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少,就沒安排太多菜色,薑蜜還記著買了細白麵,老家那邊年初一吃湯圓,這邊吃餃子,北上第一年,他們入鄉隨俗也包餃子。
如今衛家也稱不上發達,哪怕衛成在翰林院待著,他們也不過是京城裡普通人家。日子在婆媳兩人的張羅下過得卻很紅火,人雖然不多,年過得鬨熱。
這是硯台來到人世之後過的第二個年,頭年這時候他才八個月大,剛斷了奶,能吃的東西還不是那麼多,雖然會坐會爬但並不會走路,張嘴也是咿咿呀呀。那時候他真的小,雖然胖乎,看著也不過丁點兒大。
他現在一歲零八個月大,話已經說得很好,走或者跑都很穩當,能幫他娘一些小忙。
薑蜜指著家裡各種東西教過他,告訴他這些都是什麼,讓他遞個東西都沒問題。硯台很喜歡幫他娘各種小忙,很黏人,還會搶著做事。
家裡張羅年夜飯的時候,硯台也在灶屋,他非要跟來,把人放在屋裡他也能偷跑過來,薑蜜沒法,就在旁邊不擋事的地方給他安了個小凳子,讓乖乖坐好,又往他手裡遞過去一個從街上買回來蒸熱的大肉包子,給他慢慢啃。
硯台吃東西的時候可乖了,抱著老大個肉包啃得特彆專心,一點兒不礙事。
他啃了小半個,就喊娘。
薑蜜回頭問他咋的?
“不想吃了。”
“娘給你放著,想吃的時候再蒸熱?”
胖娃子點點頭,他站起來把大肉包朝薑蜜遞去,薑蜜取個粗瓷碗,把啃缺的肉包擱裡頭,又蓋上一個大碗,挪到旁邊放著。放好回頭對兒子說:“硯台還是乖乖坐那兒,就坐那兒看著娘,彆亂跑知道嗎?”
“哦。”
“哦是好還是不好呀?”
胖娃子坐在小凳子上捧著臉笑開來,說是好呀。
吳氏剛出去了一下,回灶屋來就撞見這一幕,笑道:“也就是你,換個人來他才不乖。”
“我是硯台娘嘛,像三郎不是也很聽娘的話?”
“那是懂事後,老三小時候鬨騰過,進村學開蒙之後慢慢才把性子改了。”說到村學,吳氏又想起老家那邊,說不知道這個年鄉下老家熱鬨不,“老大老二如今田地也多,那麼多收成可彆跟往年一樣磕摻,年都不好好過,日子還有什麼盼頭?就今天,再窮的人家不都得吃口好的?”
薑蜜也想到她娘家,不知道爹惦記她不。
年初跟三郎出門的時候其實沒有特彆惦記其他人,那會兒隻顧著擔心硯台。當時真的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會試考完是個什麼流程,還想著落榜能直接回家考得好不也能衣錦還鄉?當時壓根沒想過回不去這種可能,因為沒想過,也沒有特彆惦記公婆或者她娘家親爹。
出來時間長了慢慢才會念叨,薑蜜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去一趟,不知道下次回去的時候老家成什麼樣了。
看她不說話了,吳氏問她想什麼呢?
“想我爹,不知道他這會兒在做什麼?在跟大伯他們嘮嗑,還是跟狗子一起等著吃年夜飯。”
“媳婦兒你想家了?”
薑蜜笑了笑:“您說得不對。三郎和硯台在的地方才是我家,隻是大過年的想起我爹,除了懷著硯台那年,往年初二我都回娘家去看他,今年是回不去了。”
“以後會再見麵的,或者我們回去看看,或者你娘家那邊有人出息了,沒準也會上京來。”
“娘不也想起老家的親朋來了?還安慰我呢?”
……
後來吃年夜飯的時候,婆媳兩個默契的沒提這些,主要聊的還是京城這邊過年的熱鬨,說家裡如今的狀況,提來年的計劃。
吳氏說開春她得養幾隻雞,不然吃個蛋都得買。
薑蜜想了想,說後麵這年主要還是帶兒子,硯台現在話說得很好,跟著可以教他念念三字經。“正好我也跟硯台一起學,咱家以後總會越來越好,我得會認字會看賬才行,總不能把什麼活都推給相公。”
衛成聽著放下筷子,說:“這幾天不用去衙門,我教你們兩個,先把名字寫會。”
他自己能讀書,卻不會教人。說的時候蘸著茶水在桌上寫了個薑蜜,薑蜜本人一看,臉就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