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讚譽聲中,左相閣的第二禮也很快宣布,減少官員馬車的裝飾物,儘量做到樸素,並規定若換新馬車,其價格進行根據品級掛鉤,即便是一品大員,平日出行的馬車造價也不得超過五百兩。同時,若用於慶典或祭祀等特殊場合的新馬車,則不受限製,但平日裡不得上路。
方運以身作則,摘除龍馬豪車上的許多飾物。
在聖元大陸,馬車往往比許多用具更能彰顯主人的尊貴,所以一些富豪高官的馬車極儘奢華,用各種名貴材料製作裝飾,實用性反而其次。
方運的龍馬豪車雖然價值高,但主要的花費都在防護性上,比如結實的木材或一些機關,在裝飾方麵上並不特彆看重。
第二禮一出,民間呼聲更高,其實民眾早就厭煩了那些高官坐著豪華馬車招搖過市。
一些富商和沒有官身的讀書人感受到了壓力,主動宣布減少馬車飾物,儘量不在國家有難的時候過於奢靡浪費。
這第二禮也完全取自《禮記*少儀》,因此許多人開始預測方運的第三禮。
這兩禮在《禮記》的原文是“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國家財政緊張、受災或危難時期,車儘量不要雕刻過於華美的花紋,鎧甲不要使用過於鮮豔的飾物,食具也不用精工雕琢,地位高的人不穿容易磨損且昂貴的絲質鞋,馬也不要常喂穀物。
又過了一日,左相閣頒布第三禮,正如許多人所猜想的那樣,對官員的靴子進行了一定的規定。
許多官員也沒有反對,但是,卻有一些官員暗地裡說閒話,認為方運小題大做。
還有一些官員表示方運真是喝醬油耍酒瘋鹹的,堂堂左相,竟然主抓這種小事,簡直是把國之重器當兒戲。
一些富裕之人也開始有了怨言,雖然方運明文規定沒有官身的人不在受限範圍,但為了避免被人指責奢侈浪費,他們隻能跟著削減日常用度。
也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市井百姓裡出現了雜音。
那些以製造馬車和製鞋為生的富商和工人,開始埋怨朝廷亂下禁令,讓他們受到損失。
不過,總體上來說,官民的態度大都是支持。
每日一禮從名字來看,就是從小開始,所以大多數人並沒有覺得方運在小題大做。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每日一禮陸續發布,都是一些具體的事項,官民陸續習慣,除了官員每天要看邸報和公文掌握每日一禮避免出錯,普通百姓繼續和往常一樣,失去了新鮮感,但也經常談起。
在每日一禮進行到第七天的時候,一封監察院的奏章出現在輔相閣,隨後輔相閣的官吏將其轉給左相閣票擬。
輔相主管監察院,監察院的奏章都會由輔相票擬,然後再送交皇宮,若是監察院對輔相票擬有異議,內閣其餘各相才有發言權。
既然輔相閣將奏章轉交給左相閣,那便意味著交出這封奏章的票擬權。
很快,有關那道奏章的內容傳遍京城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