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2 / 2)

一力降十會 經年未醒 6035 字 10個月前

張瑾道:“他特意來告訴我兗州給小神童請功的奏牘被皇帝壓下。”

汪衝皺著臉,左歪頭右歪頭,還是沒想明白其中關竅,虛心請教上峰:“曹常侍知道您關注兗州,將此事告知於您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吧?”

“你說說你,不要一天到晚隻知道琢磨刑訊,朝堂上的事情也多用點兒心。”張瑾恨鐵不成鋼,把汪衝訓得抱頭求饒才罷休,接著道:“這事由他親自來說才是有問題。”

“呃……”汪衝想問。

張瑾也不為難他,給他解釋道:“我這乾辦處郎將是席司徒親自定奪的,兵部在席司徒掌握中,在世人眼中,我是不是妥妥的席司徒的擁躉?可就算如此,也少有人知道我關注兗州。”

“對哦。”汪衝一拍手,“衙署裡可是隻有我一人知道您關注兗州。”

“我一個掌間者和情報的乾辦處郎將,要知道兗州送奏牘給小神童請功這樣的事情難道很難?還值得曹常侍親自來說?”張瑾冷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就不知道這位中常侍,皇帝心腹近侍,真正效忠的主子是誰。”

“屬下這就去查。”汪衝道:“總歸皇帝就那麼幾個皇子。”

張瑾擺擺手,叫汪衝快去。

待汪衝離開後,他環顧了一圈刑房,目光冷峻。

總是有人,為了兵權,可以無視百姓的苦難。

也對,躺在膏粱錦繡裡的人又怎麼見過血流漂櫓白骨盈野的戰爭凶地。

可張瑾去過那些血氣衝天的地方,慈祥的老人,爽利的女子,可愛的孩童,都死在了敵人的屠刀之下,有的甚至都沒有人給他們收屍。

曾經東西二魏在汾州斤城有一場大戰,時張瑾雙麵間,同時給二魏賣情報,攪和得二魏都覺得自己能贏,最終兩敗俱傷。戰爭結束後,他悄悄潛入斤城去收尾,看到的就是一片屍橫遍野的慘烈景象。

東西二魏打出了狗腦子,不死不休,各自號稱幾十萬的軍隊幾乎全折在斤城,斤城的百姓能逃的早就逃了,逃不掉的都死了。

然而也是因為這場兩敗俱傷的戰爭,讓遭遇水患糧食欠收的宋國得以喘息,不至於在賑災的時候還要考慮入秋後可能會有的戰爭而為軍費發愁。

張瑾痛恨戰爭,可世道如此,你不打仗,彆人就會來掠奪你。

他一路逃亡回到兗州,見到了扛千鈞鼎跟玩兒一樣的四歲胖丫頭,一年後又聽說那胖丫頭一石頭砸死一個東魏兵,把一隊偷襲的東魏兵殺得片甲不留。

他忽然就有了一個念頭在心裡——說不定那胖丫頭就是結束這亂世的契機,否則上天為什麼要她天賦異稟呢?!

之後張瑾一直暗暗關注著兗州,那胖丫頭也不負期望地長得能文能武,雖說暫時還看不出將才來,可她還小麼,再過得幾年就不一定了。

然而胖丫頭這樣的天賦異稟彆說百年難出其一,古往今來都少有,光芒太過,就是立起來的一個靶子,那些想動兗州的都拿她來作伐子。

“恐怕不出兩日,建康又會傳遍兗州無緣無故給小神童請功。”張瑾自語哂道。

既然這樣,不如就再幫他們加把火,也不枉曹邑專程走這一趟不是。

-

宋國從入春開始就有少雨的趨勢,梅雨時節該下雨的都沒下什麼,入夏後幾乎天天都是豔陽高照,農人盼不來老天下雨,小溪和溝渠裡的水肉眼可見的減少,引不來水灌溉,隻能一擔一擔地擔水澆地,壓彎了背脊,隻為能保住一點兒收成是一點兒,否則今年明年的日子就難過了。

其實宋國還算好的,國境內江河交織,西北的西魏已經出現大旱,不少土地都皸裂了,一些小河斷流露出河床。東魏比西魏要好一點兒,卻也好不到哪裡去。

四國之中情況最好的是齊國,益州那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肥美土地實在是叫其他三國羨慕,宋國更是捶胸頓足,那地方曾經是宋國的啊!

在農人們望著天憂心久不下雨糧食欠收之時,靡靡建康京裡卻少有人關注大旱,他們的目光都投向了兗州。

確切的說是,兗州沒有前因後果就為小神童請功。

眾人都知小神童大張旗鼓去鄒山剿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山賊剿滅了嗎?

不知道。

柳氏郎君的死查清楚了嗎?

也不知道。

看起來就是什麼都沒乾,兗州就敢來請功,太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一時之間,建康京裡對小神童的推崇都變成了微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