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芹最終還是選擇相信他。
目前為止,隻要他想做的事,沒有一件是不成功的。
他腦袋想的事情都是其他人意想不到的。
自己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女村女孩,自跟在他身邊後,不管是視野還是思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就象一棵參天的大樹,而她就象一株攀著他樹乾往上伸展的藤條,隻要緊緊依附著他,就可以站得更高,望見更遠的風景。
潘大章把全部員工都叫到了一起,因為錄像廳離不了人就把杜善文叫了過來,還有倉庫的潘修明。
他已經把潘修明當做商店的其中一名員工了,雖然潘修明不願貪他便宜,不拿他工資,自願利用業務時間去製作水桶、飯甑和各種腳盆,一個月賺三四十塊也沒有問題。
有時候他都佩服潘修明的毅力和韌性。
十六歲的年紀承受了大多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
“老板今晚有新的路子?”
“老板有一段時間沒有給大家開會了。”
潘大章笑了笑說:“開不開會都不要緊,隻要大家口袋裡的錢變得越來越多就行。”
“今天把大家叫過來就是給大家指一條新的增收的路子,大家彆理解錯了,這條路子並不影響大家現在的工作。”
“不要以為我的意思是叫大家去自謀生路,沒有你們我的商店生意也開不下去。”
他補充說:“我們都是親戚,我希望個個都能賺大錢,把自家的生活水準搞上去。”
溫小芹白了他一眼:“你就少在這裡掉文了,直接把想法告訴大家吧。”
潘雲田和何美麗似乎也意識到了他要說什麼。
內心又有點不想他說出來。
私下裡認為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潘大章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他望著潘雲田兩人說:“收國庫券這單生意,到了明年兌換期後,就有很多的人去收購。收古幣、銀元這種生意,現在就有不少人在收購了。”
他把潘雲田去收國庫券,二天時間賺七八百塊,收一百多枚銀元,可以賺七千塊一事說了出來。
幾個人都羨慕不已。
“潘雲田,你這是悶聲發大財呀。”
“雲田叔,賺了大錢也忍得住不吭聲,怕我跟你去收購麼?”
潘廣春的心裡也活絡開了:這事我也可以去做呀,一開始我還去賣了幾十天的電子手表和絲襪呢,去收這個我肯定比你厲害。
楊石頭也有了想法。
誰不想多賺點錢。
連杜善文都在歎息自己形象不好,出去收國庫券的話,肯定會被彆人當作搶劫犯對待。
潘大章繼續說:“我意思大家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去外麵轉轉,收收國庫券,若是碰上人家有古幣銀元古董,或者名貴木材家具售賣的,千萬不要錯過機會。你不懂可以回來叫我一起去,沒有本金也可以找我。”
“我告訴你們,這種生活就是一本萬利的,不,是一本十萬利的,有的時候呀,也不絕對。總之,想賺大錢。隻要給你碰到一次這樣的機會,就有可能。”
“我會給你找銷路,幫你鑒定,沒本錢我可以借給你。”
“國庫券你去五折六折收回來,轉手兌給我,付你八折,有幾千幾萬幾十萬都沒問題,我資金足夠。”
“當然我意思不是說,完全可以不顧商店的工作,在保證商店正常營業的情況下,可以在某個固定時間,去某單位門口,做這種生意是完全可以的。”
“比如雲田哥這幾天就專守在大榕樹下,那裡有幾個單位的人經過,齒輪箱廠、學校、還有醫院職工,加起來估計上萬都有,每人都有幾百元,想想看,有多大的量,所以我建議雲田哥這段時間都可以在人家上下班的時候去專守那個點。”
“我建議絕對不能紮堆去一個地方,縣城的路成百上千條,而且單位也有幾百家,自己單獨走一條路,各收各的。說不定還恰巧碰見可以收到其他的。”
座下的熊蘭聽得熱血沸騰。
“大章哥,我有空的話,可不可以也去收這些?”她問道。
“可以呀。”
潘大章一開始的時候還真的沒有把她放在設想裡,可是現在她主動提出來,他同樣也認為沒什麼不可以的。
這個女孩子在前世是很有經濟頭腦的,雖然是走了歪路,但是後半生也過得衣食無憂,小日子過得比較滋潤。
說不定這一世在自己的指點下,潛藏在她身上的天賦,能夠喚發出耀眼的光芒。
“你想出去首先要跟石頭哥和小蓉姐協商好時間,走得開的情況下才行。”他持意交待。
熊蘭高興地說:“行,我就每天下午5點半出去,專門找個工人下班比較人多的點。絕對不會耽誤看店的工作。”
溫小蓉此時也有了主意:“我就在店門口豎一張廣告牌:收銀幣、古錢、舊家具!現金收購國庫券!有空也可以站在農貿市場大門口去吆喝!”
潘大章認為她這個主意好。
楊石頭口呐嘴笨,兩口子一起做這個應該行。
當杜善文說自己長相不好,可能做不了這生意時,他說:“你完全可以照搬小蓉姐這個法子,在錄像廳門口豎一個廣告牌,寫上那幾項。那些來看錄像的,一樣也有兌換的需要,也肯定會有生意做的。”
潘廣春暗自打定了主意,去汽車站人流量大的地方去蹲守。
隻有潘修明沒有心動,不過他內心也記住了這件事。
溫小芹也說:“星期天有空的時候,我也去轉轉。”
潘大章笑話她:“你就不要去湊那個熱鬨了,管理幾個店那麼多事,星期天還跟我去跑稀土礦,坪山礦區。你還報名化學競賽考試,去書店把高二、高三課本買來,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假如衝入國家隊,你就免試可以入大學了。”
溫小芹:“我可以有資格去岡州參加地區競賽就算是完成目標。”
“我相信你行,小芹芹!”
第二天,老師把各科競賽已經報名的同學叫到一起。
數學競賽高一年級就有6個報名,高二12個,高三五個。
競爭六個名額。
“既然大家報了名,就認真對待這件事。根據上次考試的經驗,競賽題目的內容估計高二年級的比較多,當然高一和高三的也有,但是偏重點還是在高二。所以大家要集中學習高二的知識,特彆是我們高一的同學,以前還沒有學過高二知識。我們要主動去自學高二、高三課程,現在大家交錢,我負責把課本和複習資料訂購回來。”
數學老師的話讓大家知道,參加競賽也是要付出經濟成本的。
這些小錢對潘大章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對於經濟條件不怎麼好的人來說,就是個負擔了。
穀轆</span>所以下午繳錢時,競有三四個人打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