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醃酸菜,辣白菜(2 / 2)

/>

正好用。

鹽水泡過的白菜體積已經明顯縮小,可憐巴巴的縮在大盆裡。

方阿姨一邊把白菜拿起來控水,一邊看著廖初穿花蝴蝶似的給蘋果和梨去皮切塊。

雪白的刀鋒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叫人本能地發毛,可落在他手裡,卻出奇乖巧。

一隻手托著水果,另一隻手跳舞似的動著。

“嗤啦~”

“嗤啦~”

薄薄的刀刃刺破果皮,從潔白的果肉上抹過,在空氣中爆開細微的水霧。

那削下來的果皮蜿蜒著,極薄,晃晃悠悠蕩在空中,竟一點沒斷。

水果的清香漸漸彌漫開來。

廖初隱約覺得好像有誰在看自己,抬頭一瞧,就發現窗台上又擺了一溜腦袋。

為首的青年睜圓了一雙貓眼:好厲害!

他也削過果皮,但是要麼損失太多果肉,要麼皮兒老斷,實在氣人。

所以現在他都連皮吃了。

廖初發現他手上還提著一個巨大的東西,“拿的什麼?”

“哦,”餘渝這才想起來,自己差點忘了正事,“這是大家送給果果的禮物……”

為了保護隱私,餘渝並不會公開接受捐贈的孩子們的信息,但卻會在征得捐贈者的同意後,告訴孩子們對方的身份,他們的行為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或許捐贈者並沒有想過得到什麼回報,但如果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時間長了,這些還在成長中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餘渝不希望這些曾經天真的孩子變成不知感恩的人。

得知那幾箱牛奶是一個小妹妹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零用錢買的之後,大家都很感動,就想像感謝其他捐贈者那樣寫一封信。

然而餘渝哥哥卻告訴他們,那個小妹妹太小了,還不識字呢!

這可怎麼辦?

最後還是李若出了個主意:

大家一起給小妹妹做一個玩具。

就是現在餘渝手上拿的:紙板恐龍。

福利院的孩子們平時也沒有什麼玩具,劉院長就從網上搜了很多自製玩具的視頻,自己動手做。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這種紙板恐龍。

紙板恐龍做起來很簡單:

就是把乾淨的紙板裁剪拚接成上下貫穿的長方形桶,然後頂部做成頭套的樣子,再在頭套上用水彩筆畫出恐龍的眼睛,嘴巴,牙齒。

玩的時候,小朋友就可以鑽進去,把臉從頭套前麵露出來,揮舞著胳膊發出嗷嗚嗷嗚的聲音。

效果簡直比從網上買的恐龍玩偶服還要好。

廖初看著餘渝拿過來的紙板恐龍,發現做的還挺講究:

不僅有身體和腦袋,連胳膊都帶上了。

轉過來一看,嗬!後腦勺和脊背上還貼著三角形的背刺呢!

活像個威風凜凜的動物模型。

“謝謝,她一定會很喜歡的。”

他摘下手套,挨個摸了摸眼前這一排小腦袋。

小朋友們還有點不好意思。

“等我們長大了,賺錢了,再給妹妹買更好的。”

廖初本能道:“不用,這個就很好。”

他本是覺得福利院的孩子過得艱難,不想給大家增加額外的負擔。

可沒想到,聽了這話後,幾個小朋友就都沮喪起來。

餘渝忽然開始清嗓子。

廖初下意識看過去,就發現對方拚命衝自己使眼色。

廖初意識到什麼。

他遲疑了下,重新開口:“那,果果一定會很高興的。”

小朋友們肉眼可見的高興起來。

紛紛表示,一定會給小妹妹買最好的禮物!

