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糖廠一日遊(捉)(1 / 2)

宋明暉差人去南地送信,不一定能聯絡上他哥哥,隨緣。

隨信件一起寄出去的,還有江承海給南地鏢局兄弟們寫的信。

種田養殖,發家致富。該教的教了,這需要時間,等南地有了貨物,豐州也有了多餘的人才,可以往那邊調任。

南地鏢局是掛牌經營,分賬隻限於共同合作的生意。江承海沒給他們放銀票,想來經營多年,也有些積累。

因聽說老三一家,是往南邊去了。

江承海在信裡提了一句,讓幫忙探聽探聽消息。

兩家定不會往來了,爹娘卻還跟著老三。

江致微的家書也看得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放眼皮子底下,當著親兒子一樣養大的,總歸有感情。

不知他有沒有一同南下,也一並打聽打聽。

因小魚決定出去闖闖,江承海跟宋明暉同意了,又不放心,趕著寄信的時候,夫夫倆一起出門,去他們那個糖廠看看情況。

江知與都還沒去過,聽說這個,也想同去。

他肚子月份大了,腰酸腿腫又嗜睡,出門更少,睡醒就喊悶。

這回跟著父親和爹爹一起,說了兩次不同意,他又是撒嬌又是誇誇,把江承海捧得開心了,宋明暉也隻好無奈同意。

謝星珩最近忙著帶白喜文熟悉江家現有的攤子和經營模式,不能陪同。

他看著一家三口走遠,偏過頭,看了眼捧著小本本狂記筆記的白喜文,又看看上車前朝他看了兩次的江知與。

心中的天秤無限傾斜。

銀子是掙不完的,少了今天,店鋪也不會倒閉。

還是陪老婆重要。

謝星珩把白喜文扔了,追著馬車連喊帶叫,擠了上去。

車裡坐不下,他把馬夫趕走了,在外頭趕車。

江承海都不稀得嫌他,也出來坐著,父子倆坐外麵趕車吹風。

車廂裡,江知與跟爹爹靠坐著,擺一盆冰乘涼。

他聽見小謝過來,臉上的笑容就沒下來過。

外麵江承海問謝星珩:“你說說你,早說不來,臨了又要來,來做什麼?小魚跟著我們,你還不放心?”

謝星珩給了肯定答複。

“當然不放心,你跟爹爹成雙成對的,小魚孤零零的,多可憐。”

一家三口,還給他扯出個成雙成對。

宋明暉看江知與老想聽外麵的動靜,就把車簾卷起,裡外通了,馬車跑動帶起的風往裡灌。

吹在江承海和謝星珩臉上是熱的,到車廂裡,風先經過冰盆,再吹到人臉上,涼絲絲的。

宋明暉的身體養到現在,好了大半,能吹吹風,沒受影響。

江知與跟他們說:“誠哥兒選的地方,靠近雲台山,他們還在山裡找到了溫泉,很小一個泉眼,現在沒空挖,說等秋季再挖池子,就著池子,再蓋個小房子,把溫泉池包進去。”

謝星珩

到溫泉很感興趣:“有幾個泉眼啊?多的話,我們一家也去玩。”

江知與不清楚,沒詳細問。

他有一陣子沒見著誠哥兒了。

說起來,徐家叔嬸也沒催著他成親了。

他記下這事,決定待會兒問問。

然後又說起糖廠的事。

“誠哥兒還想搭著做些彆的,我們之前聊過,他對養藥蟲、開藥田感興趣,我的意思是,我們倆第一次出來單乾,先把一件事做好,再去考慮其他。他同意了,為以後場地好劃分,這塊兒跟農莊一樣,先把廠子往大了劃。”

劃地出來,先簡易分區,以後有計劃了,再到相應區域裡搞建設。

江承海跟宋明暉看他知道求穩,心裡擔憂隨之降低。

他們其實都看得出來江知與的成長,去年接管農莊時,在家裡還害怕緊張,怕自己做不好,出去外麵,從衣著打扮開始,就在製造威嚴感。

今年,他懷著孩子,鮮少出門。做一件事,卻不再關注自身。

不計較彆人怎樣看他,也不再怕辦不好。各方麵都自信大膽起來,也會看長遠發展,做一步看三步。

路上顛簸,馬車走得慢,一家人在一起,趕路不急,一路都在閒聊。

宋明暉還問誠哥兒為什麼想到要製糖。

江知與說:“他喜歡辦實事,鏢局又不開了,在家待著,成天處理些家長裡短的事,他也不喜歡。”

出來做一番事業,沒什麼不好。

江知與說完,都驚訝他的臉皮。

他現在說謊,臉都不紅了。

那些話固然是真的,但誠哥兒是想掙個功名的。

江知與不知道製糖跟功名有什麼關係,先做就是。

製糖廠開起來,他會排除萬難,去養藥蟲、種藥草。

他朋友少,徐誠同樣。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的交情,這件事,沒人能幫忙了。

江承海問的比較實際:“這場子,老徐沾不沾邊?”

