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章 扒雞和燒雞的區彆(1 / 2)

倪長業笑了笑說道:“肯定是德州扒雞啊,扒雞最有名的,隻有德州扒**?”

徐拙很想提醒倪長業一句,老爺爺,說雞不說吧,文明你我他。

一說起德州扒雞,徐拙就想起了之前在省城時候學到的道口燒雞。

他好奇的問倪長業:“倪爺爺,我會做燒雞,扒雞和燒雞的區彆大嗎?”

這個問題讓倪長業愣了一下,他隨即自言自語的說道:“忘了你是從中原那邊來的,那邊的燒雞不比山東的扒雞遜色。”

扒雞和燒雞從賣相上來看,顏色都差不多。

而做法上也幾乎一樣,都是先清洗再整形,然後掛漿油炸,最後放在鍋裡悶煮。

另外在口感上,兩者也很相似,肉都挺爛的,吃起來完全不費勁。

但儘管兩者很相似,卻完全不一樣。

首先是外型上,正宗的燒雞,都會做成元寶形,這個形狀不禁賣相好,最主要的是,能夠保證雞身上比較容易熟的地方,被雞身包裹著。

這樣不管肉厚的地方還是肉薄的地方,吃起來口感都是一樣的。

而扒雞,講究的是鴛鴦戲水型。

具體的做法就是把雞翅膀從雞嘴裡伸出來,而雞爪子則是折進雞肚子裡。

這猛一看跟燒雞的元寶形很相似,但是真正擺盤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是有些不同的,相對於元寶形來說,雞爪折進去的幅度和雞翅膀穿進嘴裡的程度很低。

這就造成做好的雞能夠穩穩的平放在盤子裡,看上去猶如鴛鴦戲水一般。

除了造型上不同之外,做法上,其實也稍有區彆。

燒雞是先清洗,再抹上飴糖油炸,最後放入鹵水中鹵製,鹵水越老,做出來的燒雞味道越香。

而扒雞,雖然前麵的步驟跟燒雞差不多,但後麵卻沒用鹵湯,而用的是高湯。

另外在做法上也不是鹵製,而是用悶煮的形式做出來的,這種烹飪方式,就是魯菜中經常能夠見到的扒製。

所謂扒菜不勾芡,湯汁自然黏,說的就是扒這種烹飪方式的特點。

做法上的不同,造就了扒雞和燒雞口感上的不同。

燒雞因為是鹵製的,而且鹵好之後就會撈出來控水晾乾,所以燒雞的口感稍稍有些乾?鹵香味兒濃鬱。

而扒雞,因為是悶煮的,所以肉中的湯汁比較多?吃起來肉爛骨香,汁水很多?嚼起來有點水囊囊的。

哪怕從酥爛的程度上來講,兩者也有區彆。

燒雞講究的是輕輕一抖?骨肉分離?肉爛而不散。

而扒雞,講究的則是骨酥肉爛?特彆是剛從鍋裡撈出來的?幾乎是吸溜吃的。

肉爛到這種程度?哪怕沒牙的人也能吃得很儘興,很過癮。

倪長業把兩者的區彆講清楚之後,然後目不轉睛的看這徐拙,等待著他做決定。

是學扒雞還是堅持做燒雞?就看徐拙個人的想法了。

他說的這些讓徐拙有點迷糊,琢磨半天?徐拙也沒琢磨出扒雞和燒雞明顯的區彆在哪,所以他乾脆還了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倪爺爺,扒雞和燒雞,哪個在京城更受歡迎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