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072(2 / 2)

周嘉榮端著碗食不知味,他一個人能做的太有限了,這次來也隻能用同吃同住這種方式,向災民傳達一個信息,朝廷沒有放棄大家,請大家再堅持堅持。

說白了,他就是給大家打氣的。

第二日,周嘉榮下了山坡,去了河邊,脫下了外袍,拿著鋤頭與災民們一起挖開堵塞的渠道放水。

常林得到消息匆匆趕來,驚恐萬分:“殿下,使不得,殿下千金之軀,怎可做這種粗活!”

說完,他看向旁邊的劉青:“劉侍衛,你快勸勸殿下啊,河邊不安全,讓殿下快回去吧。”

回答他的是劉青等人也擼起了袖子,拿起鋤頭、竹筐乾活,挖泥的挖泥,抬框的抬框。

常林勸不住隻能讓人保護好周嘉榮的安全,又去忙了。

但不得不說,周嘉榮親自下場的效果極好,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災民都拿出渾身的力氣抓緊時間乾活,原計劃需要一整天才能挖開的渠道,隻花了大半天時間就挖開了。

周嘉榮第二日跟著常林巡視湖岸,然後又下場搬了一天石頭沙袋築堤。

接下來,他一直在救災第一線巡視,監督官員,鼓舞災民,調配物資等等。

***

周嘉榮離京之前,毛青雲便派了人先一步去江南打探消息。

聽說周嘉榮一到蘇州府後便將中山王抓了起來,還綁在城門口三天,讓中山王受儘了蘇州府百姓的羞辱,毛青雲氣得將信重重砸在了桌子上:“好個周嘉榮,欺人太甚!”

雖然他是哥哥,是親王,中山王是弟弟,是郡王,要矮他一頭,但也沒有這麼欺負人的。

心腹道:“榮親王太過分了,這麼對中山王。大人,咱們快稟告陛下吧。”

毛青雲睨了他一眼,抿著唇問道:“你跟我說實話,中山王到底有沒有對賑災銀子動手?”

心腹垂下了頭。

毛青雲什麼都明白了,氣得猛拍了一下桌子:“糊塗!”

貪財就算了,也不做得乾淨點,還讓榮親王抓住了把柄。

毛青雲心裡很是焦急,可在這事上中山王理虧,賑災不力,被人告到了陛下麵前,陛下顏麵無光,正在氣頭上,他這時候若是站出來為中山王抱不平,顯然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所以即便一打照麵,中山王就在周嘉榮手裡吃了大虧,他也沒有任何動作,甚至都沒將這事告訴宮裡的淑妃,免得她跑到興德帝麵前哭訴。

毛青雲隻是讓人繼續盯著蘇州府,盯著周嘉榮的動靜。

到了七月下旬,總算有好消息送來了。

毛青雲打開信,看到探子送回來的消息說周嘉榮先斬後奏,殺了蘇州知府柯自清、同知白實等人,大喜。

柯自清可是四品大員,便是犯了事要問斬,也應該審判之後,報到巡撫,然後再上報刑部,刑部複審後再交由大理寺終審,最終確定死刑,哪有周嘉榮擅自殺了的道理。

他可不記得陛下有賜周嘉榮尚方寶劍,許他先斬後奏的權力。

心腹也知道了此事,笑著說:“大人,陛下本就防著穆家,榮親王此舉僭越了,陛下定然不喜。咱們何不用這個機會,早早救回中山王,也趁機給榮親王一點顏色瞧瞧。”

毛青雲勾唇一笑,問道:“聽說榮親王在江南頗得民心,百官擁護,百姓讚賞,你說最著急的是誰?”

心腹會意,指了指武親王府的方向,搖頭道:“真沒想到,榮親王還有這等魄力,殺伐果斷,不輸武親王,身上不愧留著穆家的血。若是武親王知道這情況,心裡定然著急。”

可不是,武親王自從歸京之後,頗得陛下寵愛,都被陛下過繼到了皇後娘娘名下,其心意可見一斑。

大家都清楚,儲君之位對武親王而言,幾乎是唾手可得了。

但周嘉榮此次賑災若是得了江南民心,獲得了文官們的認同,定然會成為武親王再進一步的攔路石。

不過武親王這人不會相信他的,他得另想他法,激起武親王的危機感,這事,不用他出頭,武親王便會冒出來了。

毛青雲老謀深算地對心腹道:“最近京城是不是來了一些南邊的商人和流民,你安排幾個信得過的,用他們的口吻,大肆在京城傳唱榮親王的功績。”

心腹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讚道:“大人英明,咱們這下可坐山觀虎鬥了。”

***

過了兩日,京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冒出了一股風聲,都說榮親王周嘉榮在江南賑災有功,萬民傳頌。甚至說得有鼻子有眼的,說什麼榮親王堂堂一介親王,何等尊貴的身份,天天跟災民們同吃同住啃樹皮,又或是榮親王斬了貪官汙吏和惹事生非的流氓地痞,護一方平安雲雲。

總之,流言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幾乎要將榮親王誇成一個聖人了。

武親王下朝回府,管家立即迎上前,告訴了他這個消息:“殿下,如今街上都是傳榮親王在江南賑災頗得民心,萬民敬仰。”

武親王腳步一滯,眯起了眼:“知道源頭嗎?”

