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三國(五十六)上(1 / 2)

帝王泰山之行過後, 不隻是祭文起效了上天給了他麵子,還是因為國家大力投下資金建造水利設施的效果, 大漢迎來了近三年的相對平穩發展期, 隻是雖無大災, 小災卻也難免,但是軍閥均安分老實的境況下, 於民生倒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因天氣逐漸轉冷,耕地的最北鋒線逐漸南移, 北方部分田地迫於無奈隻能在一年春天僅零散破土幾根麥苗的情況下, 放棄原來的冬麥大豆輪種,繼續在暖和的春夏秋種植一季黍或者一季麥。

但是好在由於種植器械的改善,還有水利的推進, 畜力的推廣,百姓的耕地麵積亦是有所增長,雖有損失,但遠比前幾年要好得多。

不過因為沒有戰爭的儲糧需求,加上國家在收貨稅糧時候接受麥子, 農民們的種植種類漸漸傾向於種麥,因為麥子的產量要高於粟米, 而在一些並不為田地的地方,大家栽了些苜宿草, 等苜宿草到了春日收割後, 又在那些地方接著種了些粟米, 粟米不需要過多照料, 這種想起來巴拉幾下的種植方式收貨自然不豐,但是也多少也算是個添頭。

另一方麵,火炕技術的普及使得冬天因為寒冷而凍死的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因為之前的連番災禍,大漢的人口較之於靈帝時期降低了將近八分之一。

其中還包括落草為寇的、出生時候並未正常登記戶籍的、以及各種在戶籍上失蹤了的隱性人口。

雖然還沒有發展到曆史上那樣隻剩下五分之一的嚴重程度,但是對於一個已經有近400年曆史的大漢朝廷來說,這一數據已經非常的觸目驚心。

人口的減少將會直接帶來勞動力的減少,勞動力的減少帶來的結果自不必提,無論是國家收入,當地的守備力量,人口基數和增長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所以,當緊張得等著這三年一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官員們,得知這一年的人口數量終於穩住了下降的落勢,並且有緩慢抬升的趨勢時,大漢的官員們都高興壞了。

而火炕技術,自然也被帶到了洛陽。

事實上,在重建洛陽城的時候,洛陽城的宮殿內就預留了煙道,等到了冬天在外頭點起了灶台,熱氣灌入,才保證了這些需要光腳上朝的大臣們沒有在寒風中禦前失儀流下兩管鼻涕。

當然,冬天的時候,按照規定,臣子們是可以穿上襪子的,隻不過需要脫掉鞋子而已。

而此時的襪子沒有鬆緊帶,和現代的完全不一樣,就是一個布套子,口子上用繩子縛住,至於材料,品銜低的用麻布,品銜高的可以用絲絹,悶-騷的還能繡個花,因為大家上朝時候為表示恭敬還是要低頭的,襪子也是一個很有必要比對的目標。

但是這些襪子都有一個巨大的缺陷——不保暖。

麻也好,絹也好,哪怕是最高級的絲,在夏天極為舒適,清爽又不悶腳,但是當它們沒了鞋子的遮擋露在空氣中……哪怕朝堂燃有炭爐,但是在一個穿風的大空間內,炭爐的保暖效果並不好。

地暖的出現拯救了大臣們。

就衝著這一個地暖,漢室的臣子就要領曹孟德的情,但是也有耿直的臣子在計算如此地暖所耗如何,最後得到消息,這地暖本質上隻是個尋常建築而已,它的熱量來源就是灶台,最後大家才消停下來。

至於灶台要燒一個晚上的柴火消耗,這個他們倒是不算的,作為小皇帝這點子特權還是被允許,而且說到底小皇帝也是為了造福諸位大臣。

嘿呀還彆說,這地上還怪暖和的,而且還沒炭爐有味道……再一打聽這個技術在兗州、豫州已經基本普及開了,讓大家忍不住在心裡麵噴一下奢侈的曹孟德不厚道,但是很可惜的是,這事他們也不占理,總不能逼著人把技術提供出來吧。

然而,沒用多久他們就開始誇獎貼心的曹孟德了,小皇帝遷都的當年天剛轉冷時,就有一支從東麵來的隊伍說來幫大家盤坑了。

漢室臣子們激情代言,使得這一技術很快在洛陽城內輻射開來。

要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鋪開,工匠們自然得在洛陽當地招收幫手,技術也是藏不住的,但是造火坑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材料就是需要耐火磚,目前耐火磚……隻有兗州才出產。

