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莫大夫瞧著跪在地上的小人兒,心中也是不忍, 然而, 拜師學醫卻非如此簡單的事情。他將樊廣扶起來, 道:“學醫問道豈是易事, 老夫輾轉多年, 也不過初窺門道, 自以為到不了授人本事的高度……孩子, 你若真有心在學醫一道上下功夫, 我為你指明兩條道。當下大明各縣均設有醫學訓科, 教人子弟為醫之道, 此乃其一。二則是, 天下之大, 醫學之家良多,你若有緣求得良師, 亦可。可這兩條道, 無論哪一條,都需先到學堂裡求學識字,方可實現, 你懂了嗎?”
此乃婉轉地拒絕了樊廣, 同時也將現實的殘酷擺了他的麵前——農家子弟,想要學醫, 談何容易?僅僅是讀書識字一條, 就卡住了許多人前行的道路。
哪怕是讀書識字了, 想要找一醫術高明的老師, 更是難中之難。醫術這種東西,多是世家相傳,代代累積方能至此,誰又會輕易把世輩積累的醫術教給外姓呢?
樊廣似乎是聽明白,自莫大夫說出要讀書識字的條件,他眼中的光便黯淡下去了,垂著頭,默默走到馮氏的床旁,對著還未醒來的馮氏道:“娘親,你快些醒來吧,今夜可真是嚇到孩兒了,孩兒本想求師學醫,一輩子保護你,可惜孩兒不識字,如今看來是不能了。”
這一番話,真真是讓人心酸。
莫醫生歎了口氣,交代張氏要照看好病人後,回了後院。
張氏對樊廣說道:“廣哥兒,莫要歎氣了,等你娘親醒了,我們再商量送你上學堂之事。”
本以為能哄樊廣高興,誰料樊廣頭壓得更低了,失落道:“祖母是不會讓我去上學堂的,家中吃都吃不飽,如何能上學堂?她便覺得我該像爹爹一般,安心學做木工,每日出工掙銀子。”
此話一出,張氏也不知該如何哄了,孩子都看得通透了,她豈又忍心騙他?隻要三弟一家不能分家出來,他們的苦日子就到不了頭,哪怕是她有心要幫他們。
樊凡也頗為煩惱,在這個兒女等同於父母“私產”,不能背著父母自留錢財的朝代,父母偏心確是無解之題,不管三叔一家掙得多少財富,都會被榨得一乾二淨,流到大伯的手中,用於風流快活。
偏生當局者沉迷在官家主母的美夢中,毫無反悔之意。
樊凡瞧著失落的二哥,心中暗暗決定,既然二哥有此誌向,這輩子又是堂兄弟,他這個當“弟弟”的,無論如何都要為他爭取到學醫的機緣。
且不論往後二哥醫道能否有所成。
……
張氏一夜細心照料,等天快亮的時候,又給馮氏灌下了熬好的那碗濃藥湯,出了一身汗,蒼白的臉色總算有了一絲紅暈。
莫大夫後又過來把了一道脈,說道:“已經緩過來了,等天亮便去備些粥來罷,病人需吃得清淡些。”
於是樊父一大早便帶著兩個小子到街上小攤吃了熱騰騰的肉包子,樊廣因知道娘親已經好轉了,胃口也開了些。隨後樊父向攤主借了個大瓷碗,要了小米粥,又給張氏用乾荷葉裝了兩個剛出籠的肉包子,才回到醫館。
後又送樊凡去了學堂,對樊秀才說,這馬車還需借用一日。
……
馮氏醒來了,卻仍很虛弱,連坐起來都需要人扶著,一則是身子本就虛弱,二也是藥劑太猛,難免有些副作用。
馮氏兩行清淚流下,先是低聲道了:“二哥、二嫂,想不到還是拖累到你們了。”
“明義是你們親二哥,莫道什麼拖累不拖累了。”張氏一邊道,一邊給馮氏喂粥,“先把粥吃了,身子快些好起來,不然怎麼對得起廣哥兒一個人夜裡摸著黑來尋我們兩口子去救你。”
馮氏吃了粥後,又歇了一會,身子好了許多,大夫卻仍不讓走,道是還需觀察半日,讓其傍晚再走不遲。
馮氏瞧這醫館裝飾大氣,又有藥童不時來照料,便猜醫藥費不菲,於是對張氏道:“二嫂,我此番生病,定是花了你們不少銀兩罷……等我家那口子出工回來,再讓他慢慢還予你們罷。”
張氏笑笑,沒提花了多少銀子的事,隻道:“財去人興,你身子好了就行,莫關心這些身外之物……你若真想償還,不如等身子好了之後,到明義辦得作坊來幫忙罷,正好我一個人忙不過來。”
馮氏疑惑,問道:“二哥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