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到他們到底選86年的第39屆康城國際電影節,還是87年的第40屆康城國際電影節上來:在係統金手指和渣蘭的渠道那裡,蘇韻大致上得出了這兩屆電影節的對手分布。
86年的第39屆電影節,最佳影片這邊有著法意混血英國出生、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金球獎最佳導演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等一長串狀態加滿的導演羅蘭·約菲,以及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戰火浮生》——這既是大導加大牌,又是改編真實事件的抗爭殖民強權式劇情片,蘇韻是傻了才會用自己的文藝愛情片去和這樣的大家夥碰撞。
而最佳男演員這邊,則是有著來自法國本土的米歇爾·布朗,聽聞是最近兩年的法國影壇新寵人氣王,就差一個足夠分量的獎項加冕……得,這基本也是沒戲了。
倒是87年的第40屆電影節,最佳影片《在撒旦的陽光下》是在強烈爭議聲中獲得的獎項,而且這個獎對法國影壇具有著非同尋常的特殊意義:上一次法國電影在康城電影節獲獎時間,是1966年,距離87年足足21年。
再下一次法國電影獲獎,亦是21年後的2008年。
這間隔時間完全一致,巧合得讓人忍不住猜想他們是為了捧自己人,而強行在87年的第40屆電影節上無視爭議強行頒獎。
至於87年的最佳男演員獲得者,則是意大利的一位曾經獲得過康城影帝的老牌男演員,不過已經因為多次票房撲街和婚外情緋聞而有所“過氣”,兼且拿來衝獎的電影還同時投了奧斯卡那邊。
很好,最佳影片有著極大爭議,而最佳男演員的最強力競選者,又是早就已經拿過一次康城影帝、還想一心二用地用同一部片子去爭奧斯卡獎項的非本土人士……
這麼一來,隻要蘇韻針對這些點使勁出力,說不定就能讓這一屆的評委會為了平息民怨,轉而犧牲一下這些非自己人,立出一個更吸引火力的靶子轉移視線——例如“第一個華人康城影帝”這種一看就知道必然會引發一場血雨腥風的稱謂。
沒辦法,即使是不怎麼迷信的蘇韻,也是不得不承認張榷嶸的獎運真的不怎麼樣,幸運值基本是送給了和他合作同一部戲的男女演員,送出了一個又一個各種獎項的影帝影後不說,他自己倒還很是淡定又無奈地憑實力在頒獎禮觀眾席裡一坐不起穩如泰山……
蘇韻自己就是靠著公關起家而拿到的各類獎項,自然是不會讓手底下的自己人吃公關不力的暗虧,相反,是更會在前麵成功例子的基礎上,穩紮穩打加以創新,去繼續和那些為了膚色這個可笑理由而可以泯滅良心的“藝術家評委”拚個你死我活。
儘管她亦並不覺得獎項能代表什麼,但是在很多人眼裡,獎項還是代表著一個藝人的職業生涯評價——於是,那些為了保持自己人優勢的獎項對上為了獲得一個國際性大獎而拚命的藝人,無疑就是一場又一場永遠都不會停止的無聲鬥爭。
本土影片有著本土優勢和私底下的偏愛照拂,這無論在哪個獎項評選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蘇韻暗自歎息了一聲,隨後又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筆,提醒自己再努力去提升香江金像獎的價值。
畢竟從她一開始要違背自己本意,去選擇一個儘量融合與世人眼光的道路時,也就注定了她必須要在努力賺錢騰飛香江本土、增強硬實力的同時,也要儘力去發展其文化事業的軟實力。
一個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總是能使眾多電影從業人員為此瘋狂——而亞洲,至今未能成就出一個稱得上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
蘇韻會做出用《愛情天梯》去為張榷嶸拚一個華人影帝的決定,除了是為了增強自己這邊的人的“實力評估”之外,也是為了在最有可能的情況下,去圓他和許多人這一個遺憾的夢。
畢竟《愛情天梯》這部電影在根本上來說,最亮的點就是兩個:故事的淒美動人和男主角的抗爭、努力以及深沉如海的愛意,而後者更是這一個故事之所以會如此淒美動人的最主要成就者。
當所有的光彩都儘量集中在一點,然後又遇上天時地利人和,可能,就能去衝破那些不應存在的所謂規則。
而等到這些逐漸升起的新星熬了出來,再輔以足夠的經濟和文化實力以及政治的扶持之後,金像獎的分量便也會隨之逐級提升,最終達到她的意願目標。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2-04-0523:57:19~2022-04-0623:57:3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沐溪20瓶;命運塔羅牌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