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湊近了報紙, 看了眼照片,“這就是阮家小館啊,小館怎麼上報了,我都不知道, 這上麵說了啥?”
馮浩問到了結果, 心裡特彆高興, “這個是我們京城一位攝影師拍了這張照片參加春熙杯比賽,拿了第一名, ”
“第一名啊,這麼厲害, 不過阮家小館的確很漂亮,這拍的是晚上,白天看著更好看, 阮家小館門外的文化牆, 是找畫家來畫的, 還有這個,這也是那找畫家畫的。”他拿出年曆卡給馮浩。
馮浩接過年曆卡,上麵有紅燒肉, 色澤飽滿, 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 這竟然是畫出來的。
他翻了個麵, 年曆卡的背麵寫著阮家小館提醒您,要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他看著這行字, 心裡頓時對這個阮家小館更感興趣,報紙上的照片隻是景色的吸引,而這年曆卡上, 是美食的吸引,是好奇的吸引。
“這是阮家小館的招牌菜,紅燒肉,味道特彆香,肥而不膩,醬香十足,我們市長都給這紅燒肉題字了,我也最喜愛吃這道菜,所以才選了這張圖的年曆卡,除此之外還有彆的。”
馮浩聽出他話裡的驕傲,忍不住問道:“這阮家小館在你們連城市是不是特彆受歡迎?”
“那是肯定,小館有個規定,新菜上新一個星期,就會下架,要想再吃,要麼定包廂,要麼等後期的大廳套餐,生意賊好,去晚了很有可能吃不到。”
馮浩在京城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不過那是在某聚德,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想去地道的烤鴨店嘗一嘗,可連城市隻是省會城市,竟然也有這樣的飯館,這得多受人民歡迎?
可能這人說話,也有誇張的成分在,不過他也理解,出門在外,誰不是大力誇自己的家鄉好。
馮浩隻信了一半,剩下的他得自己去看,反正他馬上就要到了。
下午,火車終於到了,馮浩一安排好住宿,立馬坐公交去了阮家小館。
公交車中途,馮浩看到外麵路邊排了好長的隊伍,公交車停了,上來幾個人,各個臉上都笑眯眯的,車門即將關閉,又被打開了,一個男人抱著個網兜衝了上來。
“哎呦,總算是能坐下了,排隊排的我腿都疼了。”
他取下帽子摸了摸頭發,一陣感歎。
“你都買這麼多紅油辣子,這是準備賣吧!”有大爺看到了,忍不住調侃道。
男人哈哈笑了,“賣?吃都不夠吃,這全是我姐讓我幫忙買的,我自己就隻有一瓶,她在外地,自從我媽給她寄了一瓶,她立馬來信說是紅油辣子被同事們分完了,又讓我們幫忙多買些給她寄過去,可把我排的夠嗆。”
馮浩看到他抱著的網兜裡全是他在火車上看到的那種紅油辣子包裝,好滋味紅油辣子。
“這辣椒油多少錢一瓶?”他忍不住問道。
“5塊錢。”
市民們都特彆好心腸,立馬跟他說,聊起來曉得他是外地人,都很推薦他買紅油辣子回去給家人嘗嘗。
“好,我正要去阮家小館吃飯,到時候一起買。”即便他們不推薦,馮浩曉得自己到時候看到了,也肯定會去買。
“那你可趕上了,昨天是阮家小館的上新日,這次上的小雞燉蘑菇,可鮮了!”
馮浩想起火車上那人說的阮家小館的規矩,心裡滿懷期待。
車一到站,賣票員除了喊了聲,五三路口到了,還多喊了聲阮家小館到了,下車的趕緊。
馮浩從座位上站起來,到站下車的人還不少。
幾乎不需要猶豫,跟著人流走就對了。
他站在巷口,拿出報紙,舉起對著阮家小館比對著,是照片上的地方。
馮浩剛剛下車的時候,看到巷子兩邊的牆上畫了很多畫,他近距離一看,都是記錄古代餐飲文化的畫,都很有意思。
他下意識想去拍照,可又擔心等他拍完照回來,隊伍又排的老長,他不知道得排到什麼時候,馮浩的心裡十分糾結,到底是該如何。
空氣中有一股很鮮的香氣,馮浩愛吃香菇,他聞得出來裡麵有屬於香菇的清香。
終於是食欲戰勝了其他,他選擇繼續排隊,反正明天也有時間,明天再來看畫,也來得及。
不過他還是端起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坐在門口繡鞋墊的那老婦人,跟三兩好姐妹一起,帶著慈祥地笑容聆聽顧客的問話。
這一幕很溫馨,包括老婦人們繡的鞋墊,很漂亮,一針一針紮的十分結實,看的出她們都很用心。
·
“馮浩?你丫的怎麼也來了?不是,你家人不是說你去海市了,你怎麼在這兒?”突然傳來一道興奮的生意,馮浩扭頭一看,正是他在攝影社團認識的人,平時大家約著一起出去拍照啥的,也算是有交情。
“還問我呢,那你們呢?你們怎麼會一起來了?”
