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嬰完全不知道, 嬴政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匆匆趕來。</p>
他現在的心情隻有一個,無語。</p>
這事要從頭說起。</p>
二十多日前,張嬰領著一批“臥龍雛鳳”的秦吏們興致高昂地來到了少府, 又號召了一批手工精巧的工匠們。</p>
他將兩邊的人聚在一起, 考慮到博士學宮的書籍種類多,單本印刷數量少,先給出的是活字印刷術的操作。</p>
整整二十日, 工匠們負責雕刻製作活字, 文人墨客們一部分人負責盯著小篆字體的正確率,另一部分則在長方框架裡按照書文順序開始擺放活字小板。張嬰負責摸……不對, 是監管。</p>
直到前日, 當第一本《墨子》被漂漂亮亮印刷出來時,少府內院都快被歡呼聲給掀翻屋頂。</p>
眾人極為非常興奮, 所以在半個時辰前, 有人來稟報說, 大秦公子來尋人時,張嬰還以為是扶蘇聞訊而來, 所以才喜滋滋地出去尋人。</p>
結果沒想到見到的是滿臉不高興的胡亥。</p>
更沒想到的是,對方居然大言不慚地說, 他們也是被陷害的, 對張嬰沒有惡意, 希望他少府幫忙將趙高放出來。</p>
在張嬰婉拒時,胡亥仿佛聽不懂人話一樣, 始終在勸張嬰放趙高。</p>
又或者說對方聽懂了但在裝不懂,因為胡亥一直在潛意識表達, 君臣有彆, 胡亥才是有血緣羈絆的寵愛, 而張嬰隻是因為才能所以被重用一下,雙方有本質的區彆。</p>
張嬰:……</p>
當然,一個嘰嘰歪歪的胡亥是不可能給張嬰帶來多大的情緒波動。</p>
這就好像走路被貴人養的小狗吼了幾聲,瞥一眼,問題不大。</p>
但張嬰萬萬沒想到,在他無聊得開啟任務麵板時,居然會觸發這麼一個任務。</p>
任務:踹胡亥的屁股,然後讓嬴政直呼:踹得好。</p>
獎勵:曲轅犁和秧馬。(加強版兩件套。讓你種地有飛一般的感覺。)</p>
張嬰:……</p>
也不知道這任務機製是怎麼想的,嬴政得中什麼類型的降頭,才會在自己兒子被踹屁股的時候,直呼踹得好?!</p>
早知道他不應該在胡亥還在旁邊絮絮叨叨時收抽任務。</p>
晦氣。</p>
……</p>
“上卿,成了,又成了!好多書,非常多的書!”</p>
丁長史頂著一臉的黑墨小跑過來,語速很快,“如今《日書》《墨子》《鄒子終始》《尚書》……全部都刻印好了,半天,區區半天,全部印刷完成。”</p>
張嬰笑了笑,道:“不錯,不錯!李廷尉的《蒼頡篇》、太史胡毋敬的《博學篇》如何?”</p>
“工匠們還在專刻雕版。”丁長史連忙拱手道,頓了頓,他有些疑惑地補充了一句,“上卿,這兩本書也可用活字印刷,為何還要專門刻印雕版呢?”</p>
“因為他們是需求量極大的啟蒙書。”張嬰很自然地解釋道,“對於大量印刷的書籍,雕版印刷術會更好。”</p>
丁長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p>
他剛想多問幾句,就聽到張嬰轉過身,大聲對眾人,道:“勞煩諸位還辛苦一下,將目前已經印刷好的書籍儘快搬運到博士學宮去,為廣大渴求借閱典籍的士子們做一份貢獻。</p>
讓士子們先學,再讓他們將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傳承下去。</p>
我相信在諸位的努力下,終有一日,大秦也可人人識字,人人知禮,人人守法,成為先秦聖人口中的聖人盛世。”</p>
這一番話在21世紀的人聽來像是假大空的口號。</p>
但對於剛結束七國戰亂,秦朝大統一時期的學子們而言。</p>
他們一直熱衷思考,怎樣的政務政策,才能讓暗潮湧動的大秦變得更加的和平,安定與美好。</p>
所以在聽到這樣的口號後,很容易產生了共鳴。</p>
“謹遵上卿令!”大秦官吏們激情地揮舞著拳頭。</p>
一個個昂首挺胸,扛著不亞於石磨重的書籍,身手矯健地向著博士學宮衝去。</p>
這一條龍氣勢洶洶運書的場景,也讓追過來後正打算拎起張嬰問話的嬴政停了下來。</p>
趙文低聲拱手道:“陛下。老奴這就去尋……”</p>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嬴政伸出來的手臂擋住,趙文抬頭,恰好看見嬴政若有所思的目光。</p>
嬴政沉默地跟在張嬰一行人身後,到了博士學宮的外牆。</p>
這原本隻是一處與博士學宮貼近的偏遠廂房,自嬴政下令博士學宮開放一角,為了安全與方便,博士們選定此處作為鹹陽城士子挑選借閱書籍的場所。</p>
這處廂房與嬴政印象中的布置截然不同。</p>
一列列將近兩人高的木質空架子們錯落有致地擺成環繞的半圓形,最中央區域是一拍拍的案幾以及長條椅子。</p>
博士們步履飛快地將一摞摞書擺放在案幾上,書籍像塊磚般壘放出各種造型,諸如,一個漂亮的《墨書》三角形,《尚書》扇形,以及《鄒子終始》拱橋形等,爭奇鬥豔,很是吸引眼球。</p>
博士們在搬運文書的時候,還在激情念叨著:</p>
“外麵的士子是趕上好時候了啊,想當初,我們是花多少束脩才能學富五車,才能得到舉薦啊!”</p>
“哈哈哈……是啊。陛下心懷天下,願意將這些珍藏化作紙書租借出去。不像某些人家,說什麼紙書容易損毀,對紙質書籍畏之如蛇蠍。”</p>
“是我們趕上好時候才對。以前學富五車,不超過五十冊書籍就夠了。但現在呢……你將這些紙質書籍堆五車試試,一百本都堆不滿一輛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