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軍得到了善待戰敗者的好名聲,四公主被指指點點,指責她背棄夫家、皇室,貪生怕死。
蕭柳堂而皇之地派人送去了一份大賀禮,慶賀四姐姐重生自由。不止如此,還給縉雲軍遞了謝禮,感謝他們善待四公主。
蕭柳如今地位特殊,她這舉動一出,四公主一下子有了底氣。
四公主給她寫了一封信,除了感謝她的仗義相助,還說,她一直記得蕭柳當年送嫁時告訴她的話。
活著,為自己好好活著。
蕭柳看著這封信很是高興,溫婉的四公主也有了為自己活著的勇氣,並且真正付出了行動,不畏人言。
這是她來這一遭,最好的成就。
伍正言從軍第五年。
兩人五年未見了。
由於情報機密泄露是難免,加上中原亂成一團,多得是內外勾結者,魏軍後麵幾年也開始武器改進,經過五年的對峙,他們仿佛漸漸恢複了元氣,這一年,軍隊力量比往年強了不少。
平洲王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北,精神緊繃。
中原原本五家分立,這兩年逐漸隻剩下兩家,一南一北相互對峙,加上西北平洲王,正好三足鼎立。
這年夏末,源源不斷的糧餉和兵器從懷東運往西北各個前線。秋天,是魏國國庫最豐盈的時候,一貫是他們進攻西北的最佳時機,西北軍必須早做準備。
最新一批糧餉剛到目的地,敵軍來犯的號子緊急吹響……
這一次進攻來得猝不及防。
懷東與前線離得不近,並沒有立刻收到敵襲的消息,但懷東城也拉響了警報。
北邊梁王的軍隊兵臨城下。
平洲王大怒,去信問梁王所為何來。西北戰事膠著,不動西北是所有人的共識,平洲王府的態度也一直擺得很明顯,他無心帝位,誰也不幫。
北邊梁王,南邊縉王,目前來看,梁王優勢更加明顯,縉王內部兄弟不和,縉雲軍換了統領後,幾次敗仗,屢次失了守土。
梁王不乘勝追擊,卻來攻打西北,誰都覺得莫名其妙。
梁軍使節送來信件,話語十分冠冕堂皇:迎五公主回朝。
笑話,蕭家都倒了,京城被梁王占了,如今哪裡來的五公主?難不成縉雲軍善待四公主,認可了她前朝的稱號,梁王也想效仿一個?
大家心裡都清楚,梁王是知道蕭柳真正的本事,想要搶人了。
等到魏國突襲的消息傳來,這個猜測就徹底得到了驗證。
西北陷入戰事,懷東軍隊數量稀少,縉雲軍自顧不暇,如今可不就是梁王突襲懷東的最佳時機?
至於魏國為什麼這麼巧這個時候突襲邊境?
平洲王府咬牙:梁王……
對守著西北的所有人來說,最可恨的不是爭來打去陰謀詭計的內鬥,而是勾結外敵背後捅刀的奸佞。
梁王既然能做出這種沒有底線的事,就不配一統天下稱帝。
平洲王知道蕭柳的性子,她若是去了梁王陣營,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以梁王的卑鄙,她恐怕凶多吉少,所以哪怕為了蕭柳本人,他也不會把人交出去。
更何況,西北需要蕭柳,還在前線的伍正言還等著回來見人。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蕭柳都不能走。
然而,平洲王府一日不答應梁王的要求,梁王的軍隊就困住懷東一日不走。
圍城之初,平洲王給南邊晉王去信,但晉王也不是完全可信的夥伴,對方未嘗不是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思,並沒有立刻響應。
梁軍圍困了懷東半月,日日在城外叫喊,迎五公主回朝,城內開始人心惶惶。
老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五公主到底多重要,隻以為一個前朝公主,送出去就送出去了,蕭家皇帝都是昏君,有什麼好護著的?
