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2 / 2)

可曾感覺世子有異樣?

兩個問題一出,江管家頓覺有異,隻是他執掌外院,同內院接觸不多,世子常在內院活動,即便有需要聯絡他也是通過伺候的人來傳話,他倒是真沒發覺有什麼異常。

於是皇城司的人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

平南王有幾個孩子。

這個問題當地眾人皆知,倒無可答無不可答,於是江管家便說了。

平南王,隻有一個孩子。

如此這般事情便極為蹊蹺。

平南王隻有一個孩子,將這個孩子立為世子,這本毫無意外,但是如果這個孩子不是他親生的呢?

他為什麼要將八賢王的三子立為世子?便是再深的友誼,幫著養孩子已是仁義,何必將世子之位一並傳給這個孩子?

此時此刻,皇城司們心中其實對八賢王在這一係列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出現了懷疑。

無他,在此事件中,八賢王占儘了好處。

於公,他守住了大宋皇室血脈,在其子登上皇位後又低調無比,享儘賢王美譽,也因他如此做派,引得朝中官員亦是讚賞,故而對於今上時不時賞下的各類節禮都不發一言,對其子嗣入朝堂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私,他本無繼承王位可能的三子將在平南王死後繼承平南王爵位,一個有實權的異姓王之位比之困於京中的同姓王之爵含金量要高上不少。

無論怎麼看都占儘了好處,但是天底下哪兒又有這麼好的事?這當真是因為八王爺突發善心下的好人有好報?若要這般解釋是否太過淺薄,其中是否又有什麼利益牽扯亦或者交換?

譬如,八王爺在朝堂中為平南王做內應,而平南王則為其提供支持?加上若無意外,三世子和陛下長得相似,莫不是要來一出李代桃僵?

正當眾人猜想不絕之時,眾人又意外得了一個消息。

事情比他們想的要簡單些,平南王沒有孩子倒和八王爺沒有關係,隻是因為其單純生不出罷了。

在領回三世子之前他就已有一妻二妾若乾通房,偏偏就是這樣也沒能生出孩子,將小世子抱回之後雖然引發了一場家庭矛盾,但是有了孩子多少也緩解了一下平南王府的某些不可言說的矛盾,總之也有好有壞。

之後幾年平南王依舊無所出,到了最後平南王幾乎是有些絕望得就這麼認了,便將三世子頂上去請了封。

至於其為何不過兄弟之嗣,也隻是因為當年和兄弟搶奪世子之位時彼此打破狗頭,感情極差,與其白白便宜了兄弟過繼他們的兒子,還不如自己養一個貼心些的,起碼後者在他百年後不會被親生老爹慫恿來挖他的墳,沒錯,感情就是這麼壞。

宋朝於子嗣業上頭都較為想得開,事實上古人們在香火一事上都比現代人想得開,他們多半以族譜記載為主,哪怕是過繼,上了族譜異樣等同於自己的孩兒。

對於是否血緣倒是看得極淡,可能因為壽數短,孩子們又不容易立得住,使得他們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予以妥協。

是否親生,雖心裡上過不去,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平南王正是這般較為極端的情況,因為和兄弟宗族感情差,寧可自己養個沒血緣關係的也不傳給血脈兄弟,某種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於平南王來說,可謂天無絕人之路,也就是幾年後,他驚奇得發現三世子竟然和皇帝長的一模一樣。

當年八王爺將孩子給平南王的時候並未多說,平南王一直以為這孩子是王妃同外麵人生的……咳!

但是現在看到了小皇帝,平南王便覺得三世子和皇帝其實是雙生子,因為皇室一貫對於雙生子的特殊對待,才讓八王爺將孩子送走一個,如此方能保住另一個。

既然是雙生子,那麼誰繼承都一樣吧?

而自己養育三世子多年,情分定然要高於八王爺,若是自己的養大的這個孩子當了皇帝,於平南王府何嘗不是一場滔天富貴?