也不是沒有人試過使用普通的青磚或是紅磚,偶爾也有因為工藝巧妙或是不敢將灶溫抬得過高,也能安全過關的,但是大部分還是會遇到磚塊破裂使得一整個火炕結構崩塌的情況。

最後大家隻能在勞務費之外再加上一筆工本費。

除了火炕以外,自南方還傳來了一個新生事物,正是竹炭。

價格比之尋常木炭更為便宜,雖比之柴火要更昂貴些,但是考慮到耐燒、控溫的優點,洛陽城的人民群眾還是很支持的。

自打劉協遷都回了洛陽之後,洛陽民眾嘴上雖然說著說著希望小皇帝不要來,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禁衛軍一到位,他們就陸陸續續回到了故地,洛陽城雖然造過損壞,但是也就是王城損毀較為嚴重,外頭的城區極其大概結構還是保存的比較完整的。

尤其是洛陽人富庶,又是幾百年的古都,住在皇城的人家底都不薄,否則也經不起董卓一輪又一輪割韭菜一樣的搜刮了。大家的房子基本都是磚石結構,如今稍稍修葺一下就能繼續住。

而且如今的人,很少是單個人,大部分都是以家族為單位。

既然是家族,雖然洛陽的這一支被收了一茬葉子,但是根到底還在,隻要給個水澆個肥立刻就能躥天。

帝王遷都就是水。

而帝王祭天,就是肥。

水肥雙管齊下,對於當今的信息建立了之後,又有介於左右地盤都是大忠臣曹操打下來了由漢室派人去治理的,曹孟德還是個打完了就走半點不停留的主,一看就和董賊不一樣。

再加上大家現在都知道,兗州、豫州如今賊有錢,大家都想要分一杯羹呢。

如此種種,洛陽城迎來送往的,都是都是決定定居下來的人們和商鋪。

洛陽城的交通優越性是昌邑所不能比的。

洛陽所在的司隸州與足足六個州接壤,又有黃河水運貫穿東西,作為東漢近兩百年的帝都,基礎設施也全備,街道縱橫,還有夯實的路麵與各個州鏈接。

一旦開始重建洛陽城,這些道路自然也被重新疏通,商道一開,商人們紛紛湧入洛陽城,乘著司隸和洛陽城內物價便宜的時候,或租或買,先占下房產為上。

也因此,等到了這一年下半年,洛陽已經大體穩定,常住人口也已經回流了四五成,人回來了,商路通了,如今洛陽城內為了吸引人流有大規模的福利發放,尤其是極低的賦稅,到了冬天洛陽城內的居民日子都過的不錯,手上也有些閒錢,等從南方來的兗州的商隊拿出來了懷爐之後,整個洛陽城就陷入在了買買買的激情之中。

這懷爐造型就是一個小鐵球,上頭有蓋,有些是平的,有些則有些花紋。

使用方法是在裡麵放入炭塊,然後扣上封蓋包上布料或是皮草,隻要給它留著點縫隙彆讓火熄了,就能一直熱乎著。

這東西可好極了。

尤其還是鐵的,鐵製品可貴了,但是兗州賣出來的價格卻非常的良心。比之鐵鍋要便宜多了,基本上稍有餘產的家裡都能買上一個。

隻不過這東西要揣在手裡,自然比不得尋常炭爐,若是用了柴火和尋常木炭實在熏人,此時兗州商隊又帶了號稱燒了帶竹子清香的木炭運到了這兒。

但凡是買了炭爐的都可以憑借購買券以九折的價格在炭鋪子購買竹炭,打了折之後……似乎也不是特彆貴呀。

定一個月的量還能折上折呢……

據說推薦新朋友來購買還能再參與到滿減活動,如果在積滿幾個點還能……

這一刻,自建國以來一直都看重文科的漢人們感覺到了被理科生支配的恐懼,怎麼,怎麼好像算不太清。

但是很快,就有一支人異軍突起,他們各種計算,各種排比,最後居然排出了一個最優惠的模式,他們在廣大民眾間做好人好事傳揚開了這個模式,告訴大家你先買一個,然後拉小夥伴買一個,同時你就有了一個積點,然後你再包個月,這段時間你就買兩份炭火,然後等一個月用完了換小夥伴包月,同時積點卡交給他,反正又沒說積點卡不能轉讓。

小夥伴再買一個月,這時候積點已經到了可以打折的程度,然後你們可以繼續享受積點卡的福利,最後冬天就過!去!了!

也就是說在需要炭火的這三個月你都在享受福利。

當然,你們也可以再帶上一個,根據積點越多折扣越大來說,人越多越合算BALABALABA,文科生們聞言恍然大悟哎喲喲,這算下來,過一個冬天的成本似乎和柴火也差不多呀。

還能白得一個懷爐!

白!得!噠!

