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1 / 2)

寒門科舉 MM豆 3835 字 10個月前

第四十二章

所謂考校學問, 也不會說一上來就出題考核, 總歸要先寒暄寒暄。

學政大人雖有官威, 但其畢竟出自翰林, 相比之下,倒是文氣更重一些,一瞧便是飽含學識之人。

學政大人問道:“底下眾學子便是縣裡學堂中的佼佼者?”

樊凡等學童站在底下,卻是不能隨意應答的,除非是學政大人親點其名。

大塘縣昔日的趙知縣如今已經升遷至其他地方當知州, 如今執掌大塘縣一應事務的是趙知縣的同門師弟——周永, 周知縣。如今剛上任不久, 倒還不知品行作風是如何。

周知縣上前應答:“回大宗師, 各學堂推薦的學童共有十六名, 經過默經一道,十六取八, 餘下的便是這些。”

“可曾從鄉下學堂抽調學童前來參加考核?”學政大人問道。

聽聞學政大人這麼問,在場的縣學教諭們皆是微微慶幸, 又略有些得意——幸好早有準備,料想到學政大人出身寒門,這次童子會補增了兩所鄉下族學,鋪廣了考核麵。

若非如此, 當下隻怕無法應答, 那可就麻煩了, 惹惱了學政大人可沒好果子吃。

周知縣趕忙上前應答, 道:“回大宗師, 十六名學童中有四名取自農家學堂,以示公正。”

“善。”學政大人捋捋胡須,微微點頭,讚賞道,“農學寒門亦有大才,不可遺辜,十六取四,雖比例小了些,但這番巡遊中,唯有本縣能做到如此,已是難得。”

得了讚賞,周知縣喜悅之情溢於神情,念及在學政麵前,又微微收斂,謙虛答道:“昌盛學風乃是屬下的本職,願在所轄之地,不遺明珠,若有不足,還望大宗師多加指點。”

得知學政大人如此看重寒門學子的培養,周知縣倒也機靈,當即錦上添花,再為自己“撈”一份功勞,又接著道:“在本縣所轄的各村莊中,多設族學、社學,有教無類,學童雖相比縣城少了許多,但其中也不乏出類拔萃之輩。此番默經考核中,取得首名的學童樊凡就出自鄉下小村,族學裡學生不過二三十爾爾。”

以突出典型論政績,古今皆是如此。

“哦?當真如此。”學政大人大喜,道,“取卷。”

這是要一閱樊凡默經的卷子。

意外的是,底下的一眾學子皆是淡淡然,並無羨慕之情。

此事倒也不難想通,即便沒有周知縣推薦,學政大人查閱默經榜首的卷子也是必然之事。而在辯試之前,僅靠默經取得學政大人的好感,並非什麼好事——試想,若是一開始便被捧高了,而在辯試中表現平平或是不佳,前後差距越大,落得的名聲就越差。

八名學童當中,並不乏人懷疑樊凡是否有真才實學,甚至料定樊凡在辯試中會露出馬腳。

如此想來,自然也就不羨慕樊凡被“點卷”了。

答卷很快被取來,眾人本以為學政大人隻是略略點看一遍,走走過程,誰料學政竟看得認真,完了還讚許道:“默誦書經之功紮實,所寫小楷字雖仍稚嫩,卻也算端正……嗯,小荷才露尖尖角,當繼續用功,切莫貪快或是自滿,讀書一道還需穩穩實實的。”

瞧到周知縣眼角示意,樊凡連忙上前一步,行禮道:“學生謹記大宗師教誨,定當苦讀苦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