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唐安妮薯片內銷(2 / 2)

唐安妮有氣無力,強迫自己點點頭:“隻要你完成了你的工作,我自然會簽字的。”

剩下的難題,隻能她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這邊工人看她結束了和洋技術員的談話,趕緊大著膽子過來開口問:“安妮,咱們的薯片有內部價不?我想買點寄回去給我爸媽嘗嘗。”

唐安妮茫然,什麼叫內部價?

旁邊的工人趕緊解釋,就是生產出來的殘次品,降價對內銷售。比方薯片出來了碎了,拿出去賣不好看,那就自己人買回家吃。再比方說包裝袋印錯了,一袋袋的薯片有人就這麼出去,同樣內部消化。

這種事,每家工廠都有,肯定有損耗的殘次品。

唐安妮認真地看著對方:“你家裡人會喜歡吃薯片嗎?”

工人被她看得心慌,以為她認為自己想占便宜,趕緊強調:“原價,我原價購買。”

旁邊的人立刻推他:“彆想了,安妮說了,咱們的薯片是要出口的,你占這便宜。”

現在國內能出口到外麵的東西實在太少,基本上都是中藥材兔毛這種原材料。大家也默認出口創外彙的東西必須得是最好的。

唐安妮卻追著問:“不不不,我不是說這個,我是想問你們真的喜歡吃薯片嗎?”

大家都茫然了,喜歡啊,又香又脆的東西,誰不喜歡啊?

唐安妮依然沒辦法相信:“會不會是你們太餓了?所以吃了覺得香。人餓的時候什麼都好吃。”

工人們笑了:“餓的時候也挑嘴,現在讓我吃紅薯我就不想吃,吃夠了。”

其實就是蒸熟的土豆,大家同樣不愛吃,早就吃膩了。

唐安妮要排除每一個可能性:“那會不會是因為薯片有油,你們肚子裡缺油,所以才覺得香啊?事實上,如果用油炒土豆的話,你們也會覺得很好吃。”

這話大家可沒辦法回了。因為他們的夥食就決定了他們肚裡肯定沒油水。

旁邊有個年輕人開口:“那不一定,我應該不缺油水。我最近吃的都挺好的,今天剛過來,暗道你來說肚子裡麵還有油。”

他是知青工人的弟弟,這趟趁著放假過來看望自己的姐姐。他們家是南下乾部,家庭條件很不錯,基本沒經曆過缺衣少食,肚裡從來不少油水,但他今天吃到了薯片感覺又新鮮又好吃。

“這個到底怎麼賣呀?”年輕人要掏腰包,“我想買點回去帶給爸媽。”

唐安妮疑惑地看著眾人:“你們真的喜歡吃嗎?我以為你們不喜歡這些的。”

就像她的朋友們,到她家吃原汁原味的中餐都很難接受,他們更喜歡唐人街那些不知道是什麼口味的中國菜。

大家都笑了,非常肯定地強調:“喜歡,我們都喜歡。”

最早詢問有沒有員工內部價的工人又大著膽子建議:“安妮,我們也不用全部都出口吧。特等品出口,一等品還是可以拿出來賣的呀。”

其他人紛紛附和:“就是,最多我們三班倒,多生產點薯片好了。”

自己在工廠,卻不能購買生產的產品,感覺有點憋的慌唉。

唐安妮眨巴眼睛,十分懷疑:“在國內能賣掉嗎?”

“怎麼可能賣不掉?”過來探親的年輕人哭笑不得,“好吃的東西都能賣掉。”

彆說是這麼新鮮的薯片了,他可沒聽說哪個食品廠的餅乾賣不掉,好吃的,誰不喜歡啊?

唐安妮盯著對方:“那要賣到哪兒呢?我沒有在國內賣過東西。”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幫忙出主意,可以拿去供銷社寄賣啊。供銷社不僅賣貨給社員,也收社員的貨統一對外銷售呢。

還有就是商店,不過薯片要進商店的門,恐怕不容易,還得找門路托關係。

“咱們這個薯片怎麼賣呀?”

唐安妮當然不能按照美國的物價計算,這又不是要出口。她趕緊開始計算成本,現在大米1毛4分錢一斤,油8毛錢一斤,那麼薯片參照這個價格來。

大家幫著出主意:“不如就按照油條的價格賣吧,我們也用了這麼多油呢。”

過來探親的年輕人卻反對:“油條是什麼成本?這又是什麼成本?這條流水線花了多少錢?”

