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063(2 / 2)

四人邊喝酒,邊說起了江南的災情。他們都各有各的渠道,多少知道一些外麵人不知道的消息,周嘉榮聽著,偶爾接兩句,一頓飯吃得不鹹不淡。

次日天不亮,中山王便帶著賑災的隊伍南下了,為了加快速度,他們這次沒有坐馬車,而是騎馬,銀子也用馬馱著,到了驛站再換馬,次日繼續啟程。

按照這種速度,估計五六天便可到達江南。

***

中山王走後,京城的糧食越發不好買,百姓叫苦不迭,不少大臣上書向興德帝反應這一情況。

鄭玉也站出來,先是檢討自己,然後想了一個應對之策:“陛下,不若從京城下轄的一十個縣中,開放一部分糧倉,將糧食運到京城,平價出售,以滿足百姓所需。”

京城下轄的一十個縣城下麵還有很多村落,因此有一定的餘糧,尤其是小麥。

興德帝這回采納了他的提議。

鄭玉已經吃了一次虧,這回謹慎多了,將糧食拉回來後,在官倉平價出售,每人限購五斤,以免有商販趁機囤積平價糧。

衙門開了倉後,大量的糧食放出來,不少百姓都舍棄了不知道何時才能排上的糧鋪,都跑到官倉去買糧。

周嘉榮從衙門回府,看到一張張帶著歡笑和滿足的臉,既高興又擔憂。

朝廷的糧倉不可能一直平價售糧,因為今年江南發洪水的緣故,漕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複,就沒法從南方運糧回京。京城確實還有糧,但肯定要先保障兩大營一十萬大軍的口糧,餘下的才能賣給百姓,因此必須留一批糧食做不時之需。

如果想讓京城的糧價持續穩定下來,就需要打破這些商賈對於糧價必然會上漲的心理預期。

琢磨了半天,他讓劉青安排人悄悄去外麵放出風聲,就說今年兩湖、西南等地區的糧食大豐收,災後朝廷會向這些地區調糧進京。

不管流言真假,幾千裡外,這些商賈一時半會兒也沒法去求證此事。隻要大家都覺得以後會有糧食,京城不會缺糧,大商賈們擔心囤在手裡的糧食會賣不出去,自然就會拿出糧食來售賣,這樣京城的糧價就能穩定下來了。

其實現在京城並不缺糧,而是不少商家捂著不肯賣而已。

為了保證這個計劃順利實施,周嘉榮還找上了蔣鈺:“蔣大人,我想請你幫個忙,聽說你跟順天府尹鄭大人乃是同鄉,私交不錯?”

蔣鈺抬眼瞥他:“是有這麼一回事,殿下想讓臣幫什麼?先說好,老鄭這人也是個又臭又硬的石頭,你若是希望臣能替你拉攏他,恐不能如你的願。”

他這話謙虛了,順天府尹這個位置可不是誰都能坐得穩的,鄭玉乾了四年,既沒被撤職,也沒因為得罪權貴不得已辭官,便是有過人之處。

周嘉榮大笑:“蔣大人快人快語,那我也不跟你賣關子了。大人不必擔憂,我沒這個想法,我是想請你轉告他,上奏,解除對商賈糧價的限製。”

“殿下這是何意?”蔣鈺皺眉,不明白周嘉榮為什麼摻和這麼一腳,還是幫商賈說話。

周嘉榮認真解釋道:“蔣大人,朝廷開倉放糧,最重要的目的是平抑糧價,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完全沒有再限製商賈糧價的必要。而且過去的經驗也證明了,限製他們的售價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京城糧食有限,不可能一直開倉放糧,最後還是得靠他們來滿足城內百姓所需,因此我建議趁著現在糧價已經降了下來,讓他們能夠自由浮動價格,讓一部分手裡比較寬裕,不願排隊的百姓去糧鋪買,以減少京城糧食的消耗……”

這樣有一個好處,糧鋪可以適當的漲價,比如一斤漲一兩文,這樣,既在百姓的承受範圍內,商賈又能稍微多賺些錢,更樂意賣糧。屆時,朝廷便可慢慢減少糧食供應,保障京城有充足的儲備糧。

蔣鈺聽完周嘉榮的話後,一愣一愣的:“殿下還精通買賣?”

周嘉榮笑著搖頭道:“精通倒談不上,隻是觀最近京城的糧價變動有所觸動而已。我這隻是一個粗略的提議,具體怎麼實施效果最好,還得看鄭大人的。”

“行,我幫你找老鄭。”蔣鈺一口答應。

翌日上朝,鄭玉向興德帝上了一份折子,請求解除對糧商價格的限製,允許其自由定價買賣,同時通過縮小官倉的經營時間、限購等措施逐漸減少官方的糧食供應。

興德帝看完後,又問了許多鄭玉有關這方麵的一些具體細節和內容。

鄭玉一一作答,並闡述了這樣做的好處。

興德帝聽完後非常滿意,大大誇獎了鄭玉一番,還獎他白銀一百兩,責令他去辦這件事。

得了褒獎,鄭玉本該高興的,但他性格比較耿直,總覺得自己是搶了榮親王的功勞,畢竟這主意是榮親王給他出的。下朝後,他拉住了蔣鈺,支支吾吾地問:“榮親王殿下怎麼不親自上奏,向陛下稟明這件事?”

