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1 / 2)

寒門科舉 MM豆 5375 字 10個月前

第十二章

晚飯不歡而散。

樊明義夫婦撂下筷子,早早地回了自己的屋子,與其跟老太太扯皮,還不如早些回去自己想辦法。

夫妻二人的意見很統一,就這麼一個兒子,定是要送去讀書識字的。如今碰到如此好的一個機會,樊凡又恰是蒙學的好年紀,無論如何都要拚一拚。

窮爹窮娘不能窮了孩子,古今皆如此。

樊明義把樊凡抱進屋裡,問道:“凡兒,今天族長爺爺都是怎麼說的,你仔細跟爹爹說說……不著急,一句一句說清楚了。”

張氏也在一旁細聽。

樊凡將白日裡的事說了一遍,還把伯父伯母、四叔當時說的話都複述了一遍,最後還強調了族長對他許下的承諾,隻要交得起束修,入學的機會一直都給他留著。

樊父聽完,氣得青筋暴起,無處出氣,隻好重重捶了一拳土牆,道:“我把他們當親兄弟,勞心勞力給他們掙錢讀書,趁我不在家,竟這麼算計我的兒子。”

“你個憨貨,好好的捶什麼牆,你不吃疼也彆嚇到我兒子。”張氏嘴上說氣話,心裡卻心疼,把自家男的手拿過來,仔細看了沒傷著才放下,又道,“虧你在這個家過了二十多年,竟今天才看清楚……我剛進門不久就跟你說,這大院子裡沒幾個人真把你當親人,你不信,總說親兄弟左右手,不能計較那麼多……如今人家算計到你兒子頭上了,可沒後悔藥吃,你就是頭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倔牛。”

樊明義並不反駁。

夫妻二人把這兩年偷偷積攢下來錢拿出來,細數後,總共也就不到三兩銀子。

也無怪,樊明義以往打獵掙的錢都悉數上交,若不是前段時日那頭野豬賣得的二兩銀子,他怕是一個子都拿不出。

張氏倒是個機靈的,隔三岔五能從豆腐錢裡抽出個十文八文,隻是這兩年回娘家買點稱手的禮物或是過年給兒子做身新衣服,東扣西扣,剩下的也就幾百文。

二兩多的銀子,單是拿來交束脩就不太夠,更彆提還要買筆墨紙硯。

讀書人用的東西,可比肉貴多了。

樊凡感歎,穿越成泥腿子,要在古代讀個書,實在是不容易。

若是穿到宋朝,上官學,還能免個學費。可樊凡的運氣實在是差極,穿到了明朝。

這個朝代,科舉已經十分成熟,當之無愧成了選官用官的主要手段,於是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魚躍龍門故事輪番上演,在不為人知的背後,更多的卻是“父母砸鍋賣鐵交學費,隻為孩子能讀書”的淒涼。

農家擠破腦袋也要把孩子送去讀書,官家沒那麼多錢辦官學,各類私塾、族學應運而生,因為夫子供不應求,讀書費用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束脩是夫子的主要收入,從來隻見漲,從不曾低,若是出了些名堂的私塾,那就更甚了。

樊凡親眼看到這一幕,心裡感慨,古人誠不欺我。

因為拿不出那麼多銀子,樊父很是沮喪,看著自家兒子聰明伶俐的樣子,恨不能給自己兩嘴巴子。

“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你且去把豆子給泡了吧,夜裡我們再論論,實在不行,我明日回一趟娘家。”張氏安慰道。

“他大舅家一個鐵爐子要養活一家子,日子也不好過,怎麼好意思呢……夜裡再論吧。”樊明義搖搖頭,而後去泡豆子了。

父母在為學費惱的時候,樊凡卻是不急不躁的,他心想,新製的口紅,多少也能換百十個錢吧……有了本錢之後,再多做一些,掙個學費應該問題不大。

當下隻有樊凡和張氏在屋裡。

因為今日開飯早,日頭還沒下山,借著從西窗照射進屋的落日餘光,張氏把樊明義的幾件夏衣取出來,打算縫縫補補。

張氏看著好幾個窟窿眼的舊衣服,長歎了一聲。

前幾日,她還想著要到縣裡布店拉塊藍布匹給自己男人做身新衣裳的,縣裡當下就時興穿藍色,自家男人身材高大,穿藍色肯定好看。

可如今,兒子的學費還沒湊夠,張氏自然沒了給樊明義做新衣服的心思。

能省一點是一點。

樊凡看張氏皺眉不語,顯然心裡正惱,於是跑到張氏身邊,道:“娘親你不要惱了,你閉上眼睛,凡兒有禮物要給你。”

“你這臭小子,又要搞什麼鬼,可不許拿娘親打哈哈。”張氏說道,並隨了樊凡的意,閉上雙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