前陣子,周嘉榮先回送回來過兩封奏折,第一封是剛去江南時,他上奏江南災情,訴苦,說江南災情多麼嚴重,百年一遇,懇請朝廷給與更多的支持。

可朝廷哪還有銀子。江南受災,今年明年按照慣例都要減稅,收入少了,支出多了,毛青雲一直在訴苦,陛下怎麼可能再撥銀子,隻寫了幾句勉勵的話就罷了。

第二封說暴雨已停,在著手救災築壩抗洪。

興德帝看完後,又誇了幾句,便沒有下文了。不曾想,他這個好三弟,竟在江南乾了這麼多大事。

管家做事很老練,道:“小人派人打聽過了,是江南來的商人和流民口中傳出來的,最早是從誰口中傳出,已經不可考。小人聽說了此事後,讓人帶了幾個不同地方的流民回來,就在偏廳,殿下可要見見他們?”

武親王猶豫片刻道:“見見吧。”

他去了偏廳,先是打量了一番這四個男人。

四人都麵黃肌瘦,手上繭子非常厚,畏畏縮縮的,個子比較小,眼神中帶著不安,確實像流民。

“這四人的身份小人都查證過了,有兩人是蘇州府的,還有兩人是揚州府人氏,因為家裡被衝毀,帶著幸存的家人一路乞討來京投靠遠房親戚。”管家在一旁補充道。

武親王點頭,麵無表情地問道:“街上所傳的流言可是真的?”

幾個流民怯怯地點頭:“對,榮親王來了之後,蘇州府外每日都施一勺粥,比先前好多了。聽昨天來的流民說,後來還征召災民們去挖渠排水築壩,有些受災較輕的已經開始平整土地,準備再種一季莊稼。”

“聽說小的們走了沒多久,蘇州府拉去了幾百車的糧食,早知道小人就不走了。”

拖家帶口,到了京城也是寄人籬下,親戚還很不待見。當初是看留在蘇州府沒有了活路,不得已北上,知道他們走了沒多久,家鄉的情況就開始改善了呢。

武親王點頭,又問還有其他的嗎?

可惜這些流民走得早,而且是最底層的普通百姓,消息並不靈通,知道的消息很少。

讓人將其送出去後,武親王又托人四處打聽。

江南多士子,官場有小半官員出自江南。這些人跟家裡多有書信來往,因為家族就是本地人,他們知道不少。

武親王通過這些人,還有流民、坊間的流傳的消息,大致拚湊出了周嘉榮在江南做了些什麼。

原來他們這群兄弟中,藏得最深的竟是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老三!聽說當初老二綠了他,他鬨過一場就算了,老四騙了他,他依舊待老四如初。是眾兄弟中的傻大個,冤大頭。

如今看來,傳言果然不可信。

真傻,真沒什麼決斷,又怎麼敢先斬後奏,殺了蘇州府半數官員,將老四囚了起來呢?還巧妙破解了蘇州府的糧荒問題,穩定了蘇州府的局勢。

哪怕背後有穆家的高人指點,老三也是他的勁敵。

他絕不能容許老三坐大。

隔日上朝,議完了幾件要事後,武親王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昨日聽說了一個好消息,三弟已經解決了蘇州府糧荒問題,斬了貪汙賑災款的蘇州知府、同知等人,頗受當地老百姓的擁護。”

他表麵上是在誇周嘉榮,實則是在給周嘉榮抹眼藥。

果然,興德帝聽說周嘉榮私自斬了蘇州知府等官員,心情當即就不好了,這不是挑戰他的權威嗎?若是老大幾個有樣學樣,豈不得亂套?

“你聽誰說的?”

武親王正想回答,忽地聽到孫承罡遞上來一封奏折道:“陛下,江南送來的急報。”

興德帝當即拆開,信上周嘉榮先是說了一下江南災情的好轉,緊接著便提起了剛才武親王所說的事:父皇,蘇州府知府柯自清、同知白實等人,聯合中山王,侵吞賑災銀子,倒賣賑災糧,兒臣已查實,證據確鑿,為平民憤,兒臣先斬後奏,對柯自清、白實……斬立決,其餘涉案人員,按律處置。

至於四弟,他為了一己之私,罔顧災民死活,罔顧國法家規,兒臣委實心痛!但念其乃是兒臣的手足,實不忍對其施以極刑,便將其暫時關押,等回京之後,交由父皇處罰。若父皇怪罪,兒臣認罰!

