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書法的起源(2 / 2)

“唐老乾得好,乾得漂亮。您老開始吧!我們都準備妥當了。”

“這回,勢必讓胡哥傾家蕩產。”

……

“好吧!人數太多。這樣!一會,華仔將那個微信號公布出來,大家都加那個微信,也不管有沒有答對了。前一千人加進來的,都可以收紅包,隻有一百元,小小意思一下。”胡楊跟大家說道。

這次,差不多就是見者有份的節奏。

一百塊少嗎?很多人表示,自己工作一天,收入才一百出頭,自然是踴躍參加。

唐老就知道這小子不會在意,他接著解說:“魏晉時期,算是書法發展的一個高光時刻。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關於書聖的內容,我老頭子就不多說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麵,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各種藝術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顏筋柳骨,說的是書法史上最早的書法體,就是唐朝湧現出來的。

宋朝雖然弱雞,可社會還算安穩,文化藝術相當璀璨。宋朝皇帝一句“與士大夫公治天下”,尊定了文人的地位,書法等文化藝術,自然就如同下了催化劑一樣。

那時候,就是個打仗的將軍,很多都能寫一手好字。在宋朝,你書法不好,是當不了大官的。

元朝太短,雖然有著名書法家,可書法藝術說不上進步。、

而明朝,很多明朝皇帝都喜歡書法,根據規定,所有的詔書都要由擅長書法的人臨摹,能為朝廷內外撰稿的人才能得到官職。

皇帝都這麼搞,讀書人對書法的重視,自然不言而喻。總得來說,也還是有進步。

可到了清朝,學書法的風氣雖然還很盛行,但書法的造詣卻處於停滯狀態。清朝中後期,許多書法家共同研究碑刻,書寫自己的個人風格。篆刻、隸、行、楷等書法藝術空前發展,篆刻藝術與書法緊密結合。

這聽起來,似乎也是一種進步,可單論書法造詣,其實和前麵曆朝曆代相比,算是沒落了。

這和清朝實行文字獄有很大關係,不僅僅是要求文章規範化,字體最好也是規範的。

如此一來,書法家自然得到什麼發揮。你要張揚自己個性?很好,那你彆做官了,自己玩去吧!

其實,不僅是書法藝術。縱觀中國那麼多個朝代,論文學成就,也確實是清朝最差勁,就因為搞什麼文字獄。

遠的不說,唐宋元明清,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朝有什麼?

大家會說,紅樓夢,難道不是清朝的嗎?

得!清朝就隻剩下一部《紅樓夢》,這種文學題材,還是繼承明朝的。可見,清朝對人民思想的奴役有多嚴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頂點手機版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