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1 / 2)

寒門科舉 MM豆 3988 字 10個月前

第四十四章

“好聯, 好意境, 好誌向!”學政大人撫掌說道,“不愧為文風鼎盛之鄉,人才輩出。”

一連三個“好”字, 可見學政大人對樊凡的答案是何等的滿意, “擔重人輕輕挑重, 道長步短短行長”,無論對仗還是意境上,都恰到好處, 十分適宜。

教諭們都知道, 這下聯妙就妙在比上聯又多了一層深意——上聯隻道挑夫之苦, 下聯除了寫挑夫行路之遠之難以外, 還隱含著讀書人“行穩致遠”的寓意。

道長步短短行長, 讀書之道漫長而孤獨, 唯有一步一腳印,厚積簿發,方能到達遠方。

學政大人出身寒門,如今進了翰林,又任一府督學,自然懂得路途漫漫其中之艱辛, 故此下聯真真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胖知府也微微點頭,讚許道:“孝心可嘉, 前途可期。”這已然是很高的評價, “孝心”是讚許其品性, “前途”則肯定了其學識。

麵對兩位大人的讚許,樊凡並未飄飄然,而是謙虛答道:“學生亦是從大宗師‘讀書道上任重而道遠’一話有感,方得此聯,機緣巧合罷了。”

在場的一眾教諭皆是鬆了口氣,此聯一出,彌補了方才黃仕聰所犯之錯,大塘縣學子的名聲總算是保了下來。

其餘學子再無敢鄙夷樊凡,如今再想,樊凡能在默經一道上奪首,絕非碰巧走運,而是靠真才實學。

……

……

小小風波之後,辯試終於是要開始了。

周知縣上前請示道:“稟大宗師,辯試的題簽已經備好,不知您可否需要更改辯試規則?”辯試隻有一般規則,具體規則可千變萬化,因考官而異,故知縣要先請示學政大人的意見。

學政大人擺擺手,道:“無需更改,便按普通規則,先抽簽配對,再抽題,兩兩對辯罷。”

“諾。”

樊凡配到了儒江書院的胡曦,默經試中排名第六,第三隊上場對辯。

樊凡雖聽了辯試規則,但因從未參與過類似考核,不甚解,正好趁著第一第二場對辯熟悉規矩。

原來,雙方上場後,教諭會從簽筒中抽出一題簽,公示眾人。對辯雙方依據題簽內容,排名靠前一人先出題考問另一人,後者給出答案,評判官評定對錯;而後交換身份,後者發問,前者作答,評判官再判對錯。互問一題後,稱為一辯。

如此反複,三辯之後,答對者得勝。

這麼算來,不僅要比作答,還要比出題。唯肚中有足夠的墨水,才可破千題,唯有知其所以然,方能出妙題。

這是綜合綜合考校學識的一種方式。

或許有人疑惑,若是有人事先準備了極難之題,豈不是不公平?

題簽中的內容千變萬化,若是與題簽毫不相關的題目,亦或是“萬金油式”的題目,皆視為無效。事先備好的題目能與題簽上的內容有關聯的概率是小之又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