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Chapter50(1 / 2)

六月上旬。

瑪麗幾乎忘了要等大學方麵的回信,突然有一群教授聯袂登門。

不就是送一份麵試通知,那不該是郵遞員做的事嗎?或者為表學校的態度,找一位教務人員當麵呈送也足夠了。

數學係來了四位教授,是什麼操作?而且還沒有提前打招呼。

這個時代又沒有即時通信的手機或網絡,不提前說一聲,萬一撲空呢?

客廳的氣氛有點奇怪。

瑪麗禮貌地將人都請了進來,落座後,四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她。

四人的眼神太複雜了,像是激動又儘量壓製,略有猜疑又想要給予信任,還略有一種圍觀奇人異士的感覺。

“四位老師,今天來訪有什麼事嗎?”

瑪麗打破了詭異的沉默,總不能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她直接問了,“是不是我的入學申請有什麼不妥?”

“沒有!”

格林教授直接否定。何止沒有不妥,小論文的內容簡直是前無來人的非常妥當,隻需要確定它的作者是不是明頓就行了。

這句「沒有」仿佛按下了某個古怪按鈕,四位教授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那篇概率論的論述花式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一時間,安靜的客廳內突然變得熱鬨不已。

瑪麗表麵上有條不紊地一一回答,心裡卻暗道失策了。說好了隨便寫寫,怎麼還引來了四位教授?瞧這架勢,如果不是怕嚇到她,恐怕不隻來四位,而是整個數學係都會傾巢出動。

在一場激烈的答辯結束後,格林教授作為代表發出了入學邀請。

希望明頓先生不要猶豫地選擇C大,相信他肯定用不了四年就能畢業,成為學界的璀璨新星,照亮一片晦暗的概率論公理化體係領域。

話裡話外,各種暗示已經很明確。

希望明頓要潛心研究,成為概率論公理化的奠基人。似乎缺少了明頓,這一領域的研究就會停滯幾十年。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瑪麗並不覺得非她不可。同是十九世紀的今生前世,缺少了一位達爾文,不還是出現一位王爾文。

對比兩個世界,哪怕有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沒有出現,卻也有其他人提出了相似理論。畢竟世界運行的客觀事實一直存在著,總有人能發現其中規律,區彆隻是或早或晚而已。

現在已知上輩子熟知的一批人,他們的祖輩在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由此可以推論,某些學說無法在將來某一時刻被如期提出。

但,那又如何呢?

瑪麗又不是研究狂人,否則不會在博士畢業後投身華爾街,又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去了戰地搞救援。

當下,麵格林教授的慷慨陳詞,她隻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說得直白些,就是看心情。比如近期就沒心情搞論文,因為在華爾街沉浸式體驗兩個多月之後,她也要問上帝是不是去外星球度假了?

如今,紐約比一百五十多年後要亂得多的多。

賄賂法官、幫派林立、不限性彆地利用美色竊取公司情報等等,這些狗血的實況刺不刺激?

數學確實很美。

奈何,瑪麗追求的不隻是美。

放眼全球,紐約的現實亂得精彩紛呈。其情節之跌宕起伏,是各大流派的坐火車也趕不上的。

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卻忽視了一點。藝術作品需要邏輯,現實不需要邏輯。

作品裡不敢瞎寫的橋段,現實通通安排上。比如半路搶文件、偷公章殺人、夫妻反目情人得利等等,絕非一二特例。一不順眼,等不及買.凶讓幫派分子上演槍戰,老板們就直接抄家夥打得頭破血流。

紐約之亂,被害與死亡如同家常便飯。

一樁樁一件件的勁爆真事,讓瑪麗從沒太多興致撰寫19世紀華爾街實錄,轉變為興致勃勃要把一切曝露於人前。

寫!

抓緊寫!

正好最近華爾街妖風陣陣。

兩家交易所正式宣布合並為一體,同時製定了幾條新規則。

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規定,一則針對公司。任何新股發行都要提前一個月公之於眾,且必須到新合並的交易所提前登記。

是為防止類似鐵路爭奪權亂戰中肆意濫發‘摻水股’的情況再出現,杜絕因隱瞞股票數量而造成混亂買賣。

除了對公司的影響,也對股票經紀商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影響。

紐約交易所與公開交易所的合並,代表完全主宰整個華爾街的霸主級新交易所誕生了。

其他的小交易所無法與之抗衡,經紀商們必須成為新交易所的會員,否則約等於失去了從事金融交易的資格。

這一回變革,堪稱生死存亡的變革。

經紀商們一旦入會就要遵守新交易所的規則,拋棄原本肆無忌憚操縱市場的習慣,而讓華爾街發生根本性變化。

此時出版一本華爾街亂象實錄,簡直不能更適合。

這書的推出是乘勢而上,火上澆油,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總結就是起來趕上好時候了。

於是,瑪麗客客氣氣地送走了四位教授,也禮貌地答應了有空就去C大數學係轉轉,更表示今年不出意外會準時入學。

至於小論文尚未談及的那些後續研究還是等一等。搞研究要嚴謹,不能拍拍腦袋就能得出結論,否則世上人人都是牛頓。

話是如此,格林教授回到學校再研讀了幾遍小論文,回想剛剛的那一場更甚博士答辯的討論,非常肯定他的準學生沒有說實話。

不是吧?

格林教授瞥向書架上莫裡亞蒂所著的《小行星力學》,和同事亞瑟麵麵相視。難道說他們又遇上了一個不喜歡搞研究的天才?

搞數學研究不好嗎?

不用風裡來雨裡去,除了可能禿頂的風險,一般情況不必擔心冷不丁就遭遇生命危險。

不管C大數學係教授們的心情如何忽上忽下,八月一本新書橫空出世,僅僅一周就登頂紐約銷售榜首。

加印,再加印,新書的熱潮似滔天巨浪從紐約席卷全美。

很快也引起大洋彼岸的注意,歐洲各國與東方世界都迅速傳來希望合作的橄欖枝,期待將此書翻譯成各國文字版,而且從快從速。

究竟是什麼書令人們瘋狂?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但意外地集結了愛恨情仇、陰謀血腥、勾心鬥角等等元素,讓人看了就欲罷不能。

這樣的書卻有著非常樸實無華的書名——《十九世紀華爾街實況分析》。

它乍一聽枯燥無味,差點讓很多人與之失之交臂。因為書名像是堆積數據的學術論著,也像是毫無爆點的紀實文學,誰能想到裡麵的內容如此令人嘖嘖稱奇。

華爾街不相信眼淚,鮮血淋漓的金錢戰場,陰謀與愛情的難解難分,總有一款狗血能滿足你。如果你不想看狗血,想看點嚴肅詳實的數據,請彆走開,因為非常神奇的是這本書也全都有。

雅俗共賞,居然在一本書中得以實現。

讀者們開始紛紛猜測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趕客的書名?這是典型的名不副實,實際內容比名字精彩了無數萬倍。

各種解讀開始滿世界亂飛。

眾所周知,《十九世紀華爾街實況分析》的作者沒留真名,隻有代號「M」,書中更是沒有任何作者介紹。對外,從出版到授權翻譯,都是由紐約日報的社會版塊記者韋斯萊出麵全權代理。

有些人就開始譴責韋斯萊。一定是他的職業病發作了,參考了以往社會版的無趣新聞標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