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雲開月裡最讓阿若喜歡的就是後頭那一大片牡丹林, 剛住進來的時候還專門假模假樣的拿著本遊園驚夢坐在林中的牡丹亭裡翻過兩頁。不過之後書也沒看完, 就被四爺接到九州清晏去了。
“蘇公公, 你彆老來當這個和事佬,今晚吃什麼你問滿兒去,問本宮做什麼。”和四爺吵了一架搬回來, 不用天天操心那位爺阿若自在得很,不用吃了中午飯便躲到林子中的樓閣裡來了。
“娘娘這話折煞奴才了, 萬歲爺和娘娘都是萬金之軀, 奴才哪能當主子的和事佬。”阿若說話向來隨意,可這話阿若能說蘇培盛卻不敢受, “娘娘您不知道,萬歲爺一個人在九州清晏這日子啊……”蘇培盛說話算得上聲情並茂,其實一句話他也沒說完, 可就是那腔調,好似四爺住的不是九州清晏, 而是城外哪個橋洞子底下一樣。
不過這話雖是誇張, 但也沒那麼誇張。阿若不在四爺便隻在大殿後的暖閣裡歇息, 晚上根本不回樂安和。這一天兩天的還好,時間長了混像個沒人管的鰥夫老頭,蘇培盛雖不敢把這話說出口, 但心裡還是替四爺抱屈的。
“行了行了行了,你也彆在本宮這兒裝模作樣的,他晚上想吃什麼啊?”阿若啪的把手裡的話本子拍在茶幾上,胤禛這廝越來越雞賊, 想低頭還非要把蘇培盛先派過來壓陣,說得可憐兮兮的,活像自己欺負了他似的。
蘇培盛跟在起身往回走的阿若後頭,“娘娘這兒什麼都是頂好的,就是這天兒也快熱起來了,娘娘是不是也備個鍋子。”這會兒再不吃,等真熱起來萬歲爺就更沒得吃了。
說起這事,阿若就頭疼。滿人都喜好火鍋,四爺也不例外。去年天剛冷下來,四爺就天天的點鍋子吃,吃得狠的時候一葷一素倆鍋子都不夠他造的。剛開始都還好,阿若說讓他少吃點彆上火,這樣的話四爺是一點都不往耳朵裡進。到後來火冒上來了,嗓子啞了嘴裡冒泡了也還是不肯收斂。
直到有天晚上剛躺下沒多久,許是被熱炕這麼一烘,鼻血就止不住的下來了。嚇得蘇培盛大半夜的往外跑,外頭還落著雪,愣是把人章大夫從被窩裡給薅出來了。這事之後,阿若便撤了自己這邊的鍋子,這一晃得有小半年了吧,彆的時候不知道,反正在阿若這兒就沒再吃過這玩意兒。
說來萬歲爺也是,連這點小事都不敢跟貴妃爭,還想在二阿哥的事兒上爭贏?真不是蘇培盛私底下妄議主子,隻是這事想都不用想,到時候四爺指定得低頭。
既然都點了菜,阿若再不給人準備個火鍋都不好意思。下午四爺來得晚,還沒進門聞著香味,嘴就差沒咧到後腦勺去了。“今晚吃什麼啊,弄這麼大排場。”四爺掀了簾子進來,一張嘴還挺矜持,眼睛往桌上瞟了一眼,都是自己喜歡的,眼睛裡那高興勁就有些壓不住了。
“趕緊去洗手,歇一會兒就能吃了。”四爺到了阿若才讓人上炭火煮鍋子,這湯得鮮卻不能太過。四爺隻當是阿若的習慣從不多問,阿若卻是生怕這人嘌呤攝入過量,以後老了得痛風。
上次吵了那一次,兩人得有個六七天沒見麵,四爺坐在一旁看著張羅布菜的阿若,一下子竟是挪不開眼。九州清晏裡少了她,四爺覺得太冷清了,他一個人待在裡頭那麼多奴才伺候著,還是沒人氣兒。
“瞧什麼呢,不餓啊,不吃飯了。”阿若不回頭都知道四爺在盯著自己看,還是那種走哪兒跟到哪兒的那種,搞得自己背後都發毛,總覺著是不是頭上哪根釵沒搭配好。
“餓,怎麼不餓,今兒下午跟十四掰扯了一下午,個不爭氣的玩意兒。”四爺坐到桌邊,第一件事就是把麵前切得薄薄的牛肉片給下到鍋子裡去了。今兒主菜就是牛肉,以前的牛肉鍋子大多是把肉切塊直接當底,阿若第一次把牛肉這麼分了部位當羊肉涮的時候,四爺還挺不適應。
不過不適應也就那頭一次,之後這鍋子的吃法就算傳開了。宮裡傳到宮外,皇家傳到民間,要不是牛乃耕種必不可少之物,能宰殺的還是不多,這吃法還能傳得更廣。
“十四又怎麼招惹你了,好歹是親弟弟您也彆老嫌著他,真到了要緊的關頭您不還得指望他嗎。”阿若喜歡胸口油那點肉,這會兒正跟四爺搶呢。四爺一張嘴阿若就知道肯定有事,要不然不可能突然提起十四。
“今兒齊木德傳回來一消息,羅刹那頭在打關外的主意。”阿若不接話茬,四爺也不惱。現在進宮了她避諱著點沒錯,但四爺還是想跟她說,不止是因為她總能有些自己想不到的主意,更是這事太重大了,四爺也不知道自己現在一意孤行到底是對是錯,他隻能拉著阿若陪自己走這條路。
阿若一聽這話還能有什麼不明白的,從後世來的人,許是比四爺更了解人對土地的重要性。“爺,咱們關外到底有多少人啊。”再阿若印象裡,關外除了盛京,好像彆的地方就毫無存在感了。一提就是龍興之地,其餘的什麼都沒有。
每次一聊到正事的時候,阿若就不自主的變得正經起來,哪怕語氣裡還在故作輕鬆,但四爺已經提前看破了一切。“多少人這哪兒有個定數,總多不過這四九城的人吧。”這麼說四爺都有些心虛,從順治帝開始,滿人便傾族入關,漢人又沒法出山海關,這一來二去的,有時候在關外走上兩天不見人煙也是常有的事兒。
“四九城才多大,關外那麼一大片林子、山、湖,再來十個四九城的人填過去,恐怕都不夠看的。”阿若實在沒忍住撇撇嘴,“要不我給爺講個故事吧。”
“以前宋家還未發跡的時候,一個姓的人大多都住在江寧下邊一個村子裡,村後頭的山理所當然就是宋氏的祖墳山。後來宋家沾了漕運,便陸陸續續往外搬,近的還留在江寧,遠的順著漕運在哪兒落腳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