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捉蟲)(1 / 2)

七零婦產聖手 金麵佛 13947 字 8個月前

病人的確小, 才4歲大。

病人確實可憐, 是個相當倒黴的小家夥。出生的時候, 因為胎兒宮內窘迫重度窒息,生下來大家都以為人要沒了。結果他的命頑強。可雖然搶救回頭了, 但是因為缺血缺氧,他的腦部受到了損傷。簡單點兒講, 他是個腦癱患兒。

什麼是腦癱?就是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後的嬰兒期,發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導致腦功能異常。或者更直觀立體點兒舉個例子, 曾經是網絡紅人的詩人餘秀華就是典型的腦癱患者。這個病不一定會造成智力損傷,但幾乎都會導致嚴重的運動障礙。

麵前的這個小家夥濤濤顯然要比餘秀華倒黴多了, 因為他無法實現生活自理。

他雖然在家人的精心照顧幫助下, 可以正常與人交談, 但是他的身體不受控製。他的上肢呈現出痙攣的狀態,手臂屈曲攣縮,沒有辦法伸直。最基本的抓勺子紐扣子這些動作他都沒辦法完成。

不要覺得4歲的小孩不會做這些有什麼了不起。這個年代4歲的小家夥基本上不僅能夠生活自理,還要負責照顧弟弟妹妹。

當餘秋伸手去觸摸他的手腕手指時,發現原本屬於孩子的柔軟與靈活在他這隻手上沒有任何表現。僵硬,極度的僵硬,像凍直了的棍子, 又像是堅硬的石頭。

餘秋輕輕地握了下他的手,下意識地伸出另一隻手摸他的腦袋。小男孩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還側了下頭。

餘秋笑著問他:“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呀?”

小家夥不假思索:“當解放軍,保衛祖國。”

他的母親眼睛紅了, 轉過頭去,不想當著兒子的麵落淚。因為年輕的母親清楚地了解,這個理想對於兒子來說是夢想,沒有實現的希望。

她跟丈夫都屬於比較仔細的家長,加上孩子出生後,當時的接生醫生就告訴他們以後一定要特彆注意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他的腦袋受過傷,很可能會影響大腦發育。所以兩口子小心翼翼地觀察孩子的成長,小的時候好像還不明顯,但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就顯出差異來了。

兩人不敢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孩子胎裡頭沒長好,所以發育的比彆的孩子慢。他們察覺到不對勁之後,就鼓足了勇氣抱著孩子去大城市的兒童醫院看。

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仔細檢查了她家的孩子,最後惋惜地告訴他們夫妻,這個孩子是腦癱,而且情況比較嚴重。

雖然周圍人都勸他們再生一個健康的小孩,但夫妻倆都不願意放棄。他們的寶寶已經會認人了,知道他們是爹媽,看到他們就笑,還咿咿呀呀地學著說爸爸媽媽。

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舍得不管這個小孩。而要管這個孩子,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再生育。因為他們的精力以及家庭條件都不允許。

夫妻倆做了決定之後,就抱著小孩繼續了求醫之路。這幾年下來,無論是針灸還是恢複鍛煉,他們都嘗試過。可惜就像專家講的那樣,孩子的情況太嚴重,所以效果談不上理想。

這一回林教授回鼓浪嶼,廈門廣播台特地采訪了林教授。他們夫妻聽到廣播,曉得林教授是全國最知名的婦產科專家,就想著說不定林教授見多識廣,知道怎麼治小孩的病,於是便趕緊抱著小孩找上門去了。

林教授並不攻小兒科,況且這個應該屬於神經科的治療範疇了。

她試著幫忙聯係了幾位專家,老同行們看了孩子之後都表示情況不樂觀,現在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問題。

林教授看夫妻倆哭得可憐,那小孩更是無辜又茫然,便試探著問他們要不要帶孩子去海南島看看?現在海南島上有他們自己的醫生也有台灣的醫生,還有華僑醫生。看病的人多了,集思廣益,說不定能有好辦法。

夫妻倆二話不說,擦乾眼淚,抱起小孩,就義無反顧地隨著林教授登上了往海南島來的船。

人不怕困苦,人隻怕生活沒有希望。隻要前麵有一道光,即便披荊斬棘,人也能咬牙堅持走下去。

林教授其實主要是指望餘秋。她想知道幾十年的醫學發展,是不是已經有好辦法解決這個難題了。如果有的話,那就幫幫這個孩子吧。他還這麼小,他今後一輩子要生活呀。

餘秋笑著收回了摸小孩腦袋的手,鼓勵他道:“嗯,我們真厲害。不過要當解放軍戰士就得好好學習,因為4個現代化需要知識。我們的解放軍戰士也要智勇雙全。”

孩子不好意思的很,又靦腆地笑了,還轉身將腦袋埋進了父親的懷裡。

餘秋朝孩子的父母點點頭,笑容滿麵:“大概情況我們知道,我去聯係一下其他大夫。到時候大家一塊兒商量看看要怎麼辦。”

久病成醫,孩子的父母已經在長期求醫過程中學會了從醫生的語氣當中判斷到底有沒有希望。這個赫赫有名的小秋大夫說的是要怎麼辦,而不是有沒有辦法。這就意味著是不是她心裡頭已經有治療方案了?

夫妻倆激動的不行,相互對視一眼,然後目光又齊齊落在餘秋身上。

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這位小秋大夫沒有回應他們的視線,而是轉頭招呼林教授一塊兒出去了。

夫妻倆不敢追問,隻能繼續巴巴地等待。

出了房門,林教授問出了兩口子不敢問的問題:“你是不是有辦法了?”