一時之間,懷爐的供應簡直無法應對,哪怕兗州工房加班加點,甚至發動了最近很空閒的軍械房學徒來幫忙都要跟不上火熱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當初以為是洛陽一個市場,卻擋不住有人倒買倒賣呀。

黃牛這個古老的角色在此時還帶收購積點的,他們以極為靈敏的嗅覺和計算能力算出了一個積點的成本和利益,就站在炭房門口行買賣之事。

有些較為實惠的人家買了便宜的那一份便不打算再買,便折價將積點賣給了黃牛,而黃牛在門口看到有人拿了積點或是熟麵孔,便會前來詢問是否還缺點數,因不同積點數量的竹炭折扣也不一樣,親你要不要買個積點啊,可以便宜很多喲。

對於這些人的商業頭腦,就連被派駐過來兗州商鋪老板都有些佩服,閒來無事的時候他們還會和門口黃牛聊聊天,以獲取吸引客流的靈感來源。

但凡能夠成為黃牛這個工作的從業者,投機性和商業頭腦都不能輕忽,當然也有黃牛試探著問如此折扣之下,又賣這般便宜的懷爐,真的能賺到錢?

店家也是長籲短歎,說這不是為了打開市場所做的退步嗎。

至於事情的真相,自然就不是如此了。

如今的大規模竹炭生產已經轉向了南方揚州,這也算是曹操給給力支持他的小夥伴陳溫的一個好處,陳溫治理的土地中就有後世的幾個竹海旅遊景區,在當地竹子根本不值錢,就連竹筍都極為廉價,偏偏竹筍也並不是一個能夠經過長時間運輸的特產,冬筍尚且好一些,春筍嬌嫩,又是吃個新鮮,摘下來隻能放個一兩天。

這東西也就外地新鮮,在當地……嗬嗬。

竹子自播性極強,不管它的話開了春哪哪都有可能突然冒個筍尖出來。當地人其實也挺煩的。

在和兗州開通了商路之後,新竹子有了北送的路子,當地人也多了個營生,這才對竹子的觀感好了些。

誰知道不用多久官府便牽頭在當地搭起了窯子,要燒竹炭。

當地人燒出來的炭還有了等級標準,官府會根據炭的品質來收錢。

雖然燒炭要廢柴火,但是當地人表示:沒事,竹子本身也能當柴火燒呀,不就是吵了些又不容易點燃嗎,咱不在乎這個,除了造個窯,等於無本買賣啊。

將燒竹炭的技術傳給揚州是夏安然牽頭的,理由不僅僅是為了有生意一起賺,更多的是為了維護黃土高原的水土資源。

原本竹炭的燒製還在控製之中,但是一切都停止於一年水澇,當時的雨季,兗州一個月有大半個泡在了水裡,先不說對於城市排水帶來的巨大壓力,這點必須慶幸一下為了灌溉而修建出的諸多水道,在水澇之時,由民眾自發人力排水,推動水流,清淤,倒也沒有給城市帶來太大的負擔,但是濕潤天氣加上沒有日光照射,使得旱地作物紛紛得了菌病。

這時候竹醋的除菌和除蟲效果就非常的顯著,可能是這裡的細菌沒有經曆過殺菌藥的攻擊,猝不及防下這一年它們潰不成軍,隻造成了極小一部分的傷害,加上夏安然在連續下雨一周之後就覺得不妙,預先寫出的抗病策略一二三,這一年的收成受到的影響要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少的多。

相反,本以為不會有問題的礦坑那邊,受到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綿綿細雨自然不好動工,誰知道這雨就不間斷得一直在下,等到雨停了,被挖了一半的礦坑就成了一個水池子。

等好不容易抽乾了水繼續下挖,結果發現這是個含雜質較多而且還有伴生礦的貧鐵礦,這一下就很尷尬,擁有了富鐵礦的兗州自然看不上了這個小鐵礦,但是你說要放棄吧,這好不容易抽了小半個月的水呢!

人但凡付出了很多之後,對這東西就會產生了執拗,這位官吏就是如此,他拿著這些鐵礦磨蹭到工房裡頭問有沒有辦法處理。

工房的人煩不勝煩,你丫的伴一種、兩種我們也就講究了,你看看你這鐵,這顏色!要怎麼把這些東西給弄乾淨喲!

