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北宋(十九)(1 / 2)

最後這個名字, 因為被白錦羲婉轉得駁回了, 並未被采納, 關於店名,白錦羲還是建議夏安然再做一下思索,千萬不要貿然行之。

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是夏安然自然而然的感覺到了來自白家二少對他取名能力的嫌棄。

這已經是第二次啦。

之前被白大哥嫌棄他的名字, 現在又來嫌棄他開店鋪的名字。

搭夥過日子那麼多年, 誰不了解誰呀。夏多多的名字可不是他取的, 之後的大黑也不是他取的!取名無能星人何必彼此嘲笑互相傷害!好氣!

但是雖然取名無能,但是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夏安然自然也是知道這個名字,的確不太動聽, 何況大宋文風鼎盛,哪怕是尋常商鋪,取名之時都要儘量往風雅的方向去。

哪有像安然這樣,如此簡單直接的。

行吧, 念頭被彈回的夏安然, 抱著頭繼續去思考了,不過也無妨,反正他的時間還有很多, 一般來說汴河解凍的時間是清明,當然北上的船隻肯定要走得更早一些, 那也要農曆兩月左右再走了, 如今到預定出行日期前還有足足兩個月, 如果今年冬天和去年一樣冷,北邊河流封凍或是清淤未完成,那麼還要推延。

沒錯,清淤。

汴京的生命線——汴河正是引自黃河水,和東漢時候的黃河不同,北宋時期由於雨帶的南移以及黃河沿岸對於水土的消耗,已經逐漸有了沙漠化的趨勢。

黃河所攜帶的泥沙數量也遠遠要比東漢時期厲害的多,開封利用水利,卻也必須解決黃河水入城後帶來的泥沙堆積問題。

根據曆史記載,開封每年停航後都要動用三十萬勞力將汴河水底的泥沙挖出清淤,這一勞動要在停航的五個月內完成,當然最寒冷的幾個月民夫是無法下水的,實際勞作時間約莫隻有三個月。

但實際上,即便年年如此,汴河的水位依然很淺,往來的船隻為了避免擱淺,隻有將船底改為平底。

由於浮力不夠,雖然開封船業發達,但是其運載能力其實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

值得一提的是,汴河位於黃河中下遊,在洛陽的東側,她流經的廣大區域正是富饒的農業區域,在東漢時候大漢朝廷也曾經治理過汴河。

那時候的方法是在黃河和汴河的交界處建造了石門,攔截了一部分黃河的下流砂石,雖然每年也要清淤,但是比起如今的汴京勞動力要小得多。但是這個方法如今並不適用。

東漢位於小冰河時期,黃河水量不大,而且那時候的黃土高原水土比現在好得多,加上汴河的運輸工作並不如如今繁重,當時的船舶運載量遠不如現在巨大。那時候能夠攔下來的沙和如今麵對的情況可全然不同。

所以夏安然其實還挺想學習一下北宋的水土治理效果,在他記憶中北宋似乎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決堤情況。

他不知道以後自己會穿到哪個時代,但是任何一個時代在黃河治理上都不曾鬆手過。而因為每個朝代不同的地理水文情況,他們治理的方法也都不同,這是無法橫向比較的,畢竟情況不同,但是多學習一些經驗總是好的。

隻可惜北宋對於科學文化知識似乎不是很在意的模樣,在書店買不到相關知識。

夏安然打算等到了開春自己去上遊看一看,他在東漢參與過治理黃河,多少也能明白一些其中配置。

他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了這件事。

然後……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處理金華火腿!

前些日子夏安然就買了一條火腿,火腿到手之後他就大概明白為什麼那次吃到的火腿殺傷力那麼巨大了。

金華火腿在唐代已經出現,但是在北宋中年,它也不過是金華本地的土特產,並不至於到後來聞名全國的程度。

金華火腿的高光期是明清,著力發展期是元。這主要是因為在北元掌權時期,豬肉成了一種相對受歡迎的食物,羊肉的地位倒是稍稍降低了,這就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碰撞。在宋遼交易的時候,宋朝多出□□豬換取北方的牛羊,自然豬肉就成了遊牧民族的“奢侈品”

羊肉作為遊牧民族的日常飲食,在其定都中原有了更大的農耕腹地之後很快被吃膩,豬肉和家禽類的地位隨著元皇室對其的偏好逐步提高,尤其是醃肉這類便於攜帶含鹽量高的食品,得到了遊牧民族的一致好評。並且借由北元一路被售賣到更北端。

在明朝,金華火腿更是一躍成了貢品,雖然老朱家姓朱,但是他們吃起豬來倒是一點都不含糊,反而在民間百姓還是更喜歡吃牛羊肉一些,等到了清朝,伴隨著清朝大力發展的閹割技術,以及技術人員鍛煉的需求,豬的閹割技術漸漸普及,原本腥臊味重的公豬滋味變得溫和起來。

加上外來作物的普及,尤其是根莖作物譬如番薯地瓜、玉米等的富餘葉、筋增多,養豬對於農村而言成為了一種較為輕鬆的活計,豬肉價格大幅度下降,在烹飪除腥技術提升後,豬肉逐漸成了百姓認可的蛋白質來源。

……說了那麼多,其實隻是要證明——斷子絕孫刀對於豬肉品質的重要性而已,隻有上了刀子,公豬肉才會好吃呀!