餘秋臉上表情極為古怪,像是有誰拽著她頭發一樣,直接將她提溜了起來,於是連點頭的動作都無比艱難。

林教授也不催她,就在邊上歎了口氣:“才這點兒大的孩子呀。”

餘秋投降了,她說話的時候牙齒都要咬著舌頭:“確實有辦法。”

誰讓她是2019年穿越的呢?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最受矚目論著第一名的《健側頸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癱的臨床試驗》論文她看過呀。

她不僅看過,還興致勃勃地研究過。

為什麼?因為這項神奇的醫學技術是中國人完全獨立自主創造出來的。華山醫院幾代人不懈努力,突破性地利用健側頸7移位術來治療中樞損傷後上肢痙攣癱,給無數中樞神經損傷後以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帶來了恢複自主生活能力的希望。

這手術是怎麼回事?簡單點而講,人不是以正中線為界一分為二嗎?那偏癱了之後要怎麼辦?就拿健側的上肢頸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神經,讓癱瘓的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使健側大腦半球同時控製雙側上肢,促使癱瘓上肢恢複功能。

不對呀,不是說好了一邊大腦管一邊的運動的,怎麼一下子還能越俎代庖,兩邊都管上了?

因為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製雙側上肢的潛能。利用外周神經係統神經移位可以解決中樞神經係統疾病,就好比強大的諸侯也能夠解決掉中央難題一樣。

截止到餘秋穿越的時候,全國已有不少大型醫院神經外科開展此項醫學技術。餘秋所在的省人醫神外科就已經做過三例手術,術後恢複情況不錯。因為填補了省內該項技術空白,省電視台還特地到醫院來采訪了。

林教授奇怪:“這不是好事嗎?你為什麼看上去不高興呢?”

餘秋快要哭了:“這是人家幾代人的心血呀,我又要拿來主義嗎?”

林教授笑著拍拍她的腦袋,意味深長道:“這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福音,我們應該順應上帝的指引。”

餘秋真羨慕林教授啊,為什麼如此複雜的事情到了她嘴裡頭就說當然,根本就不構成困擾的因素。

林教授微微地笑,似乎年輕人的苦惱看在她眼裡頭屬於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折磨。她心平氣和地詢問自己的學生:“那你打算怎麼辦?不管濤濤了嗎?”

房間裡頭傳來孩子的笑聲,他正跟著父親朗讀連環畫。最要命的是那個連環畫,是餘秋的醫學小故事,還是何東勝親手畫的呢。

餘秋歎了口氣,咬了咬下嘴唇:“找人,我得找到顧院士。”

徐大佬不指望了,估計大佬這會兒年歲甚小,強行拔高成神童也沒辦法上手術台。顧院士不一樣,按照年齡推斷,現在的顧院士應該已經從醫,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就飛躍式發展吧,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反過來前人再踏上後人的基石。

餘秋打定了主意,心裡頭安定許多:“我找原本的主人去。他本來就是從事這方麵研究工作的,對這方麵也熟悉。我雖然知道手術方法,也看過相關視頻,不過要我自己動手做我還是沒勇氣。”

神經外科的手術有多難?鵪鶉蛋放在一掌外,經過直徑1.5cm的管狀空間,內鏡下進行不透水縫合,這還是模擬顱底重建的基本功。沒錯,什麼叫做不透水?就是蛋膜縫好,蛋汁不要滲透出來。

餘秋覺得自己不要逞這個強比較好,術業有專攻,還是讓大佬積極成長吧。

她跟林教授一塊兒回病房去,說了基本情況,方法不是沒有,但是剛剛有理念提出來,還要進行動物學試驗,得在動物身上練熟了練透了,才好在人身上動手。不然貿貿然給人開刀的話,危險太大了。

雖然餘秋一再強調動物學實驗一定要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應用到人身上。可夫妻倆還是高興的不得了,因為這是第一次有醫生跟他們講孩子有可能恢複到自己用勺子吃飯,自己係扣子自己穿鞋。他們是不指望孩子當解放軍的,隻要小孩有自理能力就好。

畢竟做父母的總歸會老去,他們不可能一輩子照顧這個孩子。

既然現在沒辦法開刀,那小孩也沒必要在這兒住院。

餘秋領著人安排地方睡覺。

來都來了,難得上一趟海南島,先在島上逛逛,就當是旅遊了,等有船的時候再回去。她再安排一下,看能不能聯係上做這方麵研究的專家,到時候再讓專家看看孩子。

餘秋帶著他們去民兵居住的箱房。遠遠的看過去,屋頂上綠油油一片,芹菜香菜油菜空心菜大蒜小蔥應有儘有。那纏藤金銀花跟爬山虎已經順著繩子往上蔓延,似乎很快就長出一牆豎著的草原。

濤濤被母親抱在懷裡,好奇地看著周圍的環境。他瞧見屋頂上的菜園時,驚訝地喊了一聲:“空中花園!”

爸爸給他講的故事裡頭,就有空中花園。

旁邊一群小孩放了學,正三三兩兩你追我跑。

其中一個皮膚曬成古銅色的小男孩眼睛發亮,高興地朝濤濤招手:“你也知道空中花園啊?隻可惜我們現在看不到了,花園被毀了。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兒來的?金邊還是西貢?下來吧,跟我們一起玩。我們今天要去趕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