之前他有問過幾個人,有沒有興趣到春熙杯第一名的實景看看,他們一個個說現在又沒雪,看也看不出當時的美感。
他這才一個人來的,現在還在這兒遇上,真是……
那幾個人賠笑了聲,誰都不敢得罪馮浩,馮浩有個叔叔在京城電影廠工作,以後說不定還能請他叔叔安排個跟拍電影相關的工作,他們連忙解釋道:“我們沒打算來的,是老狗,他的一朋友給他帶了一瓶辣椒油,我們嘗了嘗都覺得很喜歡,一問才曉得是在連城本地買的,想到那個啥照片也是在連城拍的,我們就來了。”
“對對對,這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誰能想到老狗的朋友就是連城的,而且剛好還認識照片上的地方,剛好我們愛吃的辣椒油也是這家的,剛好,你就在這裡碰到我們了!”
“一切都是天意,所以馮浩,看在我們這麼有緣的份上,一會兒咱們一桌吃吧,你不用買單,我們包了,行不?”
他們眼巴巴地看著馮浩,其實馮浩也不喜歡一個人吃飯,他回頭看了眼隊伍,長度很長,要是他們這個時候排隊,今天很有可能吃不上。
想到這裡馮浩同意了,“看在我本來就是想跟你們一起來的份兒上,我就勉為其難的同意了。”
不過他還是跟後麵的人解釋了下,他們不是插隊,而是他朋友。
在馮浩後麵的幾人都聽到他們剛剛帶著兒化音的普通話,曉得他們不是本地的人,現在馮浩跟他搭話了,說話還比較客氣。
他們於是感興趣地問道:“你們是不是看了華國日報來的?”
馮浩沒想到他們一說就說那麼準,點了點頭,“是的,我們是看看華國日報來的,怎麼,最近像我們這樣的客人很多嗎?”
“我不知道,你們是我遇到的第一組,隻是覺得想笑,我們說阮家小館要在全國出名了,小老板還不信,她覺得照片上沒阮家小館的名字,你們肯定不知道這是哪兒,沒想到你們還才出來了。”
老狗心直口快地說道:“你說的那個小老板沒看新聞內容嗎?裡麵寫了連城市,拿著照片一問連城市的人,不就知道在哪兒了?”
馮浩瞥了眼老狗,“聽不出來小老板是謙虛才說的,再說了,連城市這麼大,僅憑一張照片,很有可能找不到到底是哪個地方。”
後麵的幾人連忙符合道,“他說的有道理,小老板是個特彆低調的人,不過她要是知道你們是看了華國日報來的,肯定會很高興。”
大家根本沒有計較他們是不是插隊,態度好一些,再加上想到他們是從省外來的,十分不容易,而他們稍微等一等,也沒什麼,阮家小館就在他們連城市,想吃,還是比他們更方便。
終於,隊伍快輪到馮浩了,他們細心地觀察前麵的人是怎麼買單的,到他們時,馮浩說道:“一共四個人,另外再給我來2瓶紅油辣子,你們呢?各是幾瓶?”
孫紅梅先給他了藍色的竹片,然後又從身後的紙箱子裡拿出兩瓶紅油辣子,“兩瓶10塊錢,套餐12塊錢。”
馮浩拿出錢,正準備要付,老狗連忙掏出錢說道:“我們都是兩瓶。我給你22塊錢,剩下的紅油辣子他們單給。”
一行人付了錢,各自拿著自己的兩瓶紅油辣子進了大廳。
小紅帶著他們入了座,馮浩沒想到外麵的文化牆已經夠漂亮,裡麵的裝潢竟然也不賴,他們是京城的,古色古香的建築沒有少看,哪怕是70年代那會兒大陣仗之後,很多古色的東西被破壞了,他們依然能看到一些保存下來的古風建築。
可阮家小館給他們的感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古風裝潢,但其中的一些細節,比如說木質鏤空雕花屏風,充滿古典韻味的吊燈燈罩,以及全部采用的木質桌椅,這種感覺就像是把自己家的理念跟古風的東西相結合,更受他們年輕人的喜歡,也更容易接受。
“小館今天主打菜是小雞燉蘑菇,這菜咱平時可沒少吃,各位有都是會吃的主,一會兒咱們可要好好嘗嘗,看看這阮家小館是不是真有這麼好吃。”老狗轉著手裡的紅油辣子,他環視了一周,已經開吃的人,各個都吃的很香。
他是京城人,比其他地方吃的喝的都豐富很多,一般的東西可真入不了他的口,這紅油辣子是很好吃,可不見得,阮家小館的其他菜也都這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