母豬?母豬一般都是不用來吃的,雖然母豬的豬腥味比公豬淡了很多,但是和母雞一樣,母豬承擔著繁衍後代的工作,市場上流通的豬肉多半都是公豬,能用母豬招待客人的那真的是稱得上真心實意了。

但是動刀子還是最好在剛出生七日齡的小豬崽上,這樣才沒後遺症。

實不相瞞,這個刀子……夏安然是真的會的,因為東漢的豬也是不切的,為了吃到好吃的豬肉,他在東漢時候沒少做實驗,到了後來還教了徒弟呢,雖然長久沒有動刀了,但是有些技能……隻要掌握了就不會忘。

他已經讓人去打聽哪家有小豬崽了。準備屆時買來試試。

除了磨刀之外,在這幾天裡,夏安然試了很多辦法想要試著取出金華火腿上的肉腥味,一把菜刀揮舞得虎虎生風,在怨念之下,他最後居然能夠在下刃之時灌入內力,以尋常菜刀切割下堅硬度堪比石塊的火腿肉,並且能夠精準切片。

此舉讓偶爾旁觀的白錦羲都愣了愣,隻能看著這人的背影無奈搖頭輕笑,渾然不知自己為了吃,竟然能順暢運用內力的夏安然依然在吭吭哧哧得試菜。

去腥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在如今不用香辛料遮擋,既能去腥去膻又能保留本味的方法幾乎沒有。

最簡單是用酒,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以將肉類的某些引起腥臭的物質溶解,在加熱氣化時候揮發,同時乙醇還能夠和醛類發生反應,產生美妙的香氣,在和有機酸結合的時候又會產生酯類,酯和醛就是香氣的原味。

其次可以用酸,肉類中許多致使腥臭的物質都是堿性物質,用醋或者檸檬汁都能夠起到酸堿中和去除腥味的效果。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嚴肅的問題。

在北宋,醋和酒一樣都是發酵產物,而且相對渾濁,雜味眾多,其中,民間飲酒更甚,如今的酒在飲用之前是需要過篩的,篩完之後才是較為澄澈的液體,顏色也是黃色,和電視劇《水滸傳》中清水一樣的酒完全不同。

事實上,蒸餾酒的發明是在元朝,如今還沒有呢。

要是用這個酒去腥……唔,就怕還沒溶完雜味就要帶來新的味道呀,總之先都試試吧。

夏安然在廚房間努力奮鬥的時候,看崽子的活全都交給了白錦羲,不知為何變成專職奶爸的白二少麵對這種不知為何自然而然就變成這樣的情況,也有幾分莫名,但是……

夏安然的手藝是真的好。

做菜真的好吃。

就衝著最近夏安然在做如何憋除火腿腥味利用其鮮味的時候,他做出的若乾道火腿料理,白錦羲就能忍受哼哼唧唧小崽子的麻煩。

白家有香料產業,自己有自己的商業來源,而且依托杭州、明州這兩處國際貿易港口,白家的進口香料生意也有不少。

北宋鼓勵海外貿易,在北方路上絲綢之路被西夏堵塞的時候,宋朝貿易興隆全靠海上絲綢之路,而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經過的南亞、地中海、歐洲等地進行了大量的香料交易,所以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也被叫做香料之路。

故而,在發現夏安然真的有料理天賦之後,白家的香料幾乎是不要錢一樣得運進府,供夏安然使用。

但是夏安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廣豬肉,使用昂貴的香料自然可以讓豬肉變成美味的食物,但這無益於推廣,要推廣一個食材,隻有使用最簡單的香料,最簡單的烹飪方式,然後讓它成為一個相對美味的食物。

——譬如,香酥雞柳和炸雞等一係列小吃的出現,撐起了中國雞類需求的小半邊天。

在此之前因為禽流感,中國的禽類養殖業遭遇到了巨大的打擊,一度陷入低穀。

尤其是市場還出現了隻需求雞蛋,避免吃雞的窘境。

炸雞能夠瞬間風靡的原因,一來是因為當時大陸對於台灣帶著天然的好感和親近,再加上其價格定位直指年輕人和幼童,同時也不乏內地相關產業的推動和讓步。

基本上年輕人都很難抵擋油炸食物的香脆酥口感以及大腦對於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相對來說,年輕人對於金錢也沒有那麼大的控製欲望,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家庭負累和貸款壓力,對於新生事物又有著天然的高接受度,在花錢上自然比中年人要大手大腳得多,同理,兒童市場也不能放過。

當然,因為炸雞的簡易製作以及低成本,其模仿和傳播速度超出很多經營者的想象,最簡單的例子,正宗的台灣豪大大雞排在進入內地的時候,悲慘的發現這個商標早已被注冊,並且市場普及率已經到了高到嚇人的程度,最後隻得悲傷改名。

對於品牌,這極為不利。

但是對於食材本身,並無影響。

越多的連鎖店和小店乃至於小攤隻會催生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反過來說,有了買賣,才能有產業鏈。

白家的灶間寬敞明亮,這些日子因為夏安然需要獨占一個灶頭,白大哥直接大手一揮另外又給建了一間給他用。

現在他所在的灶間門口站了一排人,都邊捂著鼻子邊探頭探腦。

捂著鼻子的原因是因為味道有些嗆,但是著實是香氣四溢,但凡經過門口的都不由自主往裡頭探頭探腦,這個味道他們其實不陌生,這是華夏本土作物——花椒的香味。

但是不知道夏安然怎麼辦到的,花椒的嗆鼻香味中又竟然有一種敦厚沉穩的味道中和了花椒的刺鼻氣息,將之變得又香又醇。

隨著裡麵翻炒的聲音,就反複能夠看到一個滿身毛刺的熱血青年,逐漸變成成熟穩重,帶著歲月優厚的文雅中年。

火熱的心未變,卻更有味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