信的後麵,還有一個匣子。

孫承罡將匣子遞上,道:“陛下,奴才檢查過了,此乃是中……和蘇州知府、同知等人貪汙賑災銀兩的賬冊和證據。”

其實不少消息靈通的朝臣也聽說了這事了。

對於中山王他們不好說什麼,可對於柯自清、白實等人,很多人都覺得該死。

嫉惡如仇的孟禦史站出來道:“陛下,蘇州知府柯自清、同知白實等,私吞賑災糧,辜負了聖上的信任,有負天下黎民百姓,其罪當誅,榮親王此舉甚得民心!”

孟禦史是不站隊的,說話素來直,誰的麵子都不賣,油鹽不進,就像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很是難搞。

他站出來給這事定了調,即便是偏向武親王的官員,都不想說話了,不然鐵定會被孟禦史盯著參奏。這為官者又不是聖人,誰能說自己包括家人身上都沒點或大或小的毛病?

武親王剛才還在誇周嘉榮,如今自是不好站出來說周嘉榮的壞話,不然很容易敗掉一些中立大臣的好感。

靜默了一會兒,還是毛青雲站了出來。

他也是個狡猾的,拱手道:“孟禦史言之有理,榮親王鐵麵無私,乾坤獨斷,頗有陛下當年的風采。”

先是挑撥離間了一番,緊接著他又道:“不過榮親王千金之尊,豈可與災民同吃同住。依臣之見,江南水患已解,不若招榮親王回京,也好全陛下的一番愛兒之心。”

明明是找借口不想周嘉榮繼續在江南立功了,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

武親王聽後也道:“毛大人所言有理。父皇,三弟這些日子在江南受苦了,既水患已解,不如早些時候召他和四弟回京。”

興德帝想了想也有道理。不過這事得派個信得過的人去。

環顧一周,興德帝哪個臣子都沒看上,最後竟將目光落到了孫承罡身上:“也是,多日不見,朕有些想念老三和老四了。孫承罡,明日你啟程前去蘇州府宣旨,召榮親王和中山王回京複命,不得有誤。”

聞言,兵部尚書朱強當即站出來道:“陛下不可,洪災雖已過去,可後續還有很多事,半途換帥乃是大忌,萬萬不可啊!”、

興德帝不悅地眯起眼:“你的意思是江南百官都是酒囊飯袋?沒了朕的兒子,他們就做不了事了?”

這種得罪人的話朱強當然不敢認:“回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臣……”

“夠了,朕心意已決,退朝。”興德帝直接來了一招走為上策。

***

次日,孫承罡便帶著侍衛速去江南。

八日後,他抵達蘇州府,進城後,第一時間便道了府衙。

徐達和孔京聞訊,連忙來見他:“見過孫公公!”

孫承罡擺手:“不必多禮,榮親王殿下呢?陛下擔心殿下的安危,命雜家來看看殿下。江南水患既已解,殿下當回去了。”

徐達不清楚京裡的狀況。

孔京是知道的,聽到這番話心裡自有一番計量,不知該如何開口。

倒是旁邊的徐達耿直地說:“回公公,殿下如今去了宿寧縣,不在蘇州府。”

“宿寧縣?那是何處?殿下去哪裡做什麼?”孫承罡疑惑。

孔京站出來幽幽地說:“宿寧縣乃是太湖邊上受災很嚴重的地區之一,殿下去了那裡救災。孫公公若是想見殿下,我們可派人護送公公前去。此去出城後,不得坐車騎馬,先步行三日,然後坐船,到了吳縣,再轉道桃源,然後再去到達宿寧縣。”

孫承罡聽得腦袋發暈,最後直接問道:“你就說吧,這需要多少天?”

“順利七八日,若是不順,十幾日也說不定。”孔京緩緩道。

聞言,孫承罡急得蹭地站了起來:“這麼久?”

光是去都這麼長時間,那返回蘇州府又得十來日,再回京這不得一個月後去了嗎?陛下還在等著他的消息呢!

孫承罡隻得派人快馬加鞭送了消息回去。

八月初,興德帝沒等回來兩個兒子,隻等來了一封信。

當時他正在禦書房跟幾個大臣議事,聽說是孫承罡送回來的急件,當著幾個大臣的麵就拆開了,看完之後,他久久無言。孟禦史正好在場,問道:“陛下,可是江南災情有變?”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讓孫承罡去把兩位王爺帶回來,結果孫承罡也沒回來,隻回來了一封信。

興德帝心情複雜,將信遞給了孟禦史:“榮親王去了宿寧縣……扛沙包,撫民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