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2 / 2)

閒唐 春溪笛曉 7356 字 8個月前

滕州不大,哪怕一鄉一裡地走,一個月也可以走個遍;縣城也不多,哪怕輪換著修橋鋪路,用個三五年也能讓平坦的道路鋪遍全州。

李元嬰去年挨了頓杖責,做事踏實了許多,沒再把事情都扔給彆人去做。

高陽在京城大婚時,滕州也選出了三個試點縣,整個州的人力物力資源都往這三個縣傾斜,準備一力將它們打造成滕州示範縣!

試點縣敲定,有人歡喜有人愁。李元嬰沒讓參與票選的豪強富戶把錢送到府衙,而是讓他們就地調動物資和人手,秋收結束後第一時間開始搞本縣的基礎建設。

李元嬰雖重視商業,卻也知道農業是如今的根本,入秋後糧食漸漸熟了,趁著天氣晴朗,他帶著書院的人到下麵的鄉縣去幫忙搶收稻穀和麥子。

李元嬰在宮裡連穀子怎麼長出來都沒見過,還是出宮後到底下的鄉縣走了走才多了幾分了解,不過還是無緣看到稻穀結實。

這回到了田裡看著沉甸甸的稻穗覺得挺新奇,叫田間老農給他解說解說這邊的水稻產量有多少、要種多久才結實,麥子產量又有多少、得種多久,什麼田地適合種什麼稻種。

李元嬰倒不會親自去耕作,隻是聽個新鮮罷了,他親自走了趟三個試點縣、親手割了幾把飽滿的稻穗,正式拉起了滕州秋收的序幕。

李二陛下的信使抵達滕州時才知曉李元嬰跑底下的試點縣去了,又馬不停蹄地趕過去。

到了地方上,隻見李元嬰被一群身穿布衣的老農圍在中間,農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什麼,講到興起時還手舞足蹈、唾沫橫飛。

李元嬰這個嬌生慣養的小王爺也不覺這些農戶粗鄙,興致勃勃地聽著他們說話,隨後還跟著他們走到田裡親自抄起鐮刀擱下一把稻穀,臉上有著難掩的得意,不用走近都知道他在炫耀自己已經會熟練地割稻了!

信使愣了一下,才在李元嬰身邊近衛的通傳下上前給李元嬰送信。

李元嬰在秋日豔陽下和當地農戶聊了半天,臉上曬得紅撲撲,他收下心,和氣地和農戶們告彆,騎上馬得兒得兒地回城,力邀信使在滕州多住兩天,回頭他看完信說不定要寫個回信。

信使沒拒絕,在滕州住下了。

李元嬰多招了兩千人搞治安,整個滕州井然有序,哪怕夜裡不宵禁,治安事件也很少發生:巡邏和站崗的人比賊還多,乾點壞事隨時可能被人逮著,誰要冒那個風險啊!

更何況,李元嬰還按照衛兵的規格給這批巡邏和站崗的“安防人員”配上統一製服、統一武器,每天早上城門初開始還會繞著城拉練一圈,那整齊劃一的步伐、威風凜凜的氣勢讓有歹心的人看得寒毛直豎!

信使一路走來,發現滕州確實很不一樣。

這大概是因為李元嬰沒把人和錢全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砸在了滕州城的建設上。有哪個藩王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更多的是把封地當成自己的所有物,無窮無儘地索求,以滿足自己的私/欲。

李元嬰回到王府把李二陛下的信一拆,裡頭又是一通臭罵。他哼哼著把信看完了,和魏姝嘀咕:“這皇兄,不是整天不回我的信,就是一天到晚寫信罵我。”

抱怨完李二陛下,他還和魏姝抱怨魏征,說魏征也是一個德性,整天寫信罵他。他最近這麼乖巧聽話,也沒見他們誇他一句!

李元嬰抱怨完了,又和魏姝商量怎麼教育兒女:“以後我們有了孩子可不能這樣,我們要多誇誇他,誇著長大的孩子以後不管有沒有成就,日子總是過得快活些的。”說完他兩眼亮晶晶地看向魏姝,又做了另一個決定,“如果非要罵他們的話,就由你來罵好了!”

魏姝氣結:“為什麼我來罵?”

李元嬰理所當然地說:“你比較凶,我凶不起來。”

魏姝不想理他了。敢情他想當個慈愛好耶耶,她就得當個凶阿娘?!

魏姝不理李元嬰小半天,李元嬰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惹魏姝生氣了,趕緊去和武媚討教一下怎麼才能讓他姝妹妹消氣。

得知兩個人為什麼鬨彆扭,武媚有些哭笑不得。

這小夫妻倆親都沒成呢,居然因為管教兒女的問題起了矛盾!

武媚對這種小吵小鬨可沒經驗,隻能無奈地說道:“姝妹妹不是小氣的人,你和她好好說,她不會不理你的。”

李元嬰一想也對,沒再找人求教,仗著臉皮厚跑去追著魏姝哄,拍著胸脯打包票說以後彆說罵孩子了,打孩子也由他來,兒子要是頑皮,他一準打得他們屁股開花!

女兒就算了,女兒不禁打的,教育幾句就成。

魏姝聽李元嬰信誓旦旦,也覺得鬨這樣的彆扭有些好笑,哪還能生李元嬰的氣。

兩個人重歸於好,李元嬰才和魏姝商量起正事來,他準備從李二陛下手裡再騙點人來,哦不,再討點人過來。

有了便宜紙墨,印刷書籍方便了許多,有朝廷的支持,圖書館已做到遍地開花,成為各個州府的標配建築。

眼下孫師的《千金方》馬上要下印了,印完這批人手就有了空檔,李元嬰準備讓各地圖書館征集農具、糧種、果蔬和經濟作物介紹,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之後叫董小乙在圈起來的實驗基地裡搞搞試驗,挑選出最省力、最高效的農具,品質最好、最高產的品種,靠著各地圖書館的影響力進行宣講和普及。

說到底,現在土地還是百姓的根本,他們要是能讓百姓更省時省力地種出更多糧食,百姓肯定願意聽。

李元嬰準備在《齊民要術》的基礎上,印一本及時更新、淺白易懂的農書,推行各種新農具和新糧種。

有些工具哪怕隻是一個想法、一個雛形,他也願意叫人去嘗試一下。畢竟試出來了,對百姓對朝廷都大有益處!

所以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李二陛下不得給他分撥點人手?

這些人手裡麵最好有懂農桑的,懂天文地理的,會搞文學創作的,會興修水利的。反正,隻要朝廷有、隻要朝廷願意給,滕州這邊都需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