半月後,梁軍開始攻城。
懷東守衛軍人數遠遠少於梁軍,隻能倚靠蕭柳最新的武器以及地理優勢艱難守城。平洲王為了以防萬一,開始全城招兵。
多年來,懷東在平洲王治理下對王府十分推崇,平洲王的號召得到了極大的回應,但是百姓間對於蕭柳的意見越來越大,前些年到處流傳的蕭柳與平洲王府風流事跡,通過梁軍有心傳播又開始在街頭巷尾散布。
世子把蕭柳接回了王府,叮囑她莫要單獨出門。
蕭柳明白眼前的局勢,聽從安排沒有添亂,隻專心琢磨如何解開眼前的困局。
晉王如今幾個兒子內鬥不停,縉雲軍原本是晉王四兒子統領,不僅所向披靡而且民間聲譽極好。但占據半壁江山後,幾個兒子開始爭權奪勢,四子丟了縉雲軍,長子上位,但這位長子庸碌無能,縉雲軍從一把利劍變成了鈍刀。
蕭柳在白紙上一一寫著這些人名,琢磨再三,給四公主寫了一封信。
信是寫好了,然而懷東被圍,形勢不似最初,整整三日,想儘辦法,也沒有成功送出去。
城裡的氣氛越發焦灼。
梁軍切斷了懷東的水源。
城裡糧食足夠大家堅持至少兩個月,可是水源被斷,恐怕半個月都撐不住了。
平洲王一直是文人做派,縱然他這五年指揮著西北軍坐鎮西北,也一直都是文人打扮。斷水第五天,他第一次穿上鎧甲,帶著兩個兒子上了城樓。
水源被斷,信件送不出去,不能坐以待斃,平洲王選擇了開城門主動出擊。
蕭柳換下綢緞穿上了仆人的布衣,和所有王府的丫鬟們一樣,去傷兵所照顧傷員,也在這個世界,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和慘烈。
或者說,借著她的眼睛,讓原主看到了這份慘烈。
曾經,原主被送來送去,是人人為了躲避一場場本該堅持的反擊戰,而如今,這整座城,為了守住她而衝鋒陷陣。
城外的廝殺聲、戰鼓聲隱隱約約傳來,傷兵所裡,輕傷員草草包紮完又衝了出去……
開戰第七天,懷東城已經是強弩之末,平洲王府一片沉寂。
蕭柳主動找上了平洲王府,遞上了所有的設計稿件。
“多謝王爺護佑我多時,這些是我所有的兵器設計、改良稿,這封,是我給阿正接下來一年的書信,勞煩王爺按時替我送出,能瞞他一時是一時,免得他在前線出問題。”
她平靜地說:“明日,由我去吧。”
平洲王握著厚厚一疊信紙指尖顫抖,聲音粗啞了幾分:“正兒回來,你讓我如何交代?”
蕭柳笑笑:“不會,他都明白的。”
平洲王看著她:“去了那,你如何打算?”
蕭柳說:“活著,儘量好好活著,不負內心地活著。”
平洲王長歎。
他肩頭有整個懷東城百姓,縱然心疼憐惜蕭柳,卻不得不承認,一個蕭柳和整個城,他隻能選擇整座城。
這天夜裡,蕭柳翻出了當時在和親隊伍常穿的公主常服,讓絮兒幫她打理熨平。
絮兒嗚嗚咽咽地哭著,一邊哭一邊收拾,問她為什麼不帶上她一起走,就算死也想和蕭柳死一塊。
蕭柳摸摸她的頭,說:“帶上你麻煩,拖後腿。”
絮兒梗住,哭得更厲害了。
蕭柳一夜睡不著,索性點了燈又開始寫信,依舊是絮絮叨叨的小事,都是寫給阿正的。
寫了一夜,直至天邊露出了魚肚白。
平洲王府大門被敲響。
“有援軍突襲梁軍!”
平洲王世子甲胄未穿好,直接衝了出去。
蕭柳腦子裡轉得飛快,是縉雲軍?還是發現不對勁的西北軍?
“隻有一個八百人的隊伍,世子帶兵增援去了!”
“他們燒了梁軍的糧草,太勇了!”
消息一個個傳來,人人振奮。
雖然援軍不多,但是終於有人來了,就像此刻天邊的曙光,衝破了所有人心底的黑暗。
蕭柳聽到八百人的隊伍,心頭狂跳。
伍正言在前線,他的隊伍的確隻有幾百人,但不可能是他,一線的人怎麼可能跑來懷東?可她又無法控製自己,想著,會不會,萬一,真的是他呢?
她來不及穿那套準備好的常服,隻抓了鬥篷披上便衝了出去,對王爺說:“若援軍不敵,還是由我去,我在城樓上等著。”
王爺沒攔住人,眼睜睜看著她跑遠了。
兩個相愛的人真的會有心電感應嗎?
蕭柳不信。
直到她登上城樓,在萬千人的廝殺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劍法,熟悉得她眼睛一眨,就落了淚。
伍正言怎麼會知道懷東被圍?
西北軍十幾萬人,怎麼就他帶著這麼一小支隊伍過來了?
他不是一直在最前線嗎?