眾人啞口無言了。

的確,成本不能這麼算。

炸油條的隻要有口鍋就行,他們這個薯片可是專門從國外引進了一條生產線。還讓個洋人在這裡調整了這麼多天。這本錢總不能當不存在吧。

那要怎麼算呢?

年輕人建議:“就按照餅乾的價格來吧,5毛錢一斤,怎麼樣?”

他姐姐卻搖頭:“不行,5毛錢一斤的餅乾,收糧票呢,我們這裡不要糧票。”

洋芋屬於粗糧,在外麵銷售也不用糧票。可他們賣薯片的話,不要糧票就應該加價錢。就好像他們在黑市上高價買米一樣。

眾人吵吵嚷嚷了半天,可算是達成了一致。薯片不要糧票,7毛錢一斤,直接稱重賣。

唐安妮覺得很新鮮,她從來沒稱過薯片,她吃的都是小袋包裝好的。不過她相信自己的同伴,因為論起對這片土地的了解,她肯定比不上他們。

“那就開始賣吧。薯片擺的時間長了,也不好。”

眾人開始摩拳擦掌,計劃如何銷售薯片。

因為現在農村窮,社員的購買力極為有限,光在本公社賣是肯定不現實的,必須得對外發展。

“咱們先每人都寄些回自己家,如果家裡那邊有人要的話,我們就直接大批量的發。”

唐安妮福至心靈,想到了一個關鍵點:“工會,如果你們家有人在工會或者有熟人的話,可以將薯片當成福利發給工人。這樣我們每次就能多發些貨了。”

大家紛紛點頭,認為這招可行,還誇獎唐安妮:“你真是厲害,連這都能想到。”

唐安妮被誇的有點不好意思。不是她想到的。是她聽伯伯說過的。以前伯伯在的那個公社熬糖釀酒,產出多了,就靠著縣裡的工會消耗,兩邊都得了方便,完全是雙贏。

她興衝衝道:“我們也賣到縣城去吧,縣裡有工廠,大家應該會對薯片感興趣。”

對,她要去找縣領導,她是國際友人,她回國尋根,她在農村支教。就像伯伯說的那樣,她是一個典型人物,她應該學會好好運用自己的身份,為自己做的事鋪路。

眾人點頭。

這個思路對。

想要賣出價錢來,想要有穩定的銷售,現在指望本地農村不現實,還得靠城裡。

不過,在公社供銷社買沒牌子也就算了,到了縣城好歹得有個名稱吧。總不能光禿禿的就兩個字:薯片。

總覺得哪兒怪怪的。

唐安妮趁機詢問大家的意見:“那你們覺得應該叫什麼名字?”

這會兒大家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他們還是頭回吃到正宗的薯片呢,連取名字都找不到思路。

他們連著起了好些名字,不等唐安妮否定,就自己先搖頭了。

不好,怎麼聽都怎麼怪。薯片這麼洋氣的東西,對他們的名字一叫,感覺瞬間就變成了土蛋蛋。

唐安妮雖然不覺得土蛋蛋有什麼不好,但大家都說這吸引不了顧客。為了經濟建設著想,她決定還是尊重大家的意見。

東西好不容易做出來了,再找到了銷售渠道,卻因為名字不好聽,漏了關鍵的臨門一腳,那未免也太虧了。

她自己也不知道該取什麼名,最後沒想到還是伯伯給她出的主意:“這不是你從美國帶回來的玩意兒嗎?那就起名叫美國薯片好了。”

即便唐安妮知道電話那頭的伯伯不可能看到自己,但她還是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這怎麼可以?這是中國薯片。是中國的土豆中國的油中國的工人做出來的薯片。”

伯伯哭笑不得:“可生產線是從美國引進的呀,你做薯片的方法也是從美國學來的。管它叫美國薯片,不算錯。而且你想想看,大家是不是對美國充滿了好奇?如果是從美國來的新鮮的東西,大家會不會想嘗鮮?新生的事物,隻要有人好,它就有發展空間。隻有這,它才能一步步壯大。”

唐安妮勉為其難:“好吧,就叫它美美美國薯片,美國薯片隻是它的食物名稱,就好像北京烤鴨一樣,全聚德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伯伯哈哈大笑:“北京烤鴨可不止一個全聚德。你等著,等你忙完了手上的事,我也放假的時候,我再帶你去北京轉轉,我知道有的店名氣不大,可烤鴨同樣好吃,而且還便宜。”

可惜唐安妮沒時間,她現在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幾個人來用。一個在學校給學生上課,一個在工廠盯生產,還有一個在外麵跑銷售,每一個都不可缺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