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114(二合一)(1 / 2)

戰國時期,石墨便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等到了西漢帝國,陝西鳳翔、巴蜀雙流等地已經成為主要的石墨產出地。

技術的發展向來都是在廣泛需求中飛速進步的。

衛無憂聽府中的匠奴和墨家兩位前輩說起過,如今的采煤技術已經頗具規模,采用的是煤井技術,一般來說是沿著煤礦露頭處挖掘礦井,但也有下挖直井的做法。

總而言之,暫且還用不著他插手人家的開采流程。他也得趁著這個機會,儘快從光幕中學習有關挖煤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才行。

衛小四這麼盤算著,點頭跟刺兒道:"知道了。你去跟南風講,叫太原郡和西河郡準備募集一批礦工,按照之前說好的工分製發放工錢,開采煤炭。"

刺兒應聲退出去,跑遠了。

衛伉兄弟倆還是初次見到小無憂調兵遣將,為一方黎民籌謀的樣子,哥倆互相對視之後,都難免有些驚訝。

就連李陵這個悶騷,都用餘光多瞄了衛無憂一會兒。

衛伉輕咳一聲,端出大兄的架勢來。探出半個身子問:“憂兒啊,你這手氣可絕了,隨便圈了幾個地兒便能出了三處石墨礦,要是去賭一定很厲害!"

衛不疑無奈瞥一眼衛伉:"大兄說什麼呢,憂兒這麼大的本事就拿去賭,這不是暴殄天物嘛!"李陵也難得讚同的點點頭。

衛伉不好意思笑著:"口誤,口誤。話說憂兒你同時開采三個礦,是都要拿來燒嗎?這才剛剛春日,距離入冬還遠著呐。"

衛無憂搖搖頭:"也不算是,反正大部分不是用來取暖的。"煤礦的主要作用可不能局限在取暖上。

在後世,甚至在唐朝時候,它就已經被用於煉焦技術,至宋代煉焦技術已臻成熟,北宋朝廷“官賣石炭""設置石炭場”,都成為一筆重要的經濟入項。

而這種煉焦後得到的焦炭,才是最適合用於冶鑄的,十分省力出效率。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被衛無憂深深藏在心中。那便是利用煤炭進行發電。

理論上來說,隻要把煤炭壓碎成小粒,將其放入煤氣爐中,由燃燒產生的熱量便會催生大量水蒸氣。

假設蒸汽機已經被他研

製使用,那麼,蒸汽將通過蒸汽機經汽輪機轉換成機械能。由此便可以再度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這些工業化的進程,衛無憂不打算告訴任何人,先慢慢一步步發展再說。

小家夥想的多,三位兄長由此聯想的也不少。

在衛伉他們的概念裡,粉煤挖出來之後,頂多也就是加工成煤餅再燒了。

這種餅狀煤又被稱為“香煤餅”,相比原煤更為耐燒,也不會在空中飄得煤渣到處都是,搞得燒個煤十分嗆人。因而,自打煤餅在漢朝出現後,它的使用價值大大提升了。

衛伉忍不住猜測:"你是要製作成煤餅去窯爐裡頭燒嗎?"

小蘿卜丁微微怔住,繼而眼前一亮,被他兄長提醒著想到了另一種用處。

如今大漢所製作的煤餅,至多不過是煤炭混了些土,加水弄成的實心煤餅,這東西它既浪費原料,還不好燃燒啊。

若是日常使用,蜂窩煤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是相比煤餅是好出不少的。

於是,小家夥又彎著眸子露出了豁牙:"不是的。不過大兄倒是提醒我了,這日常的煤餅可以加點旁的料,一起混製成另外一種蜂窩煤。"

衛不疑打從進了諸侯邸就蔫蔫的,此時終於來了精神:“蜂窩煤?聽起來可以捅馬蜂窩了?我先舉手參加,不然憋著太無聊了。"

衛伉連忙也道:“那大兄我也去!”李陵默默把手舉得老高。

衛無憂:"……"

衛小四歎氣,拿阿兄們沒辦法,遂凶巴巴科普道:“蜂窩煤不是真的叫你們去捅個馬蜂窩回來拌煤!那得多費人!"

“隻不過是這種煤上麵有許多窟窿眼,長相酷似蜂窩。其實就是用煤末、石灰、黃泥、碳化的鋸木屑、木炭粉給混合起來,放在打好的煤型模具裡製成的。阿兄們要是想看,咱們府內煉鋼的窯爐邊上就有煤,我們待會兒就能叫人製出來瞧瞧。"

