就走了,瞪了屋內三人一眼,忙跟了上去。

等人走了,張大郎瞧了小四一眼,動了動著嘴唇。

小四見他欲言又止,主動尋問,“怎麼了?”

張大郎也不知道該不該說,隻是瞧見他好像真的一點也不知道,訕笑道,“我之前參加過聚會,聽人提起過,佳慧公主的駙馬好像跟崔家姑娘有過婚約,也不知是真是假。”

小四抬起頭來看著他,“都是些流言蜚語,怎能當真?來,喝茶。”

老大卻有些憤怒,“這些人真是吃飽了撐的,居然憑白無故汙人清白。真是可惡。”

張大郎在京城待了四年,受了無數回氣,心境已經變了,說了句肺腑之言,“京城人多事非也多。姑且聽聽,不能當真。”

回到家,陳繼昌來找他,“你是怎麼打算的?想留在京城嗎?”

以小四榜眼的身份,入翰林是輕而義舉的事情。可是見過張大郎,他反而不想留在京城了,“我想外放。京城水太深。我待在這裡不合適。”

陳繼昌頗為認同,“你跟張寶珠的事情遲早是個隱患。外放也好。”

小四深以為然。雖然聖上是個好人,但他倆怎麼說也是曾經的情敵,天天在你眼前晃蕩,瞧著也堵心。再加上京城局勢越來越複雜,他更不想待了。

“隻是我到底是榜眼。堅持外放會不會適得其反?”

明明可能在翰林院入職,為何要外放?如果有心人在皇上麵前挑撥,認為他此舉是做賊心虛,反而將自己與張寶珠置於危險之地。

小四跟陳繼昌商定許久,由王崇哲來打壓他最好。

王崇哲在會試之後就一直拋來橄欖枝,他不想加入太後黨,一直謝絕對方的邀請。

將蘇惜惜治好後,他故意傳出話,說蘇惜惜隻是得了皮膚病,將老鴇得罪得死死地。那老鴇失了一位財神,添油加醋在王崇哲麵前說他壞話。

果然王崇哲回去後就求父親將小四加入外放名單。

巧的是,崔宗惟也幫了忙,推薦小四擔任鹽儉縣縣令之職。兩個臣子都推選他外放再加上皇上也確實不想見他,也就順勢批準了。

小四心願達成,原想把自己的打算跟崔宗惟和盤托出,但是想到崔宛毓,他猶豫了,隻模擬兩可解釋了一句。

成功授官,陳繼昌前來為他們送行。

出門在外最重要不過安全二字,老大被母親千叮嚀萬囑咐,特地找了鏢隊,一路護送他們到西風縣。

一路上,蘇惜惜都戴著麵幕,坐在馬車,始終不曾下來見人。

七夕這天,一行人到了飯館,全家都跑出來迎接。

林雲舒視線落到馬車上,小聲問小四,“是那姑娘嗎?”

由於陸家後院一直由陸太太把持,小四並沒有將信直接寄到陸家,而是寄到飯館,讓母親轉交陸兄。

陸文放怕林雲舒誤會,就將他有一妹妹,年幼時走失之事和盤托出。

陸文放尚在新婚期,自然不可能趕往京城,又恐妹妹繼續遭罪,隻好托小四將人贖回。

小四點頭,“是她。”

蘇惜惜下了馬車,就被林雲舒安置到客房。

大家瞧著這一幕,都有些驚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