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閱卷(三更)(1 / 2)

眼看外麵天快黑了, 大殿已經暗得不得不燃燭,昭武帝在看完方長庚的卷子以後就擺駕回宮, 在場的考生們終於不用分心觀察皇帝的動向, 而是全神貫注地寫卷子了。

顧尚仁作為監考官,出於私心自然看了方長庚的答卷, 不談內容如何, 這手“黑大光圓”的館閣體也是考生中的佼佼者。隻要他看到這份卷子, 自然會利用他的權力將它呈上去, 讓皇上過目。

在以權謀私這個問題上, 顧尚仁和他的嶽父徐修持完全不同,甚至是相悖的觀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徐修始終不大待見顧尚仁,認為他這樣的行事風格和那些朝廷祿蠹沒什麼區彆。顧尚仁同樣對徐修的冥頑不靈嗤之以鼻,但他對徐修是尊敬的, 方長庚當初和他說, 道德是最強大的力量,在當時觸動了他心底的一根弦,也使得他對方長庚開始改觀。

可惜現實是現實,理想是理想, 官場上到處充斥著權力拔河,哪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解釋的, 等這小子經曆過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天真了。

考完殿試, 彌封官將試卷收齊密封, 加蓋禮部關防印。

殿試不像會試鄉試那麼嚴謹,隻需糊名而不必易書,所以一些有門路的考生就會事先探聽有哪些讀卷官,提前寫好一個小作文呈遞給其中一位或者幾位,讓他(們)熟悉自己的字跡,叫“送卷頭”。

這種行為履禁而不能止,昭武帝看得比較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他的觀念裡,隻有給這些朝廷的頂梁柱們一點權力尋租的空間,他們才會為他做事,為天下人做事,他治理貪腐毫不留情,但同時也牢記“水至清則無魚”這句古話,隻尋求兩者的平衡,而不會趕儘殺絕。

這種想法對錯先不提,但後果已經很明顯了。

方長庚對此不能說完全不知情,但他確實沒想過讓顧尚仁幫他在這種事上開後門,他內心始終厭惡作弊這件事,下意識不願像其他人那樣與官員暗通款曲。但從另一方麵來講,顧尚仁的行為無可指摘,大環境如此,他不可能去打亂這個“秩序”。顧尚仁在官場如魚得水,必然是掌握了生存之道,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怎麼和他相論,他隻能堅定一點,如果以後自己能掌握一點點權力,他會堅守自己的原則。

第二天,顧尚仁就與其他讀卷大臣在文華殿批閱試卷。

每一份卷子都要經過八位讀卷大臣傳閱,同時他們要在試卷背麵所印刻的自己的姓氏後做記號,分彆是圓,三角,點,直線,叉這五種,等級依次下降,得圓圈記號最多的是為佳卷。

圈越多的就越靠前,滿八個圈就是第一了。不過這裡頭也有很多門道,比如選首位時,其實一般而言有資格成為首位的前幾名考生實力相差不大,非要比個高下是件很難的事,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得想出個解決辦法。

所以內部的慣例是讓吏部尚書推選的人為首位,除非另外的考生明顯更勝一籌。

總之閱卷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除了讀卷大臣沒人知道過程中發生了怎樣激烈的爭論和對峙。

而方長庚這裡一直平靜地等待結果,直到沈霖跑過來和他抱怨,說文中有一個詞寫錯了,如果閱卷時被發現,即便他會試得了第七,也必然要落到三甲,一場功夫都是白費。

方長庚深知這不是一件小事,在殿試中最忌諱書麵錯誤,同時這也是閱卷官們判卷時最省力的辦法,隻要有塗改,有錯字,格式不對,立即打入三甲,沒有轉圜的餘地。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合理,但仔細想想,官員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謹慎,連這點都做不到,文章寫得再好也沒用。

“讀卷官裡可有你認識的?”方長庚心裡苦笑,前一刻還立誌堅守原則,一碰到自己關心的人的事就立刻打臉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