不僅僅是煤,連著燒蜂窩煤用的小鐵爐子他也可以一並叫人製出來。

旁的不說,往後要是想加個宵夜小餐的,也就不用再叫大灶上燒火點燃灶膛了,直接兩塊煤搭在爐子裡就行,

三個少年因為沒有上戰場,多少有些失落和坐不住,就跟

屁股上帶刺兒一般,在椅子上來回扭動著。

聽到衛無憂這提議,也甭管“蜂窩煤”到底是蜂窩還是煤了,能有個事情做也不錯,連忙一個接一個起身,簡直是抬著憂兒就往外頭奔。

殿外日光當頭,一株杏花開得正好。蜂蝶忙於當下的春光中,於是,三個風風火火的小子們也托舉著無憂,一道飛奔往窯爐區域。

衛無憂將西北角上的一大片都做了冶鑄區。

大約是怕發生事故,借著諸侯邸內天然的觀賞活水,將這一個小角落和整片府邸隔離開,這樣,即便燒起來也不會蔓延到居住區。

匠奴們和方術士各自忙活著手頭的事情。

見幾位小公子來,他們也隻是躬身恭敬的問候一聲,很快又沉浸在自己的活計中。衛無憂自己沒察覺到這種奇妙的氛圍和變化,反而是頭一次正兒八經參觀的三人發覺了。

衛不疑回眸:“你的人倒是隨了主子,都是辦實事的,沒有什麼阿諛奉承之輩。”

衛無憂聽過這話,瞧起來特彆開心:“也沒有,這裡大部分人隻不過多了一份追求真理的愚。”他若是能一直護著醉心於此道的人,向前探索科學的發展和邊界,便已經知足了。

四人閒聊了幾句,衛無憂便囑咐杜大去尋他要的幾樣東西來。

冶鑄區如今交給杜大打理,他曾經在期門軍營供職,出身羽林孤兒,又與霍去病相識,衛無憂對他很放心。

杜大依次命人準備好了黃泥、石灰、木炭粉等物,又從高爐邊上起了幾鏟子煤末來,按照小公子吩咐的比例,將這些東西混摻攪拌,然後戴上手套開始塑造成型。

模具才命匠奴們開始打造i,今日便是用不上了。索性這頭一塊蜂窩煤隻是為了演示用,衛無憂便

隻讓杜大先捏出個矮的圓柱體,隨後用細的竹竿在裡頭戳出十二個通孔。

可不要小瞧了這些小孔。

它們一打通,不僅增加了通風度,還借此增大了煤的表麵積。因而在燃燒過程中便能使火燒得更旺,也更節省燃煤。

衛無憂見進行的差不多了,起身道:"還得靜置二十四個時辰,才能定型燃燒使用呢。不過,樣子就大致是這麼回事,阿兄們可還有什麼疑惑?"

被問話的三人呆呆蹲在那塊蜂窩煤邊上,也不敢

上手去戳,表情中都帶著一絲憋屈:"這就完了?我們什麼都沒乾呢。"

衛伉:"連燒塊煤都看不到了。"

衛無憂:"……"

他算是知道這任上不了前線,為什麼會被衛青發送回雲中城了。分明就是怕他們閒不住惹出什麼麻煩來。

衛小四歎氣,誘哄道:“剛才阿兄們不是問我,我要這兩郡的人同時挖出石墨礦,要做什麼嘛?"

"其實現在也可以告訴你們。就是打算在冶鑄時利用煉焦技術,將煤轉化為焦炭後,作為冶鑄的新燃料使用。這東西煉鐵鑄造可強啦,能不熄不滅燃燒五日~"

可以說,鋼鐵工業的擴大化發展,是離不開煉焦焦炭的。

而衛無憂想在大漢複原的,便是風靡於後世的一種土法煉焦技術。它是最適合當前的社會條件的。

煉焦嘛,也不是隨便煉煉得出來的,變都能稱為焦炭。

當焦炭中的灰分含量過高,它所需要的熔劑也就更多,因而在煉製時,為了加熱這些熔劑就須得耗費更多熱量。

像這樣的情況,便屬於焦炭質量不合格,遠遠達不到冶煉鋼鐵所需的條件。

而衛無憂從光幕中所了解到的土法煉焦,卻通過兩點解決了這種灰分過大的問題。

第一,便是從洗煤入手。煉焦前的洗煤方式通常分為三種——缸洗、小池子洗煤、以及大池子洗煤。

缸洗便是瓦缸中裝水,用土箕盛著煤人工涮洗,這種方式費人力、效率低,且隻能除去煤中的矸石,泥沙則很難洗乾淨。而這,便是導致焦炭中灰分大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大池子洗煤則產量高,灰分也低,隻不過須得建立六個相嵌連的小池子,利用水的浮力,矸石和煤的比重不同等原理,層層過濾之後將雜質和煤分開。

而第二點,便是從煉焦的窯入手了。

在地麵挖一處圓形坑底,以明火池做窯的下部,上部鞏固為小圓窯。窯外頭挖坑口用於看火和通風,窯周圍砌上爐牆。

在裝爐之前,窯底鋪一層磚,填裝焦煤,十一條火道點燃,澆上煤油放入內窯口,再加上兩把木柴,大火燃燒封爐,三日之後出焦。

/>這兩點疊加起來,便可以得到灰分含量極其低的焦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