彆看老徐也是疼小哥兒的,心裡肯定緊著兒子來。

徐武能生,現在就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三張嘴,長大了就是三房家庭,要添置三房聘禮的。

徐武夫夫倆老實巴交,穆彩鳳能乾,也就管管家務。

徐誠能有一番事業,拉拔家裡少不了。

江承海覺著吧,拉拔可以,實際的地契、店契,都得牢牢捏在手裡。

其他方麵,寬厚一些也罷了。

江知與知道的,“我跟他說過了,他銀子不多,沒找家裡要,先是我多出一些,過後他再還我。算我們倆合夥開的。”

分利是徐誠六,江知與四。

這個利益分割,是江知與要求的。

他隻是想出來闖闖,沒有必須掙個功名的必要性。

就像家裡的農莊,法子是小謝提供的,最後賞賜都落在了主事人頭上。

這一成的利,他倆都不在意。看重的是主事人

的身份。

江知與願意讓,徐誠就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賬麵上先分了,私下裡,徐誠會補一成給他。

明賬四六分,私賬五五分。

親兄弟明算賬。利益分割,在開始營業前說好,往後跟減少矛盾。

再說糖廠的經營方式,江知與含糊說,要根據實際產量決定。

他跟徐誠已經定下了路子。

主要銷售渠道,是對軍。

糖屬於戰略物資,帶一罐子糖,能補充的能量比乾糧多。

拿到外麵去賣,能掙很多錢。但這成全不了徐誠要的功名。

到了地方,謝星珩去後邊拿小凳子,放到前麵地上。

宋明暉先下車,再是江知與。

他肚子實在大,彎腰都難。

謝星珩跟江承海一起扶,才讓他沒踩空。

他們往前走走,四處觀看。

廠區已有雛形,選用的是青磚,蓋的青磚瓦房。

外頭很多木工石匠,在造製糖設備。

已經蓋好的一間製作坊裡,有人在熬糖漿。

徐誠就在裡麵。

外麵的管事見了生人,攔了一下,聽說是來找徐誠的,就回頭喊。

徐誠出來,看他們一家四口齊齊整整,還愣了下。

“你們今天都沒事做啊?”

這話說的。

讓在場四個閒人都尷尬。

徐誠手裡還拿著勺子,叫他們過來看。

他也不熬糖了,回去放下工具,帶著江家四口人去桌邊。

那裡有涼著的麥芽糖,他端了一碗來,拿兩根筷子攪起一坨,再用另一根筷子接,兩根互相攪吧攪吧,做出一根麥芽糖。

徐誠舉著麥芽糖,看麵前四個人,實在不好分。

江知與接過來:“我嘴饞,我先吃。”

謝星珩還沒見過這種原生態的麥芽糖,他生活的年代,糖的種類五花八門,他也沒空逛小吃攤,偶遇麥芽糖的機會少之又少。

他要自己來。

江承海攪了坨大的給宋明暉,宋明暉不要,自己攪了隻秀氣的。

老江:“……”

算了。

吃著麥芽糖,一行五個人,在廠區閒逛。

徐誠分了八個工坊,每間工坊設爐子二十個。

初期資金有限,一間間工坊的開,從小糖坊,擴到完全形態,就算事業有成。

地方靠近雲台山,實際地點,還未進山,屬於山腳下。

四麵依山傍水,回城不遠,進山也近。

若是得閒,還能穿山越嶺去楓江縣玩玩。

熬糖的爐子多,煙道改造過,還做了數麵連同煙道的牆壁與平台。

這邊熱,部分糖漿需要融化一些,才能塑形保存,可以在這裡完成。

徐誠還說:“現在很熱,我們遠遠看一眼就夠了。等冬天這裡就安逸了,坐牆邊都暖和。”

他還特

地看了江知與一眼:“你洗頭發的話,當天洗,當天就能乾。”

江知與把頭發剪短了很多,已經紮了小丸子,因丸子太小,露餡了。

走過一圈,到午飯時間。

徐誠帶他們去看廚房。

廚房是最先做好的,這麼多人要開火吃飯,廚房不能少,也小不了。

暫時隻請了三個人做大鍋飯。

前幾天下雨,他們去山裡撿了菌子野菜,今天一塊兒下湯,湯鮮味美。

又有人捉了兔子,中午宰了三隻,做了乾鍋兔。

用大醬爆炒的兔肉,外皮焦黃,掛滿醬汁,先是酥脆的皮和濃香的醬汁,再才是嫩滑鮮香的兔肉。

一盆兔肉外,又弄了一盆炒三鮮,時令蔬菜三拚。

全是盆裝,兩菜一湯,量大管飽。

宋明暉問徐誠:“你沒叫你哥哥來幫忙?”

徐誠叫了:“幫我收原料去了,這事交給外人我不放心。”

席間再聊聊廠子的事,原料價位、製糖工人從哪裡請、月錢幾何。

江知與接話道:“我們商量過,第一年,原料是采買。我們等不及種植的時間。自己再弄個農莊,我們也沒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所以收購原料的同時,我們會跟農戶簽訂采購協議,隻要他們種了,依著現有的品質來,我們保證每斤加一文錢來收。”

保持價位不變,農戶們沒動力種植。

加多了,他們給不起。

原料都是千斤起購,一斤加一文,也不少了。

說來尷尬。

江知與經營自家的生意,沒有想過“節流”的問題。

銀子有,夠花,能掙,也在掙。他各處大方,不論是花銷用度,還是給賞送福利,花起銀子來,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現在出來單乾,他是從家裡賬上支了銀子。

有記賬的,過後也會再把家裡賬目平了。

並非見外,而是想鍛煉鍛煉自己。

開局得了支援,後麵就看他們的本事。

因沒有強大的資金作為後援,他算賬摳搜,才發現自己從前大手大腳,浪費了多少銀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