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國(五十一)(1 / 2)

雖然想到了一塊去, 但是結果卻是天差地彆。

袁紹軍失敗了,而曹軍成功了。

一口氣將袁紹近三分之一存糧付之一炬的曹軍,在忽然北攻策應的同僚掩護下順利南歸。

實話說這些損失對於袁紹軍本應當無痛無癢……本來是如此。

在袁紹看來,這也不過是他一小輪較量的失利,況且他亦是聽聞曹營的糧草也被點燃了,消息沒有傳來應當是曹營那邊信息瞞得比較好而已。

同時這部分糧草的損失不過是這一區域的儲糧而已, 這個數量也沒有能讓袁紹心疼的程度。

但是他如此看,旁人則不。

袁紹位於後方,得到的消息均都是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所以他完全不知道處在前線的士兵遭遇了什麼。

事實上, 前線的兵士們享受到了可能是史上最早的精神攻擊。

率領兵士前去袁紹營中點火的正是關羽,而於此點坐鎮指揮的,正是前來投奔漢室的劉關張三兄弟。

在得知曹營糧草的特殊防護能力之後, 劉備便以此為餌,請袁軍入甕,而在偷襲袁營糧草成功之後,劉備更是使用了他老祖宗劉邦的方法, 照搬了一回“四麵楚歌”,組織曹軍隔著黃河對那兒唱軍歌。

也不唱彆的, 就唱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尤其是那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簡直就是活生生得在戳對麵那些袁兵的心窩子。

這些被袁紹當做先鋒軍使用的袁兵, 大部分來自公孫瓚的部下, 而公孫瓚麾下的兵士又大多為鎮守邊關的漢室邊軍, 這些人的構成和袁紹的私軍有很大的不同。

其實袁紹帳下的兵士們, 成分一直都比較複雜。

有仰慕他四世三公高貴身份而前來投奔的,也有被他折節下交的姿態所迷惑的,但更多的,還是因為袁本初財大氣粗,能夠給他們足夠利益,給他們好處,甚至於,最後的這一類人,占了大多數。

而且袁紹自其年輕時就愛交好遊俠、死士,這些人本身就沒有什麼社會責任感,隻為知己者死,不為護國者生。

若是對付這些人,哪怕在他們耳邊唱十天《大風歌》都沒用,但是對付邊軍,卻是一種折磨。

且隔岸的曹軍不知為何聲音還特彆大,每一句伴隨著鼓、鑼、還有一種擁有極為尖利響亮之樂音的器具輕輕鬆鬆便傳過了河對岸。

都是兵士,中氣十足,男音渾厚,句句擲地有聲。

除了唱歌,他們還來了個一日三問。

“爾可為我漢家男兒?”

——是。

“爾可為勇士?”

——是。

“爾緣何助賊而不與吾等同行?”

——是啊,為什麼呢?

他們是漢室兵士,守衛大漢邊境,曾驅狼吞虎,錚錚鐵骨,為人所敬。

與袁紹軍戰,因其攻吾主公孫瓚,那,他們為什麼又要和曹軍戰?

因為他們是袁紹的部下。

不,不是的,他們不當是袁本初的部下,他們是公孫瓚的舊部,是漢大司馬劉虞的舊部,他們當立於蒼天之下,而非被對岸那些兵蛋子說得抬不起頭來。

更不應連一句“猛士”,都沒有膽量往自己身上按。

“君可歸?”

“可歸?”

“歸?”

——奶奶個腿的,歸就歸,還怕你不成。

不過歸之前,他們還要做件事。

袁營嘩變了。

袁紹對待這些屬於公孫瓚的部曲的態度是警惕又防備的。

他將這些人充作衝鋒炮灰部隊,這些兵士被袁軍單獨關在一個地方,非戰之時更是沒收武器,然,有心總能算無心,戰爭又已持續大半年,這些時間內這些兵士都還算老實,袁軍自然疏於防範。