蔣鈺往他後麵瞅了一眼,見沒人,才直言不諱地說:“你覺得這件事若是榮親王殿下上奏的,陛下會這麼快通過嗎?”

鄭玉失語,表情有些滑稽,過了許久才歎息道:“哎……”

到底沒多說什麼,他雖然也欣賞榮親王的手段,可他更佩服武親王保家衛國的英勇,而且作為一名純臣,最要緊的忠於陛下。

蔣鈺知道這位好友是怎麼想的。以前他也是如此想法,但他想,若是鄭玉有機會接觸殿下,遲早會明白,榮親王值得。

到底是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很多話不方便說,蔣鈺拍了拍他的肩:“殿下沒親自找你,隻是托我轉告你此事,就是不希望你為難。我知道,你不願意被打上任何一派的標誌,你無需擔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也不會提讓你為難的事。”

這話倒說得鄭玉不大好意思了,張了張嘴,一時不知道該跟蔣鈺說什麼。

蔣鈺擺了擺手:“鄭大人還有許多事要忙,我便不打擾你了,告辭。”

說完大踏步上了馬車,消失在鄭玉的視線中。

他這樣乾脆利落倒是讓鄭玉頗有些不得勁兒。不過到底是公事要緊,鄭玉連忙回了順天府。

***

同一時間,劉青回來告訴周嘉榮一件事:“殿下,小人發現,京城裡似乎有人在故意抹黑您和中山王。”

“哦?”周嘉榮很好奇,“都說了什麼?”

劉青表情有些一言難儘:“說您嫉妒武親王得寵,又被皇後娘娘過繼到了名下,氣得在府中摔了好些古董。”

周嘉榮樂了:“我就是生氣也舍不得摔古董啊,散播流言這人顯然不了解我。”

周嘉榮可沒摔東西的嗜好。而且自從去大同府見識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艱難後,他已經意識到民生多艱,哪還舍得砸古董,這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見周嘉榮沒生氣,劉青稍稍鬆了口氣,繼續道:“關於中山王的說他口蜜腹劍,心裡很嫉妒你和武親王、蜀王,喝醉後逮著你們三個罵。”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周嘉榮無語了:“查出這些流言的源頭了嗎?”

“沒有,對方很謹慎,是找城隍廟的老乞丐傳出來的,那老乞丐生了病都快死了,什麼都敢說。”麵對這種人,劉青也很為難。

周嘉榮聽完就沒興趣了:“不用管他,隨便他們吧。”

誰知這樣的流言並沒有消停,漸漸的,坊間的流言多了起來,雖然很隱晦,沒有直接點名幾個王爺的名字,用了綽號代替,但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是他們四兄弟。

而且都是關於他和中山王的,還有些蜀王的,武親王的非常少。

劉青懷疑:“殿下,這會不會是武親王讓人放出來的?前陣子,關於他過繼時天降不祥之兆的流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會不會是武親王反擊回來了?”

周嘉榮不確定,畢竟沒有證據。

按理來說,這樣的流言也太小兒科了,也傷不了筋骨,武親王應該沒這麼幼稚才對。可他到底是不了解這個大哥,萬一他就這麼小氣,懷疑前陣子的流言是三個弟弟散布的,借此報複呢?

罷了,這都是小事。

周嘉榮更關心江南水患。

中山王已經去江南半個多月了,期間送了兩封奏折回來,向朝廷報喜,說是已經控製住了江南的水患,請興德帝放心。

興德帝果然很高興,當天去了淑妃宮裡,誇她生了個好兒子。

周嘉榮聽說這個情況後,也很高興,提筆寫了一封信,準備派人送去給紀天明,讓他若是接到了王掌櫃派去送糧的隊伍,就將糧食拿回去,平價售出,以做朝廷開倉賑災後的補充,畢竟這時候江南不會嫌糧食多,糧食多一些才能保證價格穩定。

隻是信寫好了,墨跡還未乾,劉青忽然匆匆進來,緊張地說:“殿下,紀先生派了人過來,要見你一麵。”

“我剛好給他寫完信呢,快將人帶到書房。”周嘉榮笑道。

過了一會兒,劉青領著一個山羊胡,個子矮小,非常瘦,神情有些憔悴的男人進來。

“草民葉和通見過榮親王殿下!”山羊胡先跪下行禮。

周嘉榮道:“起來,坐下說話,你跟紀先生是什麼關係?”