而自己兒子的性格他也知道,說得好聽是溫和,說的難聽便是軟弱,雖有幾分謀略卻膽識不足。

到底難成大事,屆時自己便讓兒子下一道詔書將他留在京城,做這大宋暗中的實際掌權者,豈不美哉

至於自己的摯友八賢王……平南王是當真不擔心。

將心比心,他覺得對於八賢王來說,作為皇帝的生父,哪個兒子都一樣,而且他也並不覺得自己養大的孩子,就有哪兒不如那個求神拜佛荒唐至極的真宗皇帝養大的孩子了。

隻是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單靠他一人顯然不夠,需要有人幫忙配合。

這個意外便來源於葉孤城。

平南王也和葉孤城的相遇亦是一次巧合,葉孤城為習劍之人,但同時他也是白雲城城主,南海飛仙島和大陸隔開海峽,物資自然需要補給,而最近的補給路線便是嶺南地區,作為南部地區的實際掌權者,平南王自然要和這一勢力有所接觸。

飛仙島產珍珠、珊瑚等名貴珍寶,這些也是每年平南王要向京城送去的年禮的主要構成,平南王府所在的川蜀地區產鹽,井鹽質量要高於海鹽,而且按照北宋的製度,鹽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雖然南海有大片曬鹽場,但那些都歸國有,即便是原產地也無法購買到便宜的鹽。

同時雖然飛仙島靠海,但是要靠其自然資源攝取海鹽並不劃算。他們固然可以曬鹽,但是曬鹽的收取量無法供應全島,且曬鹽的場地會占用到島上珍貴的耕地資源,煮鹽就更不必提,水煮需要的炭火足夠吃光道上所有的植被。

所以采買鹽類、畜類、布匹依舊是飛仙島和外界溝通的橋梁。

而除了其本身的漁獲之外,葉孤城的父輩還在陸上購置了大量的土地,積極投資房地產,故而由於出手闊綽,又時常需求大量物資的飛仙島很快被平南王府注意到。

經過了彼此一番試探□□往後,二者就商貿往來極其價格等方麵達成共識,而隨著調查的深入,平南王更是查到了葉孤城祖輩的身份,如此良人,怎可不加以籠絡?

故而當時的平南王小世子多了一個劍客老師。

葉孤城當時已聲名鵲起,靠著給小世子當老師的身份,葉孤城往來平南王府頻繁自不會讓人注意。

而且誰也想不到葉孤城竟然會參與到如此事件中來。

劍,百兵君子也。

在戰場上刀靠著其殺傷力取代了劍之後,劍的存在比起說是兵器,不如說是禮器,江湖上劍客亦總是和清高出塵相關,更何況葉孤城在江湖上的稱號為——劍仙。

仙入凡塵,實在令人慨歎。

但是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葉孤城,才讓這一事件漏出了端倪。

比之平南王府身邊接受過專業反套話訓練的仆役,葉孤城身邊伺候的人要好騙得多。

他們自也不知,這些假稱是好奇島上生活,想要采買島上海產品的人其實是皇城司的探子。

這些人當然不知道葉孤城想要乾什麼,他們也沒有確切的消息,隻是零碎間泄露的抱怨露了底。

自去年開始,飛仙島便開始對外拋售珍珠、貝殼、珊瑚、以及諸多海中貨物,飛仙島諸人自是不解為何島主決議將這些貨物早早售賣,若是壓到來年小皇帝及冠日再售豈不正好,帝王生辰,無論是向上送禮也好,還是誥命們參與大宴需要盛裝也罷,都是珠寶類奢侈品銷量最好的時候。

故而他們實在不能明了為何城主會在此之前先行拋售,隻為屯買糧食。

去歲又不是災年,年景不錯,莫非城主預先料到今年將會起災禍?