廖初笑了下,“好。”

他把削好的梨子切成幾塊,插上小叉子遞給孩子頭餘老師。

餘渝給大家分了一圈,最後發現還剩下一塊,美滋滋拿起來吃掉。

唔,這梨子好脆好甜。

吃完梨子後,餘渝就把大家攆去玩耍,自己則繼續趴在窗口跟廖初說話。

“有時候你不能完全把小孩子當成被嗬護的對象,適當給施加一點期待,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尤其是這些早熟又敏感的孩子。

如果你什麼都不讓他們做,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就像李若。

其實以前大家也把他照顧得很好,可他卻總是很消極,認為自己是個廢人。

但自從坐上輪椅之後,情況就不同了:

他開始主動要求幫忙,而大家也確實讓他幫忙……

現在小朋友整個就很開朗,精氣神都不同了。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如果不去看他身下的輪椅,真的很難想象這是個身體不便的孩子。

就像果果,也經常會說類似“養舅舅”的話。

“人活著,是需要被需要的。”

餘渝背著陽光,悠悠道。

廖初若有所思。

他總覺得對方這話,說的不僅僅是福利院的孩子。

*********

醃製辣白菜的靈魂就在於調配醬料。

方阿姨一路都拿著小本本記錄,辣椒用多少,梨子用多少,蘋果該切成多大塊……

廖初見她問得實在仔細,隱約猜出來點什麼,“您想做了往外賣?”

如果自家吃的話,好多細節根本不用問。

方阿姨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臉漲得通紅,“我,我沒想著偷師,也不是跟您搶買賣的意思……”

她本來想等會兒跟對方商量的,看能不能跟他學著做點小吃。

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張嘴的,人家就先看出來了。

廖初搖頭,“沒事,挺好的。”

他出身福利院,自然知道這樣的地方維持運作有多麼艱難。

見廖初真的不在意,方阿姨就鬆了口氣。

“之前我和劉院長說起這事兒,都覺得老這麼著不是辦法……”

康明市畢竟太小了,福利院每年能得到的撥款和物資相當有限。

而以後的孩子絕對會越來越多,光衣食住行的必要開支就令人頭疼。

更何況,還有許多生病的需要長期護理和救治。

雖說有好心人幫忙,但總歸不是長久之計,也不保險。

人家今年願意幫你,未必明年還願意。

如果養成依賴性,事事都想向外人招手,必然艱難。

也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

像司和那種身體健全的孩子,好歹還有考大學這條出路,但剩下的呢?

被送到福利院來的孩童大多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很可能無法適應常規工作。

可總要想法子謀生的。

如果能學門手藝,有個正經進項,再好不過。

求人不如求己。

可不管做什麼,都需要啟動資金。

方阿姨和劉院長他們想了好久,都覺得從小吃入手還比較靠譜一點。

簡單,快捷,低成本。

就算後期賣不出去,福利院內部也可以自我消耗,不會造成浪費。

廖初點頭,“可以。”

中國人對飲食的追求超乎想象。

醃菜這種東西貌似不起眼,好像難登大雅之堂,可恰恰就是因為它不起眼,所以才更不愁銷路。

因為人人都買得起。

如果做得好了,彆說脫貧,發家致富也並非不可能。

“您先把方法記一下,”他說,“回頭我把配料改進一下。”

自食和外賣總是有區彆的。

現在他用的這個配料雖然好,但成本太高。

而且為了給小孩子們吃,口味方麵也更偏向平和,顯然不能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喜好。

方阿姨聽後,感激不已,學起來更加用心。

配料調好之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沒什麼技術含量,隻要將每一片白菜葉的邊邊角角都塗抹到就好。

方阿姨一邊往白菜葉子上抹料,一邊道:“我看你好像比之前開朗了不少。”

廖初愣住。

開朗?

誰?

我?

方阿姨笑道:“可能你自己沒發現,這次過來,你的話可比上次多了。”

她朝窗口努了努嘴,“剛才你不是還摸那些小孩的腦袋來著?上次可不會。”

這並不是單純熟悉不熟悉的原因。

之前她第一次看到這個年輕人時,就覺得他以前一定過得很苦。

因為隻有心裡苦的人,才會把自己變得又冷又硬。

但是這次過來,他有點不一樣了。

變得更活潑,更有朝氣,更像個真正的25歲的年輕人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