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 71 章 一箭雙雕(2 / 2)

宋三郎自然沒什麼意見。

夫妻倆都是說乾就乾的人,不會拖延,兩人都沒有精神內耗這一說,或許想好就行動本身就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感,兩人的做事風格無形中對宋景辰形成正向的滋養。

不多時儲物間裡的東西被清理出來,秀娘把收拾出來不要的雜物給王婆子送去,宋三郎繼續擦拭家具和地磚,胖虎跑進來,追著三郎擦地板的抹布來回撲。

三個月的小奶貓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對什麼都好奇,把三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全都聞個遍,當然也把一家三口都聞個遍,若是家裡人誰洗了澡,他還得重新再蹭一遍,聞一遍。

這家裡的一切都是他胖虎的,都被他標記過了。

宋三郎擼了把胖虎毛茸茸的腦袋,扔給它個流蘇繡球讓胖虎自己玩去。

繡球是宋景辰特意給胖虎買回來的,因為他發現胖虎喜歡玩線繩,喜歡玩圓圓的東西,小孩還往繡球上綁了小鈴鐺,很能吸引胖虎的注意力。

宋景辰睡醒從宋景睿屋裡跑回來了,一進屋,瞅見他爹正蹲在地上擦地呢,蹬蹬跑過去,往宋三郎後背上用力一躥,摟住脖子,軟軟地叫了聲“爹。”

宋三郎就笑,“乖娃睡醒啦。”

“睡醒啦,爹爹什麼時候回來的。”小孩說話喜歡對著人的眼睛,宋三郎蹲在地上低著頭,宋景辰趴在他後背,要看見他爹的臉,還挺有難度,兒子歪著小腦瓜努力注視自己的樣子,讓宋三郎的心都快軟化了。

“爹,咱們屋裡的那些東西呢。”宋景辰問。

“都清理出去了,爹把屋子收拾出來給辰哥兒作書房好不好。”

宋景辰以前看到睿哥兒讀書辛苦,他不想去上學,可現在兩個哥哥都去上學,睿哥兒還經常給他講書院裡發生的事,講他在書院交了什麼朋友,宋景辰又覺得上學好像也不全是壞處。

這會兒,他見宋三郎給他收拾書房,不由問道:“辰哥兒也要和哥哥們一起去上學麼?”

宋三郎微怔,怎麼聽小孩的意思好像還有點兒想去上學呢?

宋三郎不動聲色問小孩:“辰哥兒的意思呢,你想去嗎?”

宋景辰想了想,“又想去又不想去。”

宋三郎:“為什麼又想去又不想去。”

宋景辰:“想要很多人都和辰哥兒玩,又不想念書。”

宋三郎被兒子逗樂了,想得倒挺美。

不過好像也不是不可以,陳宴安招收平民子弟開辦的那數理班就挺適合自家小孩,以辰哥兒的資質,陳宴安也不是不能區彆對待的,是吧。

如此一想,宋三郎倒真有些想送小孩去上學,之前家裡還有睿哥兒同他玩,現下睿哥兒去了書院,辰哥兒未免就顯得有些無聊。

辰哥兒才三歲半,年齡上是小了些,可兒子的聰慧和心智遠超同齡人太多,與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再者小孩如此招人喜歡,也不用太過擔心他會被大孩子欺負。

想到此,宋三郎笑道,“隻玩耍不念書的書院肯定是沒有,不過有一些書院既能玩,又能念書,辰哥兒願意去嗎?”

宋景辰眨巴眨巴眼,有點想去。

宋三郎道:“這樣吧,咱們先試兩天,若是你覺得書院好,那咱們就去,若你覺得書院太辛苦,就等辰哥兒長大些再去,你覺得如何?”

宋景辰撲閃著大眼睛,“爹,明天就試試吧。”

宋景睿小狐狸知道弟弟喜歡玩不愛讀書,有意無意總在弟弟麵前說去書院讀書有多好,可以認識好多有意思的玩伴。

宋景辰被宋三郎帶的很通透,宋景睿從小被宋二郎兩口子教授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宋三郎卻潛移默化用法家思想滲透兒子。

三郎教小孩做事既要遵守孔孟之道,亦要從人性的角度出發。

所以其實宋景辰一開始懷疑哥哥是故意忽悠他去上學,因為二哥哥根本就不是個愛嘮叨的人,更不喜歡一件事情反複說,直覺讓小孩覺得有點不對勁。

後來他開始相信哥哥的話,是因為小孩會觀察,他發現大哥哥同二哥哥自打去書院讀書以後,全都變得比以前更愛笑了,這是騙不了人的。

他信了,還把書院想象得可好玩。

宋景辰不知道的是,在陳宴安的書院讀書對他大哥宋景茂意味著什麼。

京中權貴子弟為何都想進陳宴安的私人書院?

這麼說吧,陳宴安書院裡的讀書人是可以鄙視在國子監讀書的人,因為國子監裡的勳貴子弟大部分都是混日子,反正隻要進了國子監,科舉能不能成,都有個官做。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畢業包分配。

國子監裡除了京城中的勳貴子弟,還有外地的學子,均為地方推薦上來的美其名曰有才能之士,實際上就是有背景的地方勳貴,若無關係,你試試?

大家都是衝著不用考科舉來的,不科舉還能有官做,不想做官還能回家繼承家產,最不濟還能啃個老,如此多的後路,自然是鹹魚多,想要跳龍門的少,就連應付國子監裡的考試那都是合格萬歲,多一分都浪費。

是以,大夏朝國子監裡的整體讀書氛圍真不咋地。

皇帝也不傻,國子監出來的人基本不可能分配到實權部門,都是一些邊緣角色,他真正重用的還得是正兒八經靠真本事考上來的科舉人。

是以,茂哥兒在陳宴安的書院不但有名師指導,有更好的讀書氛圍,所結識之人亦都是有抱負的同窗,對他來說,真的是一次人生中的重大轉機,他自然要把握住。

而對睿哥兒來講,宋二郎兩口子本身自己就讀書不咋地,要不然也不能連個秀才都搞不定,他們對宋景睿的教育死板、刻板、填鴨不說,偏偏倆人還自以為是,都覺得自己讀了那麼多年書,總不至於教不了一個六歲小孩,不就是三經,百家姓,千字文嗎。

而當睿哥兒提出一些自己的質疑,兩人的答案永遠都是書上說得對,聖人說得對,你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你還能比聖人更能耐?

碰上這樣混合雙打的爹娘,若非睿哥兒聰慧,自身領悟能力強,小孩早都厭學了。

陳宴安為人原則性強不假,但他的教學思想並不迂腐,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睿哥兒在書院裡如魚得水,自然比在家裡跟著宋二郎兩口子學習要快樂得多。

所以兩個哥哥喜歡上學是真心的,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