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會盟設壇(1 / 2)

奸臣套路深 長生千葉 7351 字 3個月前

張讓的計策的確管用了, 文和先生的確破功,再也維持不住那張狡詐的假麵。

隻可惜文和先生卻是個硬骨頭, 什麼也不願多說。

呂布奉命去查了文和先生的過往,眾人這才發現, 文和先生之所以這般為董卓賣命,自然並不是因著金銀財寶的收買。

而是難倒了天下名士的那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古有春秋死士豫讓, 為報智伯瑤大恩,“吞炭漆身”、“伏橋如廁”, 屢身犯險,行刺趙襄子, 最後更是自刎, 以報答知己恩情。

而文和先生看起來, 恰似這世上諸多的“豫讓”之一。

卻說賈詡此人,年少之時並不出名,一直默默無聞, 都不曾舉孝廉,隻是被一個孝廉相中。

當然也有人說過,賈詡乃當世張良,陳平在世,說他擁有濟世大才。

隻可惜賈詡生不逢時,一晃三十歲有餘,旁人都文武全才, 而賈詡此人病怏怏一個, 又未投胎在大家族之中, 整日裡為口糧發愁。

賈詡沒什麼動手的本事兒,力氣也不大,但是嘴片子厲害,能說會道,後來賈詡被孝廉舉薦為郎,可算是將要出人投地,隻可惜沒多久,便因著賈詡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汙而被人忌憚,賈詡被迫稱病辭官,這才保住了性命,回到老家謀生。

賈詡此趟回來,心境已然大不如從前,他既有濟世大才,卻無出頭之日,而那些商賈軍閥,取不義之財,每日吃喝嫖賭,享儘人世歡愉。

賈詡似乎從此性情大變,變得玩世不恭,貪財好色,就像是張繡營中士兵所說,但凡給錢,沒有什麼事情是賈詡不能辦到的,不管是什麼坑蒙拐騙,亦或是什麼下三濫的事情。

賈詡的名頭一日比一日狼藉,便在他無助之時,董卓派人搜羅民間名士,正好相中了賈詡。

賈詡奉董卓之命令,投靠在張濟名下,其實是因著張濟兵權日益龐大,董卓心中間生間隙,因此賈詡潛伏於張濟身側,窺伺張濟動靜。

哪知道張濟在酸棗投靠了曹操,這樣一來,董卓便順勢將賈詡見縫插針的打入了曹操營中,想要監視酸棗的一舉一動。

眾人可算是明白了賈詡對董卓的忠心耿耿,聽了都有些沉默,若是為了金銀財寶到還好,但為了這片知己之恩……

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必然知道董卓並非真心實意欣賞自己的才華,但在賈詡最無助彷徨之時,旁人又在何處?唯獨董卓出現,並且施以恩惠。

如此一來,賈詡如何能不報答董卓的恩惠?

曹操歎了口氣,說:“罷了,今日會盟築壇,等歸來再議。”

眾人全都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今日乃是酸棗會盟設壇之日,也便是酸棗會盟的第一日。

自古以來,從周朝開始,春秋戰國更甚,會盟素來便是多股勢力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如今各地軍閥從四麵八方齊聚酸棗,等的便是這一刻。

設壇乃是會盟的第一步,設壇還要推舉出盟誓舉酒之人,大家在一起盟誓之後,日後還要推舉出各路軍閥的總頭領,那便是此次酸棗會盟的總盟主。

這總盟主就相當於土皇帝,因著現在董卓當政,皇位空懸,東漢唯一的血脈陳留王“下落不明”,這些事情混淆在一起,讓朝中局麵混亂,無人可以下達指令,分封將軍。

倘或大家選出一個總盟主,盟主便可以分封各路將軍,指揮屯兵、伏擊等等,各路勢力共同進退,也好有個章法成算,不至於一盤散沙,用不上力氣。

而今時今日,便是設壇之時,需選出一個德高望重之人,負責盟誓舉酒。

等今日之後設壇成功,諸多勢力,各位郡守便要住在一個營帳之內,共同推舉盟主。

曹操將呂布安置在營中留守,一來呂布乃是董卓昔日裡的義子,還不到拋頭露麵之時,二來呂布武藝出眾,但凡有人偷襲營地,決計讓他們討不到好處。

其餘人等點了親信,跟隨曹操一並出來曹營大門,往築壇之地而去。

築壇之地選在酸棗一個極為寬闊的場所,此地日後還要設壇,設立會盟幕府營帳等等,因此必須開闊。

曹操並著張讓等人驅馬而入,眼看著各路軍閥已經熙熙攘攘的促成了一片,曹操翻身下馬,將張讓拉在身邊,低聲說:“跟緊我,片刻不得離開。”

張讓點了點頭,他也知此地魚龍混雜,他們來到酸棗這些時日,還未開始會盟,就已經發生了諸多勾心鬥角之事,如今會盟便算是正式打響,那日後勾心鬥角的事情更是少不得。

張讓不喜歡惹事兒,也不喜歡事兒惹自己,當然緊跟著曹操,以免有所事端。

祭壇附近已經聚集了很多軍閥,連帶著他們的親信,今日隻是築壇,因此並不需要帶兵,大家都隻隨行最信得過之人,保衛安全便可。

突然有人看到張讓,低喊了一聲:“快看!那可是大宦官在張讓!?”

他這麼一喊,所有人的目光幾乎“唰!”的一聲,全都投注過來,緊緊盯著張讓去看。

曹操一瞬間神情繃緊,立刻抬起手臂,將手搭在腰間佩劍之上,隻恐眾人突然襲來,好有準備。

相對於曹操的緊張暴怒,張讓本人卻十分坦然,好似大家看的不是自己一般,又是冷漠,又是平靜,未見一丁點兒的懼怕與心虛。

這裡許多人都見過張讓,有人這麼一喊,人群登時騷動起來。

不過不等人群騷動完,濟北相鮑信已然走過來,笑著說:“哎,兄弟必然是看錯了,這是大名鼎鼎的長秋先生,濟世救人,百姓稱頌啊,日前還救濟過酸棗營中很多水土不服的士兵。”

他這般一說,很多人都應和起來,說:“是啊是啊!確有此事。”

“無錯,正是長秋先生,我日前有幸見過一麵。”

“是了,長秋先生醫術高明,而且醫德仁慈,絕不是大宦官那十惡不赦之輩!”

“流言蜚語”瞬間不攻自破,張讓始終坦蕩蕩的,好似討論的不是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