隻是白雲城人們對葉孤城的信任充足,故而眾人雖不解為何他有此舉,卻也能夠表示明白,並且付之於行動。

於皇城司人看來,卻是知曉為何。

因為葉孤城生怕自己所圖失敗會殃及白雲城眾,所以預先屯糧、鹽、等生活必須物資,朝廷即便有令攻下白雲城,但是介於此僅為泄憤之舉,自不可能發動大兵,飛仙島附近暗流眾多,隻要白雲城諸人避之不出,又無人指引,想要攻入絕非易事。

大兵南下,每次軍費開支巨大,隻需撐上一年半載,朝廷自會退兵。

即便這件事和平南王沒有關係,這一小小的舉動已足夠讓皇城司關注到葉孤城了。

既然注意到了葉孤城,那麼再將視線放到葉孤城最近的大舉動——即同西門吹雪的約戰也並不難。

中秋之夜,紫金之巔,雖說紫金應是南京紫金山,同汴京看似毫無關聯。

但是,紫——紫宸帝星。

禁——萬物之禁入,又有宮禁之稱,若是將之勉強理解紫禁即是帝宮也可解釋的通。

紫禁城的名稱本就取自此意,先有紫禁,才有紫禁城,而非先有紫禁城方才出紫禁二字。

咬文嚼字將這二字強行牽扯皇宮也不難,隻看有沒有人能夠想得到。

事實是,真的有。

那人便是夏安然挖出來的那一小吏。

此人來頭其實不小,他姓寇,為前任三朝元老寇準家中小孫。

寇準當年遭王欽若迫害,雖朝中有王相為其求情,還是被劉後貶去了雷州任軍,他本鬱鬱,卻忽然發現家中小孫子天資聰慧,小腦瓜轉起來特彆快,老人一個興奮,就將當時才十來歲的小少年帶在身邊培養。

這一培養,就養出了一個少年英才。

後來隨著仁宗漸漸握權,在王旦的努力下,丁謂、王欽若等臣被仁宗排出中樞,寇準被再次召回,隻是此時寇準已經是花甲之人,朝堂上又是其同期兼亦敵亦友的王旦掌權,他雖掌不得實權,日子過得也不錯。

加上家族中出了一個好苗子讓寇老爺子逢人就嘚瑟,終於將小寇嘚瑟到皇帝麵前了,對於這位三朝元老,趙禎對他也十分尊敬,對於小寇也是充滿了期待,又聽聞小寇想要參加常試,便並未封蔭,誰知說來也巧。

那日皇城司的大佬在出宮路上見到了也準備出宮的小寇,立刻端起了慈祥的笑容,從袖兜裡頭掏出了糖果塞給小寇。

麵對這一路數小寇自然毫無防備,未入官場的小白麵粉遇上不知道炸過多少次的老油條自然毫無還手之力,不過三兩句便被套了話,七八句便被摸了底。

大佬半開玩笑半認真得將最近困擾他們的“紫金之巔”神仙對決給說了,也不知那一刻是大佬口齒不清還是小寇跟著他祖父學了一口山東話的鍋,總之,小寇第一時間將其理解成了紫禁之巔,大驚曰“竟是要在宮闈相鬥?陛下怎會允許?”

如此謎題方被解開。

紫金,紫禁一字之差,當時定下約定之時又是口口相傳,並未留紙條,不過是因為確有紫金山此處,又因其亦是種滿梅樹,也符合西門吹雪喜梅的設定,故而眾人便理所當然將之定位了紫金二字罷了。

事實究竟為何,隻有這兩個劍客可知。

這一下整個事情就都串了起來。

被買通的宦官,兩大劍客約戰宮闈,一模一樣的南王世子,已經足夠串起一場大戲。

今日趙禎來尋夏安然的目的便是請他再熬上數月,莫要和八王爺家的相認,他打算甕中捉鱉,來一出局中局。

麵對夏安然那烏溜溜的圓眼睛,趙禎輕咳一聲,默默得從袖中掏出了一疊地契“弟啊,阿兄這次來,還給你帶了王叔托我送來的東西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