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許霽上任(2 / 2)

女皇攻略 若然晴空 4259 字 9個月前

許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女兒根子上是歪的,隻能怪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如今性情長成,怎麼掰也掰不正,他能做的也唯有儘力讓她過好。

許霽和新任郡守交接了政務,就帶著家眷赴任去了,北山郡和吳郡一南一北,路途遙遠,好在如今的直道比以前平整寬闊得多,馬車行在直道上,幾乎感受不到顛簸,比起許霽自己年輕時候去北山郡上任時好了太多,沿途的驛站也都有了同等的質量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樣哪個驛站好,哪個驛站敷衍,隻能憑借運氣,驛站做得不好,是可以舉報的。

與此同時,竇英已經在奉山郡的農家住了快兩個月了。

他來時是帶著好幾名官員和雇傭家仆的,這些人學了一點就被遣回去換人來學,前後培訓了三批,竇英作為一個儘職儘責的農官,能看得出來這對年輕夫妻對於田地的掌控力甚至要超過不少積年的老農,哪怕找來整個奉山郡最會種地的農夫來,他們也不敢說自己能讓彆家田地同樣增產多少成。

竇英在來這裡之前,他其實很少親自下田,對於農家的事情隻是大概知曉一些天時經驗,農具手法一類,他這已經算是好的了,粟官署裡不知道有多少老官,這輩子就沒碰過農具,就連朝廷派去幾個新郡教導農桑的所謂官員,其實都是找了能說會道的老農擔了個官職去乾活。

竇英這時才深深覺得,與其讓那些官員屍位素餐,實在不如多教導農民,把他們的經驗挖出來,編纂成冊,分發到各地去,勸學令推行得風風火火,但讓那些農民死活學幾個字有什麼用處呢?實在不如讓他們學習農書。

這部分想法竇英是第一時間寫成奏牘給姬越看過了的,姬越位於廟堂之高,很多事情不是看不見,而是無法理解,就像她做太子時看天下全輿圖,一直以曲沃作為量詞來判斷一個地方的具體大小,因為她沒出過曲沃,不知道外麵的天是什麼樣的。

晉國一代代帝王傳到如今,有太多帝王和姬越一樣,一拍腦袋想個政策出來,底下人戰戰兢兢去辦的例子了,好在勸學令本身不是弊政,隻是方向出了一點問題。

姬越當即粟官署聯合太史館編纂農書,重點在於通俗易懂,貼合各地天時,這樣的事情對於兩個官署的官員來說,不亞於天降之災,這時候不少人,哪怕是官員都帶著古人特有的淳樸,誰也不敢說君王壞話,隻能背地裡戳竇英的脊梁骨。

朱雲錦夫婦畢竟都是老研究人員了,對於竇英這種官僚階層沒有明顯的畏懼,起初相處得有幾分拘謹,慢慢地磨合了一段時間,夫妻二人的態度已經相當自然了,董意同和竇英按照晉人的習慣以字稱之,竇英則叫朱雲錦一聲弟妹,其實這也是竇英和一般官員不同,換了其他的官員來,彆說和平民稱兄道弟,就是直視他一眼,他都覺得你不恭敬。

得益於整個粟官署忙得連年都沒過,春耕時節,新的田肥製法已經從曲沃近郊一路傳至江南郡縣,許霽才上任就接到了上頭的公文,要他趕在吳郡全麵春耕之前將田肥製法推行開來,這自然是一件苦活,很多官員拿到公文的第一時間就在想怎麼發給底下人去做,推脫責任,但許霽毫不猶豫召集官員,準備親力親為,做個帶頭榜樣。

吳郡是農耕大郡,魚米之鄉,郡中良田多為水田,種植的是白花花的稻米,這時人多吃粟米,稻米飯都是特殊渠道供應,除了士族豪族,連種稻米的農民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對於江南這邊的情況,朱雲錦也早有研究,專門製定了一套針對水田的簡易增產法,許霽作為墨者,對農事也是精通的,一看就知很有可行度,下了死命要在各縣各村推行開來。

也就難免疏忽了兩個女兒。

原本柔娘就因為許霽的寬容態度心懷愧疚,準備在來到吳郡之後多上幾天學來寬慰自家父親的心,素娘也和小胖子周原約好了明年國子監見,來到吳郡之後,父親公務繁忙,母親身體不好,姐妹兩人也就自己收拾了書籍去學堂,不料第一天下學回來,素娘腦門上就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柔娘也哭著回來了。

許母是一個溫柔婦人,見到這樣的情況都嚇呆了,一問才知道,是有人欺負柔娘,素娘衝上去打人,正占上風,就被人用硯台砸了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