一日夜裡,曹營這邊隱約聽到了對岸的慘呼聲,還有沉悶的鈍器撞擊聲,一時之間曹軍有些分不清這是對麵要攻過來還是又出了什麼幺蛾子,眾人一時不敢掉以輕心,紛紛整裝備戰。

他們雖也擔心這是疲軍戰術,但看看距離天亮也不過還有三個時辰,便想著暫且看看情況也無妨,僅僅一個晚上並不會如何削減兵士們的戰鬥力。

於是當第一縷晨光照亮黃河沿岸之時,他們便遠遠看到一隊兵士,單膝跪在黃河彼岸,這些人麵上染著血,身上帶著傷,曹軍可以清晰得看到就在不遠處的遍地屍體,還有原本清晰可見的【袁】字軍旗全數不見,唯有最後一柄軍旗被為首的漢子拿在手裡,見到曹營注意到他們,為首之人將【袁】字旗橫過來握在手心,向上一捧。

他聲音沙啞,卻也洪亮“吾等均為漢室邊軍,共四百六十四人,已絞儘叛逆,現,請歸。”

劉備於對岸,一眼看去,跪著的隻有一百餘人,剩下的三百多人所在,自不必多提,他喉間一梗,忙深吸一口氣,衝著跪在地上的那些人以軍禮回“壯士,且歸。”

“喏!”

為首之人手一揚,將手中最後一柄袁旗擲向黃河,然後他站起,看著對麵曹營很快就熱鬨了起來,有若乾艘木船被推出,對方的主帥親自上船,僅僅帶了若乾個兵士便來到了對岸。

劉備親自去迎,自然是引來了反對的,袁紹軍之前能乾出以數千兵士為那十多個兵士燒糧打掩護,焉知此次又不是一次迷霧?

對此勸告,劉備卻麵東一個拱手,他言辭極其真誠“備信吾漢軍不屑如此鬼魅伎倆,也信備之雙眼,對英雄,不當以惡心以待。”

“既如此……飛同大哥同去。”張飛對他一個拱手,壓住了想要一起去的關羽“二哥你且留下鎮守,我同大哥的後方有二哥在,吾等心安。”

劉備亦是衝著關羽微微點頭,於是便同張飛,並另一個小兵上了船,關羽立在後方,他手握曹操贈與的槊刀,指節用力繃直,一雙眸子緊緊盯著劉備的身影。

河對岸,劉備剛一下船,便快步走到為首的將領身邊,將人扶住,道“吾漢之壯士,且隨備還。”

那人對著他微微躬身“在下 有一不情之請……”

他頓了頓,眼中含淚“可否,將餘之部將,一同帶歸。”

劉備先是一愣,然後很快領悟到他指的並非是這邊的一百個兵士,而是已經闔目了的那些,他輕歎一口氣“自然,備會將其帶回家。”他頓了頓,又說道“便是袁紹之反兵,備也當好生安葬。”

他看著入目所見的一片血色,不由長歎“本都是我漢室好男兒……”剩下的話他沒有說出口,隻是又一聲歎。

曹軍的船來來回回足有八次,才將這些漢軍帶了回去,而劉備亦是成了第一個占據黃河對岸之地的將領。

曹操聽聞了此次戰況亦是唏噓不已,他派了良醫前去戰場,要求定然要醫好這剩餘的一百多個壯士,都是好漢子,沒有死在戰場,卻是死在感染上……便太可惜了。

然,另一方的袁紹本人聽到了如此消息後,難得雷厲風行了一回,他不顧謀士勸阻下令各戰線,全數誅殺原屬公孫瓚的部下。

公孫瓚的舊部措手不及,多數被自己的新同僚斬殺,但也有和這位歸漢的兵士一樣帶著點小思想的兵士拿出了武器反抗,袁軍一看,嘿喲,你丫丫的還藏了兵器,明顯就是有賊心啊!

曹軍還什麼都沒乾,對麵就開始互相打爆狗頭了,呂布所駐守的那一處更是離譜,那兒本就被俘虜、消耗了一群公孫瓚的騎兵,後來也來了補給,但是呂布多會打騎兵,現在無論在裝備、氣勢、指揮都不是他的對手,對麵硬生生是被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呂布這一日正坐在小山坡上啃著柿餅,一邊苦惱要怎麼寫戰鬥總結報告,總不能寫:敵襲,布退之吧。