但是最後這些鐵還是被拿出來用了。

夏安然聽到下頭上報之後看看天氣情況,又看看因為竹醋的需求加大而開始被摧殘的竹林。

他思考了好幾天,有介於伴生的礦較為複雜,要用它們冶煉鋼鐵的話並不核算,曹營目前也不缺鐵礦石,他轉了幾圈,最後搞出了懷爐這個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的東西。

鑄懷爐的鐵不需要是好鐵,隻要融化了之後灌入模板即可,竹醋的生產要遠遠低於竹炭,一味攝取竹醋會導致竹炭的富餘,一旦竹炭賣不上價格也會使得這一條產業鏈翹腿,從而致使竹醋的價格上揚。

“明明最開始我隻是想要讓大家都能用得起炭火而已呀”夏安然一邊對著他家那位嘀咕,一邊不得不動手寫了申請書,將燒炭產業轉到竹資源更為豐富的地方。

一個兗州和豫州吃不下一個產業怎麼辦?

找土大戶(劃掉)大佬們解決問題呀。

陳溫對於曹孟德伸過來的大手心悅誠服,他覺得曹孟德簡直是聖人了。居然有人願意把這麼一個生財的大生意交給他,而且還負責售賣,也就是說隻要陳溫做出來,曹操那邊都負責賣,對於揚州來說簡直是百分百回本生意。

沒錯,夏安然隻是想要去揚州建個工廠,曹操則是覺得沒必要搞什麼工廠,這點子技術去了南方很快就會被人摸透,與其拚了命得藏著掖著不如乾脆大方一些,他和陳溫簽了一份契書,以兗州刺史的名義問揚州刺史采購竹炭,當時就約定了售價,並且說好了揚州產出的竹炭僅能在揚州小規模零售,不能大規模販賣,如果要賣,必須經過兗州商道……

是的,封建主義出生的曹孟德在東漢王朝玩起了資本主義壟斷,而且他還不是以曹操的名義,是以兗州官方的名義,這一個合同一簽下去,哪怕二人都離職了,除非你揚州刺史改名字,否則就是有契約約束。

簡直特彆的不要臉。

單純的陳小溫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小夥伴的險惡用心,他正為了揚州的貧窮苦惱不已,曹孟德這不是送來了一張紙,是送來了一座金山。

造窯技術不難,除了要采買一批兗州耐火磚基本沒有成本,人工成本那是什麼?原材料眼睛一睜全都是,至於信上說的保護竹林……

嗬嗬,這裡的竹子比雜草還可怕,保護它們?今天砍了一半明天就能長整整一格子出來,比韭菜還好割。但是陳溫也不是傻的,既然曹操提醒了他,就算是要裝作給曹操麵子也得做個樣子,如此,他便讓治下百姓專挑粗的竹子砍,做成的竹炭又大又好看,竹節也按照要求作出了小號的竹炭,因為竹節形狀不規則,做出來的炭放在炭爐裡麵更能夠充分燃燒,加上產量要小於竹炭,在後來反而更加受歡迎。

這一年的冬天曹營靠著轉賣炭火,再賣了個小爐子,賺的曹營的倉房都要堆不下了啦!

因為董卓廢漢五銖幣,如今的東漢依然停留在以物換物的階段,見曹營居然被破在大冬天動工,於凍土上破土再建儲糧室,夏安然覺得說服劉協恢複漢五銖幣勢在必行了。

貨幣的誕生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商業流通,換言之,不使用貨幣某種程度上會抑製商業的發展,而一個國家不可以商業為最重,尤其是對於農業國家來說,糧價操縱在商人手裡是大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壓製商人。

但是那都是未來的事情,朝廷現在估計也沒有多餘的力量放在鑄幣以及發行貨幣上頭,畢竟大漢現在尚未收回銅礦,當年的鑄幣的工匠也在戰爭中流失了,董卓還將東漢五銖的模板直接給毀了。

貓冬時候的夏安然還興致勃勃得照著後世通寶的模樣給小皇帝畫了一個貨幣設計圖送了過去,他暗戳戳得慫恿小皇帝給後世的收集癖們一點發揮興趣愛好的餘地,比如在貨幣上刻上自己的年號,換一個年號就換一批模板,舊版的可以收回呀。

這些舊版的銅幣可以留下幾個後融了再做新的,古董收藏可不是現代才有的,錢幣收藏也不是現代才興起的,每隔幾年還能發行一個特殊模板的紀念幣,限量發售,賣得貴一點點,小錢錢不是就越來越多了嗎?

他隨便寫寫,小皇帝卻不是隨便看看。

小皇帝將來自兗州的書信默默轉給了他的小夥伴,手上捧著個小懷爐的諸葛亮默默看完,無奈得歎了口氣。

老師還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

先行看完的龐統和諸葛亮交換了一個眼神,給與了小皇帝一致的回答,要發行錢幣,但是還得從長計議。

無論從貨幣的設計、防偽、到銅礦的獲取都是一個問題,不過說真的將年號印在錢幣上的確是個好主意,一來方便國家對於錢幣的掌控,舊貨幣的入庫可以使得朝廷對於貨幣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數,也能防止防止私鑄銅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