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流沙餡心的製作(1 / 2)

流沙包是粵式茶點中一道美味的點心,有著濃鬱的奶香和蛋黃的味道,是典型的奶黃餡心點心。

這道點心的做法正如鄭光耀說的那樣,很簡單,幾乎稍微有點麵點基礎的人都能做出來。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原材料的要求有點高。

比如這道點心中要用到黃油,黃油不能用合成黃油,那樣的話做出來口感不行,也不能用植物黃油,植物黃油的香味兒不夠。

最好的選擇,就是用動物黃油。

而且還要用無鹽的動物黃油,隻有這樣,做出來的流沙包香味兒足,口感才潤,吃起來才更美味。

流沙包的製作的關鍵在於餡心。

餡心好不好,直接關係著流沙包的口感和味道以及賣相。

餡心既不能太稀,撕開後四處流淌,也不能太稠,撕開個口子餡心毫無反應,這種流沙包無疑是失敗的。

好的流沙包,撕開外皮,餡心會像岩漿一樣緩緩流淌出來,這樣的流沙包才算正宗。

餡心比麵皮難度大的多,而且做好後要分兩次冷藏,所以要先下手。

做流沙包的餡心會用到熟鹹鴨蛋黃、草雞蛋黃、奶粉、黃油、白砂糖以及吉士粉。

這其中,鹹鴨蛋黃是流沙的關鍵所在,餡心起沙,其實就是鹹鴨蛋黃的作用。

另外,鹹鴨蛋黃也是餡心鹹香味兒的來源所在,所以鹹鴨蛋黃的數量不能太少,不然味道就壓不住白糖,整個點心吃起來就會發膩。

隻有甜中帶鹹,鹹中帶香,這樣的餡心吃起來才回味無窮,讓人欲罷不能。

而草雞蛋黃,主要是給餡心增加蛋香味兒,吃起來香味兒更足,口感更加綿軟。

除此之外,草雞蛋黃也能增加餡心的色澤,使得餡心的賣相更好一些。

至於奶粉和吉士粉,這兩者都是增加奶香味兒的,另外吉士粉也有增加粘稠度的作用。

剩下的黃油和白糖,則是負責流沙餡心中“流”的部分。

餡心是稀是稠,主要看的就是白糖和黃油的量。

這裡麵是有比例的,沒有老師傅帶著,直接下手去做的話很容易翻車。

於家彆墅的廚房裡什麼食材都有,所以,很快就把要用的配料全都備齊了,甚至連草雞蛋也蒸熟並取出了蛋黃。

鄭光耀端著準備好的鹹鴨蛋黃和草雞蛋黃對徐拙說道:“四個鹹鴨蛋黃配一個草雞蛋黃,這樣做出來的餡心鹹香比例才是最完美的。

草雞蛋黃太少的話,起不了什麼作用,太多的話,又會壓住鹹鴨蛋黃本身的鹹香味道,所以做之前,一定要把比例調整好。”

他把兩種蛋黃端到小案板前,然後抓著菜刀,準備拍蛋黃。

蛋黃需要徹底拍碎,讓其變成粉末狀,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到餡心中,吃起來才會有流沙的感覺。

“蛋黃一定要拍散拍碎,這樣流沙的效果才會更好,不然蛋黃容易結團,吃起來口感就會差很多。”

鄭光耀一邊給徐拙講解,一邊拿著一顆鹹鴨蛋黃放在案板上,然後用刀拍上去,拍上去之後另一隻手摁在刀麵上,一邊用力往下壓,一邊往案板的另一側推,這樣能夠讓蛋黃徹底散開,不會結團。

一直把整個鹹鴨蛋黃全都拍成細沙一樣的粉末,鄭光耀這才用菜刀把鹹鴨蛋黃從案板上刮下來,盛在一個盤子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