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第232章:概念海報(1 / 2)

這個早晨的誤會, 在中午吃飯的時候還被蘇韻當作枯燥拍攝生涯裡的一個小趣聞,而給說了出來。

而在飯桌上得知蘇韻這個導演和作為男二號的張榷嶸如此親近的原因,是因為兩人是認識近十年的老友之後, 梁嘉威那是臊得臉紅了好大一片。

畢竟都是本地數得出名字的年輕一代佼佼者,又是相貌人品都上佳的青年男女,報紙雜誌時不時就會寫他們的緋聞來搏銷量——他之前做的那本少女時裝雜誌,為了跟得上後生女仔的潮流,因而也會對群體裡流行的明星做點關注寫點東西,自然便是知道蘇韻的幾個緋聞對象。

特彆是張榷嶸年初的時候才和蘇韻合作過《我的三個死鬼前夫》,之前也有著《青春之歌》,兩部裡麵都是演的情侶,因戲生情這種緋聞是絕對少不了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星運不太順的張榷嶸, 顯然是不如他那個早已經在歌壇打下一片天的朋友陳柏楊紅火,但蘇韻卻是接連給了他幾部電影資源不說, 甚至在《紅樓迷夢》裡還是找了陳柏楊給他作配……這在當今誰紅誰資源多的圈內潛規則下, 就顯得是那麼的突兀。

當然,如果這個不合常理的資源分配的原因, 是因為張榷嶸是蘇韻的“自己人”的話,那倒是合理得讓人無話可說。

始終現在隻能算是半個圈內人的梁嘉威,那就免不得胡思亂想了一通:從來隻聽聞說娛樂圈對女藝人有危險,沒想到原來男藝人也一樣是有危險的……

哪怕是蘇韻這樣年輕貌美多金的“富婆”,不喜歡的話,那也是徒添煩惱。

直到中午忐忑不安地回出租屋吃飯時, 梁嘉威方才放下了心:還好,原來是自己想太多了。

被這個小插曲一打岔,第一次擔正男主角、並且還是進入城寨這種地方實地拍攝的梁嘉威, 仿佛也放鬆了一直緊繃著的精神,在拍攝的時候明顯也顯得自然了不少。

正好符合了男主角在城寨裡麵待了一段時間後的逐漸適應狀態。

對梁嘉威這種天賦高又努力而且還老實的主演,蘇韻用得那是一個放心又順手:雖然梁嘉威是能在訪談節目裡勇於自爆地說出“我年輕時為人也不怎麼樣”的訪談界泥石流,但事實上在港圈那關係混亂黑料頻出的黃金時代一輩裡,他是少有的沒有什麼瓜的大牌男藝人了。

而且他不但感情婚姻專一,工作起來也敬業得很——與前麵提過的絕不浪費一絲演技的五五開男星不同,梁嘉威是無論什麼片子都保質保量地交出了十足十的功課。

因此,他經常都能成為各種參演爛片裡為數不多的亮點,是典型的“不管項目多爛,我也得做好自己那份工作”的愛崗敬業打工人……

也就是在合作裡發現了梁嘉威這個敬業的性格,張榷嶸方才完全理解了蘇韻為何會捧他這個新人上位擔正的原因:除去合作編導的杜利鋒大力推薦之外,梁嘉威和男主角的契合度要比他更高一些。

不是說他不能演男主角,而是男主角的角色人設之複雜和明暗交織,不適合他現在的青春偶像路子;哪怕這演好了會是極有可能拿獎的角色,也必然得因為劇情而被人罵,不比男二號的情義兩難全人設更吸粉。

這年頭人們對正角、反角還是有著涇渭分明的先天好感度和區彆對待,演過一個經典反派就和被人記上好久,因此藝人一般都不願意接反派角色,以免會對以後的演藝道路造成影響。

特彆是如張榷嶸這種早前才靠著正氣阿sir形象和梅妍霜成為熒屏情侶、歌壇形象也是勁歌熱舞的青春偶像款,哪怕他願意挑戰自我接反派,那也得是情有可原為愛癡狂的偶像型。

而不能是梁嘉威現在的好心辦壞事、過分影射真實的“藝術”型。

也就是更偏愛藝術還有點文青性格的梁嘉威,不介意這種角色反而覺得有挑戰性,願意跟著蘇韻和杜利鋒天天早晚不停地跑出去拍外景。

鑒於城寨的特殊空間構造,下雨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那麼就更彆說打光的問題了——杜利鋒從確認大部分場景實地拍攝後,可是為了光線這個問題而苦惱許久。

甚至他還想借蘇韻和庫布裡克的關係,想要借用庫布裡克當年拍《巴裡·林登》那個傳奇神頭f/07鏡頭,來保證城寨實地拍攝時的低照度場景拍攝:在六十年代,這個神頭乃是曾經被nasa征用來進行探月任務、拍攝過月球背麵照片的,乃是世界上光圈最大的鏡頭之一。

當這個神頭光圈全開時,在僅僅隻用蠟燭、自然光等作為光源的低照度場景裡,那拍攝效果和噪點控製就絕不是尋常鏡頭可以比擬。

而拍出來的景深和焦外,更是美得沒邊——《巴裡·林登》那被稱之為仿似油畫一般的畫麵,大部分就是來自於這個神頭的貢獻。

然後終於有機會使用係統自帶黑科技攝影機的蘇韻果斷拒絕了他的請求,隻言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她剛好研製了一個新型的攝影機也能滿足低照度場景拍攝需求,所以不需要千裡迢迢地借用07鏡頭了。

麵對這個回複,杜利鋒倒也沒啥好說的:除了蘇韻是主他是副,而且蘇韻的黑科技新技術一直都很讓人有信心之餘;這種級彆的神級鏡頭冒險帶入城寨要是出了點什麼問題,那是真的賣了他全家都賠不起。

既然蘇韻保證說效果隻好不差,就是材質問題之故,大概隻能堅持一兩個月就得報廢——這對香江製作的速度來說,勉強也夠用了。

而香江製作的速度之“快”,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於劇組人事的配合,以及追求多快好省的心理。

也得感謝城寨裡這種汙水橫流、滴水無處不在的場景現象,不少人在走街串巷時即使是夏天也會穿長袖長褲和戴帽子,正好能在最大程度上掩護他們的偷拍行為。

是的,沒錯,偷拍。

《天台郵差》的男主角作為日日奔走在城寨之中送信的郵差角色,除了能借他的視角來展示城寨這個堪稱奇跡的建築群之外,自然也是能從側麵展現出大部分城寨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

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真實”,蘇韻便提出采用偷拍的方式,將郵差這部分的劇情拍成偏紀實的風格。

這種做法在十年後的《秋菊打官司》裡也出現過,兼且還因這種紀實風格和曲折劇情,而一舉奪下第49屆的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