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可那個人真真切切就在眼前。
清理出身邊一片空地,伍正言暫緩了一口氣,似乎有所感應,抬頭朝著城樓望了一眼,隻一眼,便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人。
然而下一秒,劍一轉,刺中了偷襲人的胸口,再次投入到了戰鬥中,連一絲情感波動似乎都沒有。
蕭柳卻放心地鬆了一口氣。
她趴在城樓的石磚上,眼睛一瞬也不眨,緊緊盯著那個身影,越看,心揪得越緊。
梁軍近萬人圍城,伍正言的小隊偷襲成功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如今被發現後不得不正麵廝殺,兩方人數懸殊,即便有世子帶人相助,敵我差距依舊極大。
世子和伍正言快要堅持不住了。
二公子衝過來:“不能再打了,退兵!退兵!”
蕭柳握緊了拳:“援軍杯水車薪,還是按原計劃行事。”
二公子看了她一眼,眼中閃過愧疚,點點頭。
蕭柳沒有看他,目光依舊死死盯著伍正言。
退兵的信號一出,世子立刻心中明白,開始組織撤退,伍正言看了一眼城樓上披著公主儀製鬥篷的蕭柳卻連心都涼了,手下的劍揮得越發拚命。
“正言,撤退!”世子對著他大吼。
伍正言麵色冷酷,不做理會。
他的隊伍都是他帶出來的人,他不下令,依舊拚死作戰。
世子看了他一眼,轉頭策馬撤退,跑了兩步,調轉馬頭跑了回來,砍光周邊幾個梁軍,一把扯住他的韁繩:“不要無畏犧牲,跟著我撤!”
伍正言臉上濺滿了血漬,冷眼看過來,眼神毫無溫度,嘶啞著聲音低吼:“那你們就要犧牲公主?!她為什麼穿成這樣站在那!”
世子手一僵。
伍正言一把推開他,策馬再次衝入戰場。
蕭柳眼看著他重新衝了回去,頓時明白他的心思,手指無意識摳進了石磚,指甲裂了也沒發覺:“伍正言,你回來!撤退!你回來!”
她後悔了,不該來城樓的。
本以為援軍來了,誰知道,是那個傻子一腔孤勇來送死……
廝殺聲太重了,她的喊聲根本傳不到戰場。
蕭柳看著陷入梁軍包圍圈的人,淚流滿麵。
“給我備馬!”她一把扯掉鬥篷,拔了二公子身上的劍衝下城樓。
二公子大驚:“你乾什麼!全都瘋了嗎!蕭柳你給我回來!”
蕭柳把他甩在身後,搶了王府侍衛的馬匹,趁著隊伍撤退城門打開之時,衝出了城。
世子和他擦身而過,驚得瞪大了眼,生生刹車回頭:“蕭柳!——保護公主!”
平洲王府撤退,梁軍也看到了城樓上蕭柳,自然明白平洲王府服軟了,正打算清理剩下這波殘餘勢力打掃戰場,等著平洲王府的談判,卻看到一個女子逆向衝出懷東城,直奔戰場。然後平洲王世子又帶著人回過頭來護送她。
為首的將領立刻反應過來:“是蕭柳?先彆傷她,看看情況。”
蕭柳沒有直入戰場,她剛出現就被伍正言看到了,她目的也隻是被他看到而已。
李正言怒而砍了擋路的人,不顧身上又多了幾道傷口,轉向她大吼:“回去!”
戰場上自有一套信息傳遞的方式,蕭柳讓人給他下令:撤退!
伍正言死死握住了劍,專注殺敵仿佛沒看到,砍了六七個人後,他咬牙招呼手下:“撤回懷東城!”
令行禁止,死傷大半的隊伍如水般緩緩撤退。
梁軍目的達到也有意停戰,雙方戰火漸熄。
混戰的兩方剛剛分開,伍正言緩緩退到蕭柳身前不遠處,突然一陣地動,身下的馬匹都不安起來。
世子當機立斷:“快撤!”
梁軍也如臨大敵,但唯恐是對方援軍,一邊命令防禦,一邊下令追拿蕭柳世子二人。
一時之間,雙方再次陷入了混戰之中。
蕭柳作為女子,被一群人包圍在其中,她也不爭辯逞強,冷著臉隨時幫戰友補刀、挑開偷襲,冷靜應戰,戰鬥力出人意料,十分有效地減輕了隊友負擔。
地動越來越明顯,遠處塵土飛揚中,漸漸露出了旗幟和黑壓壓的人影。
不知誰喊了一聲:“縉雲軍!”
梁軍齊齊變色,蕭柳這邊喜出望外。
不隻是縉雲軍,為首的還是縉王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