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蠻伸長脖子往那邊看了一眼, 居然沒看到大郡主的身影,那就怪不得了。
這邊的人都是一樣的想法,收回脖子後彼此對視一眼, 發現在座各位都一樣反應,頓時心領神會地一笑,仿佛關係都親近了一些。
楊玉姍這個表姐, 麵上冷淡了幾分,喝著茶不說話,繼續聽那邊的對話。
有人附和:“咱們這樣的人家, 房裡人少不了, 這就跟買田買宅一個道理。但是人還是要好好挑,進了門就是伺候我們的, 若是反而添了堵, 倒不如沒有。”
阿蠻嘖嘖,低聲問身邊的人:“小妾怎麼伺候正妻啊?”
其他人麵色微妙不說話,楊玉姍咳了一聲, 說:“就是端茶倒水唄。”
阿蠻小聲說:“她們這種人家, 正妻難道沒有一大群丫頭?要小妾伺候乾嘛?”
有人忍不住,出聲:“小戶人家才把妾室當丫頭使, 又做丫頭又……”
一人開頭, 就有人跟上:“那位真是個賢惠人, 聽說還親自上門做說客,求妾。”賢惠人聽著是褒義詞,語氣卻微妙。
“說得好聽, 伺候兩個主子,實際不就是伺候男人嘛。”
楊玉姍盯了對方一眼:“琅兒。”
那位口出直言的琅兒吐吐舌頭,不說話了。
阿蠻看明白了, 這兩邊就仿佛這古代的女子一觀。麵上眾女子都像對麵一樣賢惠大方,也的確有人是這樣。但人性本為己,情愛更是自私的,普世觀念下,依舊會有不滿壓迫的女子心中不認可,甚至跳出來反對,就如這邊忍不住低聲譏諷的琅兒等人。
但即便是這邊的人,阿蠻往周圍人臉上看了一圈——也不是個個都將不滿寫在臉上。
正想著,許是那邊見大郡主久久不來?有人起身朝著臨水亭子走來。
三三倆倆的,於是岸上的人都來了這邊賞荷。
兩處人彙合成一處。
人太多,亭子裡就有些擠擠挨挨,阿蠻太懂一群女人湊在一起會是多大的是非,就如以前在鎮上,幾個姑婆湊在一起,能從長街東家說到長街西家,把所有是非八卦都嘮一遍,嘮著嘮著,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執,再鬨得大些,就掐著腰開始罵街……
小鎮上如此,這貴婦們剛才那陰陽怪氣樣,指不定一樣如此,她還是躲開一些才好。
阿蠻起身,楊玉姍跟著起身,和楊玉姍交好的那個琅兒見狀,趕緊起來。
三人這麼一動,眾人的目光就被吸引過來了。
許多人對著阿蠻好奇打量,其中一位被好幾人圍著的,年紀大概三十左右,在這年代,算是年紀較長的了,阿蠻等人若還能和小姑娘們湊一塊說笑,這位卻是快要做婆婆了,和她們不再是一班人。
此時,隻見她端莊站在亭子邊,笑吟吟望過來:“這位便是皇長孫妃嗎?”
阿蠻停下腳步,直直站在那,同樣好奇地望過去。
望了一眼,似乎是不認識,扭頭去看身邊的楊玉姍:“玉姍姐,這位夫人是誰?”聲音不高不低,沒任何遮掩。
楊玉姍給她介紹:“這位是李國公夫人,娘家姓吳,乃禮部尚書吳大人胞妹。”
阿蠻微微意外,國公夫人居然如此年輕?想起十一的公爹就是不降級襲爵,她低聲問:“是新一任的李國公嗎?”
楊玉姍點頭:“當今聖上厚待開國功臣,承諾公侯之家,三代世襲爵位不降等。”
阿蠻“哦”了一聲,腦子裡卻開始想起這人娘家是禮部尚書。
聽到尚書這兩個字,她這可就敏感起來了。
當初打算賜婚給蔣彥,頂替她這個正妻位置的,是哪位尚書嫡女?
想歸想,阿蠻也沒忘了打招呼,來之前她熟背了夫人們的誥命品級,尤其熟背了哪些人品級比她高,需要她禮貌說話甚至問好的。
這裡頭並沒有包括國公夫人。
所以此時,阿蠻依舊站得直直的,望著對麵的人,笑語:“原來是李國公夫人,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李國公夫人笑笑:“我等第一次見到皇長孫妃,久聞不如見麵,倒沒有什麼大事。”
阿蠻不理會這些彎彎繞繞分不清情緒的話,一力降十會:“沒什麼事那我走啦,我們去塘邊走走。”
李國公夫人臉上一閃而過錯愕。
大概,她們的圈子裡說話不像阿蠻這樣直來直去,根本不在乎潛台詞吧?
一句久聞不如見麵,周圍人不知品出多少意思,隻有阿蠻仿佛根本沒聽到。
阿蠻轉身要走,腳步還沒跨出去,又有人叫住了她。
這回是個年輕夫人了,和阿蠻差不多年紀。
“聽說皇長孫妃因為慶遠侯世子納妾之事,上個月在街頭抽打他為柔秀縣主出氣?這是真的嗎?”
這位夫人娃娃臉,大眼睛,一臉好奇地問著,看上去隻是單純好奇。
阿蠻看了看她身體站位傾向李國公夫人那邊,心中就有防備了,臉上則繼續若無其事:“我是打他了,但原因可不是這個,當時所有食客都在場,怎麼還會有這些亂七八糟的傳言?”
那位夫人眨眨眼:“那是什麼原因呀?聽說縣主要和世子和離,大家都說是皇長孫妃為縣主出頭撐腰,助她離開慶遠侯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