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敬武所說周東度,時任大理寺少卿。安惟學時任右副都禦史。二人都是鐵杆閹黨。靠著拍劉瑾馬屁升到如今的官位。
他們去西北巡視,起於劉瑾的一個念頭。
劉瑾這人,今年突然有了追求,想要辦幾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作為素材,讓翰林官們為他歌功頌德,樹碑立傳,青史留名。
今年夏天,劉瑾在司禮監批閱通政司送上來的奏折。
一封來自西北的奏折引起了他的興趣。奏折大意內容是西北邊軍屯田混亂,瞞報之風橫行。有的邊軍衛所坐擁新墾田地數萬畝,卻向朝廷奏報區區幾千畝。
瞞報軍屯所產出的糧食,自然被衛所將士私分。
劉瑾一拍腦瓜:這還得了?邊軍乃是守衛塞防的利劍。現在利劍生了鏽,不管哪兒成?
於是劉瑾立即派黨羽周東度、安惟學去西北巡視,清理軍屯,以正軍紀。
劉瑾手握重權,卻蠢得令人發指。
邊軍軍屯,一向是朝廷碰不得的禁區。
自古無錢不聚兵。西北是荒無人煙、鳥不拉屎的地方。不給邊軍將士留些好處,誰願意替大明王朝賣命,在西北吃沙喝風?
曆代明君也好,名臣也罷,都知道西北軍屯的弊病。但沒有一個人去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比如王越、王恕、馬文升,先後在西北以文官之身帶兵。他們都是有大賢名的疆臣,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對軍屯的弊病視而不見。
邊關這麼苦,不給將士們點好處,將士們憑啥為朝廷拚死亡命?
劉瑾的態度卻是:我要青史留名,萬古流芳。所以我偏要管軍屯的弊病。彆人管不了的事,我管了,不正說明我能力強嘛!
這是典型的自己一臉毛,非說彆人是猴兒。你劉瑾貪賄成性,卻正義凜然的去管西北軍屯的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周東度、安惟學這倆貨也是貪財好色之徒。
他們仗著欽差身份,在西北各地敲詐勒索邊軍將領。不給我們交錢?那好!直接一個瞞報軍屯肥私的罪名給你扣上。等著吃牢飯、掉腦袋吧!
尤敬武給常風講述著周、安二人在西北的倒行逆施。
常風喝了口茶:“他們是在作死!邊軍那群人是刀頭舔血,腦袋彆在褲腰帶上的狠角色。”
“逼急了他們,扮成沙匪把他們做了也未可知。”
尤敬武道:“義父,我還沒講完呢!西北的耳目還傳回消息,安惟學這廝除了敲詐將領,還乾了一件更惡心的事。”
“此人腦子有病,不喜歡又溝溝又丟丟的小丫頭,隻喜歡四十歲往上的他人之妻。在西北屢屢強辱將士之妻。”
常風怒道:“將士們為邊塞安寧拋頭顱灑熱血。他卻強辱人家的妻子?看著吧,這二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你讓咱們在西北的耳目盯緊了這兩人!”
常風不是算命先生。他不可能預料世間所有事情的走向。他不會想到,周、安二人在西北胡作非為,會成為劉瑾覆滅的導火索。
寧夏,安化王府。
四十歲的安化王朱寘鐇麵無表情的坐在王座上,聽著邊軍武將們訴苦。
指揮使周昂道:“短短一個多月,周東度以瞞報軍屯肥私的名義,抓了寧夏二十三名正五品以上武將,殺了六個。”
“那些袍澤都是因不願給這鳥文官行賄,才遭受牢獄之災甚至掉腦袋的!”
指揮僉事何錦道:“那些老弟兄都是跟隨王越老帥平定過賀蘭山的,功勳卓著!什麼時候受過這鳥罪!”
安化王一言不發。
何錦又道:“還有更出格的!安惟學那廝就是個畜生!我們衛裡一個千戶,因沒給他行賄被抓。”
“安惟學竟騙奸了那千戶四十一歲的妻子!說是跟他睡了他便放人!”
“整個寧夏,被安惟學騙奸、強辱的將士之妻不下三十人!”
安化王微微一笑:“伱們來找孤說這些有何用?自太宗爺時便定下了規矩,藩王不準過問藩地軍事。”
安化王此人很有心計。他雖有野心,不甘於在鳥不拉屎的西北當個郡王。但他不會輕易向人表露自己的野心。
安化王補了一句:“你們的頂頭上司是薑漢薑總兵,李增李鎮監。你們訴苦該找他們去訴。”
周昂道:“殿下。薑總兵、李鎮監我們已經找過了!他們是劉公公的人,怎麼會幫我們?”
“仇鉞仇將軍、楊英楊副總兵我們也找過了。他們不敢替我們出頭。還不是怕周東度、安惟學身後站著的劉公公?”
“劉瑾如今權傾朝野。說讓誰死誰就得死,說讓誰生誰便能生。”
“您是整個寧夏身份最尊貴的人。我們隻能找您替我們主持公道。”
安化王道:“據孤所知,劉瑾也有整不跨的對手。譬如張永張公公。王越老帥抬棺西征時,你們不少人都在張公公麾下效力過。你們可以寫信求他啊。”
何錦道:“信我們已經寫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還請殿下大發慈悲,幫幫寧夏邊軍的將士們!”
安化王從這些武將的憤怒與無助中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效仿太宗爺起兵靖難,藩王變皇帝的機會!
孤祖上乃是太祖爺第十六子。既然太祖的四子可以在北平起兵,一路南下殺進應天登基稱帝。孤也可以在西北起兵,打進順天坐龍椅。
想到此,安化王道:“你們先回去吧。孤一定會幫你們。但如何幫,孤還要從長計議!”
一眾武將“噗通噗通”齊齊給安化王跪倒。
周昂道:“寧夏邊軍將士,就全指望殿下給主持公道了!”
一眾武將退下後,安化王麵前隻剩下他的心腹護軍指揮,丁廣。
安化王問:“丁廣,你怎麼看?”
丁廣答:“軍心可用。不過時機還未成熟。寧夏邊軍名義上的統帥有兩人。一個是總兵薑漢,一個是鎮守太監李增。”
“但薑漢是個草包,李增那個閹人就更不用提了。”
“實際上寧夏兵權掌握在副總兵楊英、遊擊將軍仇鉞兩個人手上。”
“這兩個人很能打仗,都是悍將。但他們一向與咱安化王府沒有往來。”
“楊英和仇鉞是殿下成就大事最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