太乾巴巴了,他另一手掏出了在曹營兵士裡頭流傳勝廣的文書,此本書正是由他們的兗州主簿夏安然所書寫的《曹孟德傳》。

堂而皇之在上班時間偷看書的呂奉先美滋滋又熟稔得翻到了一頁,那裡正是描寫他呂奉先同曹孟德初見時候的場景,你彆說夏安然這小孩不光做東西好吃,想的東西稀奇古怪,單單就說寫這話的本事,就讓人讀得心裡痛快。

呂奉先的視線一頁一頁、一個字一個字地掃過夏安然描寫自己初登場時候的場景,就和描寫孫堅時候一樣,夏安然在描寫呂奉先的時候,用了許多外貌描寫詞彙。

耿直的呂布自然不知道這是一個家用來湊字數的方法,他隻以為夏安然當真是在誇獎他的裝備英武不凡。

渾然忘記他同曹操初一見麵的時候,哪有穿什麼英武不凡的鎧甲,他明明穿的是一身的薄甲,夏安然完全是根據自己的想象所書。

嗎,開局一設定,發展全靠浪,看個痛快就行了,難道還要在裡麵找曆史不成?

但是夏安然說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還沒有出現、話本的年代,他寫的這一本書,人家全都沒當做是在看呀。

在得知這一本還是連載,還是之後,但凡看過這本的人全在眼巴巴期待自己的出場,偶爾看到自己的登場,又有了對自己的描寫 ,恨不得將這一頁撕下來藏起。

當然誰也不敢這麼做,所以他們想了彆的辦法,譬如呂布手中的這一本,就是他自己摘抄的。

完完全全的是一本盜版!

夏安然當然不知道他的書居然還沒有發行就已經先有了盜版,不過如果他知道了這居然是手抄本也不知道該覺得生氣還是憤怒呢。

呂布又將這張自己登場的語句看了一遍,依依不舍的合上了書。心裡麵想著等回了昌邑必須催促一下小夏主簿趕緊更新後文,可憐的小夏主簿這段時間為了調動軍糧是真的要忙到翻肚皮了,他也絕對想不到這本書居然流傳度那麼廣。

更沒想到居然還有人來催更新了。

至於呂奉先所期待的下文,應當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出現的。

合上書本的呂布就被眼前所見之景給驚了一下,隻見河對岸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戰作了一團,廝殺聲震天。

他潛意識的回頭看了一眼自家的部署,營帳內井然有序,應當不會有人敢不經過他的命令前去偷襲,他再定睛一看,對打的雙方兵士均著袁紹的戰袍,居然起了內訌?

呂布有些莫名其妙,但他隨即很快想到此時若不趁火打劫……見縫插針……也不對,應當是天賜良機,若不把握天賜之機,天咎也,更何況夏安然在書中不是也寫了,沒有機會的話,創造機會也要上。

興致衝衝的呂奉先很快下了小山坡,他令人留在山上注意著對麵的動靜,他是打算去收人頭的,可不能去的太早若是到達的時機不對,反而會令對方二軍聯合起來對付他。

呂布令手下不動聲色的集結,又將渡河的小舟暗中推出,直至小坡上觀察的兵士給予告知對麵勝負將定,他才率人登舟過江收割一波。

隻是,原本以為自己第一個獲取大捷的呂布,可能要失望了。

在他的捷報抵達的時候,先一步取得戰果的劉備已經在河對岸站穩了腳跟。

曹操先後接到了二人的戰報,心中卻一時說不出是喜是悲。

劉備亦是感慨萬千,他先後從曹操、袁紹結識,與曹操結識在劉備在洛陽遊學的時候,他曾受雇於曹操。

而後他在為遊俠之時,亦是得到了袁紹的禮遇,對劉備而言,他在心中於此二人並無傾向,隻是此次袁紹所行,實在算得上倒行逆施。

他又身為漢室宗親,自然要維護漢室尊嚴,故而於曹操這邊參戰。

但當過了河岸之後,他看到了滿營的屍首,又看到有的兵士身邊並無武器,顯然是在猝不及防之中被殺。

這些人都與他們有著同樣的長相,曾經也都同為漢室親兵,若非因為袁紹,這些人最正確的地方應該呆在邊疆,他們的敵人也不應當是有著同樣麵貌的漢人,而當是匈奴人,更不會死在了自己同胞手中。

劉備無意指責曹操,他在曹營,心中自然清楚,此戰非曹操之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