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2 / 2)

其餘人不敢多說什麼,畢竟劉大舅說的是實話。

而劉二舅,雖然經常外出買豬,也算有趕路的經驗,但是他因為被土匪綁架勒索了三百兩銀子,所以路上一直情緒低落不說幾句話。

劉大舅看見劉二舅這個樣子,心裡歎了口氣,多少人家一輩子都攢不了三百兩銀子,任誰平白失去了這些錢心裡都不會好過。

劉二舅隻是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已經比他想的好太多了。

他拍拍劉二舅的肩膀,“延壽啊,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錢沒了還可以再賺,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劉二舅沒說什麼,“哥,我知道。”

這邊劉大舅安慰劉二舅。

驢車邊,李叔河正在想方設法討好顧氏。

顧氏待在驢車上不願下來,李叔河就拿著大餅走到她身邊吃。

車一停,魚娘就跳下來動動手腳,老是在車上待著身體都被顛麻了。

魚娘啃了一口大餅,心裡皺眉,實在太硬了,如果沒水根本吃不下去。

她打開自己的水囊,擰著眉頭灌了一口水潤潤嗓子,才算咽下去。果然逃荒就是來吃苦的,想到這隻是剛開時,前路坎坷,魚娘心裡長歎口氣。

劉氏看見她拿起水囊,嘟囔了一句:“小孩子家家一點都不懂事,要什麼水囊,平白多花了一份錢。”

魚娘不理她,有了水囊,她的金手指才能光明正大地發揮作用,不然在這麼乾旱的情況下,自己卻能隨時隨地給其他人喂水該多引人注目。

吃完飯,眾人稍作調整就接著趕路了。

又走了兩個時辰,太陽升的老高,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頂著大太陽趕路,眾人都曬得滿臉通紅。

沒有走路一直待在驢車上還好,可是在下麵走路的個個都汗流浹背。

放眼望去,都是田地,往年這個季節玉米該成熟了,而現在地裡麵的玉米都乾枯了。

沒有個遮陰的地方在哪都是曬,李仲海決定再往前麵走一段路,看看有沒有樹林之類的地方。

又過了一個時辰,眾人累到了極點,在大太陽底下連續不斷走上幾個時辰,隨身攜帶的水囊都喝光了。

終於前方出現了一條小溪流,溪流旁零零散散有幾棵樹,李仲海叫停了眾人。

眾人紛紛跑到溪流旁,把水囊灌滿水痛痛快快地喝起來。

陳氏拉著三牛和魚娘,到河邊替他們洗了把臉,在太陽的照射下,溪流裡的水也是溫熱的,但是洗完後也清爽了很多。

魚娘拉著陳氏的衣裳,“娘,我想到上遊去裝水喝。”下遊有洗臉洗腳的,魚娘實在無法說服自己接受。

陳氏看了一圈在溪流邊乾什麼的人,心裡也覺得有些不妥,“走,我陪你去,你一個人在掉水裡麵了怎麼辦?”

魚娘想到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無奈隻能接受。

魚娘前幾天剛過六歲生日,掉了人生中第一顆乳牙。雖然平時表現的像個“小大人”,但在陳

氏心裡,她還是個需要人照顧的小娃娃。

魚娘把自己的水囊遞給陳氏,“娘,你喝我的水,我的水甜。”

陳氏不接,“誰的水不都一樣?”

魚娘撒嬌,“娘,你就喝嘛,我的水還是從家裡麵帶過來的。”

陳氏不情不願接過來,喝了一口,好像是比自己水囊裡的甜。

眾人喝完水,又重新出發,又走了兩個時辰,終於在天黑前到達了李仲海說的那個樹林。

樹林裡有幾個災民,正圍在一起不知道吃什麼東西,其中一人長的一臉凶樣,左臉上還有個大痦子,這幾個災民看到魚娘一行人進來,紛紛警惕地看著他們。

李家人無意打擾他們,徑直趕著驢車往裡麵走。

眾人給驢子喂了棉籽餅,把驢子拴在樹上。劉氏開始分發乾餅。

魚娘看著手中乾硬乾硬的餅,雖然肚子很餓了,但實在是難以下咽。

她不敢浪費食物,用牙磕下一小塊餅,放在嘴裡濡濕,嚼了又嚼才咽下去,感覺嗓子被剌的難受。

她望著墨藍色的天空,隻覺得一陣空曠孤寂,算了,不想了,還是睡覺吧,明天還要繼續趕路。

等到第二日,趕著驢車出樹林,魚娘看到昨日那一群災民早就走了,而昨日他們吃飯的地方有幾根被啃光的骨頭,魚娘不敢細想,興許人家隻是單純地有本事能抓到獵物吃。

作者有話要說:架空,地名純屬虛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