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華國正式建交後,華龍國不顧天竺國和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極力反對,允許新華國在科科群島上建設一個軍事基地,修建跑道及軍事設施。
群島主要包括大科科及小科科等島,總麵積約為30平方公裡,該島距離天竺國安達曼和尼科拉群島僅20公裡,東南距馬六甲海峽隻有數百公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華國原來在島上隻是建設了一個觀測雷達衛星中心和監聽站,以監控印度洋態勢,並沒有軍事力量。
這個軍事基地建成後,新華國將派駐一支遠洋艦隊和海軍航空兵在這裡。
華龍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北接西南,南靠印度洋,西接天竺國和藏南被占領土,東連東南亞,境內建有通往新華國的油氣管道。
該管道是新華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使進口中東原油不必再經過馬六甲海峽,而是從華龍國上岸,經該管道輸送至新華國西南地區。
這極大地降低了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為新華國原油進口增添了一條進口線路,有利於增強石油供應的安全性。
新華國以華龍國為進入印度洋的出海口,可以繞過太平洋直接進入紅海和中東,不僅大幅縮短能源運輸線的時間和航程,更是西南安全的海陸大通道。
如果新華國想在印度洋上建設一個軍事基地,華龍國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首先兩國接壤。可以背靠強大的陸軍,一旦有事,通過未來的跨國鐵路。軍隊能迅速抵達。
而巴國北麵有利堅國軍隊駐守阿富汗,南麵有天竺國虎視眈眈,隻能做為次要的選擇。
斯裡蘭卡、孟加拉等國,則跟新華國陸地不接壤,也容易被天竺國威脅。
如果華龍國能成為新華國的出海口,甚至是“西海岸”,那麼新華國將在世界第三大水域——印度洋得以立足。成為真正的全球軍事大國。
……
掌控了1930公裡的漫長海岸線後,建立海軍成了黑龍軍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
原緬國海軍力量弱小。隻能刷刷存在感,有1萬餘人。設有5個海軍軍區,35個海軍基地,17個艦艇編隊。49個戰勤保障隊等。
但除了一艘從新華國訂購的江湖級驅逐艦,和兩艘利堅國退役的二手輕型護衛艦之外,就隻有一百多艘巡邏艇、掃雷艇、登陸艇等小型艦艇。
海軍陸戰隊有3個陸戰營和2個陸戰連。
黑龍軍作為華龍國的國防力量,基本上接收了緬國海軍,接管了所有的海軍基地,並開始將其中三個改建為秘密的潛艇基地,用來停靠采礦潛艇。
另外緊急向新華國訂購了六艘最先進的軍艦,包括兩艘驅逐艦和四艘護衛艦。
當然,這批軍艦隻是明麵上的。也是用來應急的。
黑龍軍計劃在原來國內最大一家造船廠的基礎上,成立銀河造船廠,專門建造智能無人艦艇、超空泡軍艦、超導磁流體推進器潛艇、隱形武庫艦、空天母艦等新概念軍用船舶。與國內民用的九州造船廠形成互補。
航母雖然是強大海軍的象征,但依然有不少弱點。
其一,航母必須與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及潛艇等艦隻組成作戰編隊,陣容龐大,難以隱蔽,容易成為攻擊的靶子。
其二。艦載機受天候影響極大,風力、海浪比較大時。大部分艦載機難以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