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1 / 2)

一甌春 尤四姐 5680 字 9個月前

畢竟同在一家,榮辱與共, 清圓人雖從薈芳園出來了, 心裡還記掛老爺行色匆匆的原因。

這深宅大院像一口井,垂花門外是男人的世界, 垂花門內女眷們安然度日。如果家道順遂,兩耳不聞窗外事倒也罷了, 那日她聽過老太太和老爺的談話,心裡便有了防備。

謝家祖上軍功赫赫, 若沒有潑天大禍,等閒撼不動這棵大樹。但上京的局勢瞬息萬變, 禁中帝王的心思也瞬息萬變,誰知道下一刻會如何!百年煊赫之家,覆滅其實隻需一彈指,那天聽老爺說話,字裡行間滿含隱憂, 清圓嘴上不說, 心裡難免盤算,萬一謝家有個閃失,她如今已經認祖歸宗, 結結實實拴在了一根繩上,後退也無門了。

老爺還在, 實情便打聽不出來, 須等老爺離開了, 才好暗暗使人活動。春台去了有會子了, 一直不見回來,清圓站在簷下看天上的月,今夜月色朦朧,流雲也多,那不甚圓滿的月亮就躲在雲後,半天不見蹤影。

抱弦捧著香爐進來,點了一盤沉水,放在裡頭香案上。香才燃起來,聞不見味道,她拿手扇了扇風,待分辨明白了,回身對清圓道:“姑娘,才剛大姑娘打發新雨送了一盒香來,說是開國伯家大公子送給大姑娘的。大姑娘見香好,給咱們勻了一盒,姑娘進來坐著吧,仔細入了夜有寒氣。”

清圓聽了,便退回屋裡來,細嗅一嗅道:“果真醇得很,恐怕市價不便宜。”

抱弦蓋上了香爐的蓋子,鏤空的雲彩紋理間徐徐升騰起淡淡的輕煙,牽著袖子道:“開國伯家到底是伯爵人家,多少好東西沒有!大姑娘如今手麵眼界都開闊,同原來不一樣了。今兒八成是聽說薈芳園裡鬨了一出,不便親自來,才打發新雨過咱們這兒慰問。我替姑娘謝過了,趕明兒姑娘高興的時候,再去親謝大姑娘。”

清圓坐在月牙桌旁,輕輕擺動團扇,“這個家裡,隻有大姐姐和我交好,可惜她不日也要出嫁了。”

抱弦笑著說:“要是多幾個大姑娘這樣的姐妹,那多好!”瞧了外麵一眼又道,“才剛新雨和我說,太太對梅姨娘那頭也多有苛待,梅姨娘因這個和老爺叫屈呢,又翻出二爺和三爺以前讀書用度不及大爺的舊賬,鬨得榴花院裡人人都知道。”

清圓聽罷,淡淡一哂,“老爺跟前人裡,就數梅姨娘最實惠,兩個兒子都成家立室了,不像太太還有個二姑娘,往後還有操不完的心。”

抱弦說笑著和她聊起府裡舊事,“聽說梅姨娘是通房丫頭提拔起來的,在太太跟前一向不得臉。早前太太連院子都不肯分給她,梅姨娘在她房裡伺候了三年,有了倫哥兒才派到榴花院去的。太太自認為拿得住梅姨娘,梅姨娘心裡未必服氣她。眼下是家裡太平,梅姨娘諸事不問,倘或哪一天起了頭,或是帶累了兩位哥兒,梅姨娘隻怕也不是軟弱可欺的。”

抱弦是有心說,清圓是有心聽,各自都有成算,各自都心照不宣。

這時候春台回來了,進了門匆匆道:“我和月荃打聽了一回,老爺來時她在老太太跟前伺候,據說上京下了一道詔命,老爺的劍南道節度使一職暫留,另封了個幽州刺史,命老爺即刻上任。”

清圓坐在那裡怔怔的,她對官場上的事不了解,但早年陳家祖父任過秘書郎,她多少也從他那裡聽說過一些。

刺史是從五品的官,相較從二品節度使,直降三等,那是怎樣的一種頹勢,官場上人最明白。一方大吏,要調任必須有名目,於是刺史就成了專供武將遷轉的虛銜。老爺留著節度使的銜兒,卻要上幽州任刺史,這對於謝家來說,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一場大難了。

“老太太怎麼說?”

春台道:“老太太半天沒說話,隔了好一會兒才問,朝廷可是起了監管謝家的念頭。”

清圓急道:“那老爺又是怎麼回答的?”

春台說:“老爺給老太太磕了頭,老太太把跟前人都打發出去了。月鑒和月荃在門前侍立,隱約聽見了幾句,老爺說聖人原是要解他的兵權,將人押解京城的,後來經不住京中幾位將軍的哀求,才重下了調令。老爺善戰,吐蕃人中早有威名,隻要老爺答應出征,朝中禁令還是有望解除的。”

清圓聽了這番話,心裡稍稍寬懷了些,到底官場上的事她不懂,既然有轉圜,就說明事情沒有壞到那種程度。

老爺當夜就動身了,從橫塘到上京,路程不及到劍南道的一半,快馬估摸五六日便能抵達。第二日晨昏定省是雷打不動的,大家照例進薈芳園,照例給老太太請晨安,隻是今日和往日有些不同,東西二府的老爺太太們問過了安,並未退出上房,及到清圓這輩進去,室內已經站得滿滿當當了。

老太太訓話,也像皇帝頒布詔書,自有一套平衡朝堂的氣度。她並未把老爺解職一事描繪得太嚴重,譬如很壞叫“不怎麼好”,倚著引枕慢悠悠說:“咱們謝氏,原是從幽州發家的,太爺那輩任升州牧,咱們才搬到橫塘來。這些年幽州的老宅子雖有人打理,但長久不住,便沒了人氣。”將視線調向那些出生在橫塘的孩子們,“你們呐,從未見過咱們幽州的老宅子,那宅子遠比這裡的還要氣派,畢竟八十年的根基啊,想起來真叫人舍不得。我在想,如今老爺暫調回幽州,咱們趁著這個機會收拾起來,搬回老宅豈不好?這些年在橫塘紮了根,橫塘雖好,到底小地方,偏遠了些。今秋三個哥兒都要武舉,武舉本就要入京應試,越性兒舉家搬回老宅子,那些斷了來往的人脈好重新續上,於孩子們的前程也有益。我今兒讓你們留下,就是有意同你們商討這件事,我如今老了,愈發力不從心了,還是要聽一聽你們的意思,大家好做打算。”

老太太忽然提了這個建議,本府的人心裡都是有數的,但驚著了東西兩府的人。

蔣氏和二老爺謝訓麵麵相覷,“老太太想回老宅子,原是人之常情,可咱們搬到橫塘二十年,家私全置辦在了這裡,現在回幽州,這麼大的家業,這麼多的人口,長途跋涉豈是好頑的!”蔣氏訕訕道,“再說咱們早年已然分了家,我們二房也沒有為官為宰的,回不回幽州……其實沒什麼要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