葉和通還是有些拘謹,隻坐了小半個椅子,認真地說:“草民是紀先生的帳房先生。紀先生救了草民一家老小,此後草民便一直跟著他,今日到京城是受紀先生所托,送一封信給殿下,殿下看完後便知。”

說完,鄭重地從胸口裡掏出一封信,遞給了周嘉榮。

周嘉榮打開,信紙上隻寫了幾行字,有些潦草,看得出來寫信的人心情頗不平靜:“殿下,江南洪水已波及一十一個縣,無數百姓受災,房屋財產被大水衝走,無以生活,不得已賣兒賣女,五百文錢就可買一女童……江南之慘狀,臣難以描述,殿下聽葉和通說吧。”

周嘉榮通過這封信察覺到了紀天明沉痛的心情,心裡也升起一股難以名狀的痛心。

他緊緊攥著信問:“朝廷不是已經去賑災了嗎?還撥了五十萬兩銀子,怎麼還會這樣?”

葉和通苦笑著說:“殿下,什麼銀子,咱們老百姓根本沒見過,如今江南米價已經貴到上百文一斤了,百姓啃樹皮野草為生。”

周嘉榮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這些銀子很多人都看著運往了江南,而且父皇還頒布命令,廣開義倉,應該不至於此才對。

“到底什麼情況,你跟我詳細道來。”周嘉榮認真道。

葉和通一五一十地將江南的情況說了一遍。

周嘉榮越聽臉色越沉。他那個好四弟,去了江南後從頭到尾都躲在蘇州府內,不曾出過蘇州城一步。

江南各地倒也不是沒有賑災,隻是官府開的糧倉極為少,時間還很短,每日僅僅兩個時辰,每人限購五斤,很多老百姓半夜就去排隊,仍很難買到官府開倉放的糧。

官府倒也沒完全不管百姓,每日也開了粥棚施粥,可粥清得能照出人影就不提了,而且還限量,去晚了就沒有,一天幾大桶就完事了。

這不是做做樣子是什麼?

“朝廷是發了賑災的銀子,也責令相鄰的府縣開倉賑災的。這些銀子和糧食都去了哪兒?”周嘉榮憤怒不已。

葉和通沒作聲,其實這個答案大家心裡都有數,既然朝廷撥下來的款項沒賑濟災民那自然是進了某些貪官汙吏的口袋。

周嘉榮冷靜了一會兒問道:“紀先生還有什麼話讓你捎給我嗎?”

葉和通站了起來,將他的外衣脫了下來,然後將背部那塊補丁撕了下來,露出一張寫滿了小字的絹布,他鄭重地將這張絹布交給周嘉榮:“這是紀先生讓草民一定要親自交到殿下手中的。”

剛才那封信隻是障眼法,若是葉和通出了蘇州府萬一被人盯上了,也能用那封普普通通的信件應付過去,以免拿到如此重要的信息。

周嘉榮展開絹布,紀天明在這封信裡絕口沒提江南的災情有多嚴重,而是直接道:殿下收到這封信您已經了解了江南的災情。臣鬥膽,請殿下到江南走一趟。如今武親王如日中天,不止得上青睞,而且在民間威望頗高。殿下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成績,方能得到天下黎民百姓的認可,江南學子,文武百官的擁護。臣以為這就很好的時機,既能立功,又能解江南百姓之苦,兩全其美。

殿下不缺助力也不缺才能,更不缺一顆為民為國之心,缺的乃是一展抱負的機會。臣已經安排了一些流民進京訴冤,屆時殿下自願請纓南下即可。臣:紀天明!

短短數百字真是駭人聽聞,紀天明果然大膽,這樣的話都敢說,難怪要用如此隱秘的方式,還不遠千裡,親自派信得過的人送信給他。

周嘉榮一邊將絹布丟進了爐子裡,一邊問葉和通:“紀天明安排了多少人進京?”

葉和通道:“總共十五人,有父子,有母女,有祖孫,也有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都是京城有親戚的,他們互不相識,也不清楚對方的目的,殿下不必擔心這裡麵出了岔子,暴露出去。若是殿下同意,草民便按照紀先生的計劃,讓他們分彆進京擊鼓鳴冤。”

說完,他忐忑不安地等著周嘉榮的答案。紀先生這步是險棋,抗洪賑災一事,曆來不好辦,吃力還不一定能討好,一個辦不好,還會受上麵追責。

周嘉榮隻猶豫了片刻後就道:“你去安排吧,小心些,彆暴露了自己。若需要什麼幫助,找劉青,事情安排完後,無論結果,明日你就速速離京,返回江南,路上不得延誤。”

葉和通沒想到他這麼痛快,心情大起大落,激動地拱手道:“草民領命。草民替江南的父老鄉親多謝殿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