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胡問靜黔驢技窮了!(1 / 2)

“汝等都是誤國之輩!”

大殿中回蕩著司馬亮的怒吼聲, 數百文武官員笑眯眯的看著怒不可遏的司馬亮,司馬亮的提案又一次被張華等人駁斥了。

有官員負手而立, 眼中精光四射, 張華幾乎是“逢司馬亮”必反,隻要是司馬亮的提案不論是什麼都雞蛋裡麵挑骨頭否決了。這張華和司馬亮有這麼大的過節?

附近另一個官員驚愕的看著他:“你竟然不知道?”眾人皆知張華與司馬亮的過節源自荊州刺史胡問靜。胡問靜小小年紀,出生低微,是個女子, 更重要的是聲名狼藉, 這每一點都讓張華憤怒。

“聽說在除夕的夜宴之中, 張華直接表示一定要將胡問靜踢出朝廷。”又是一個官員湊過來說道, 雖然是張華醉酒後的言語,但是酒後吐真言, 很能夠表達張華的真心。

張華在不遠處淡淡的看著大殿中的官員竊竊私語,很清楚這些官員多半就是在討論他為何要處處針對司馬亮, 更有可能已經知道與胡問靜有關。他一絲一毫都不在意。

張華原本對胡問靜算不上有太多的敵意, 胡問靜是個出生低微的無知少女,這當然讓張華不快, 大縉朝何時出現了一個低賤的平民大官了?但是考慮到這胡問靜的崛起與司馬炎的遜位有關, 是司馬炎和其餘司馬家王侯的博弈結果, 胡問靜的未來不是在朝廷為國為民,而是在荊州守住司馬炎的幼子, 張華還是很能夠接受的。張華偶爾會歎息,司馬炎一手建立了大縉朝, 竟然被逼遜位, 這世事無常啊,想來司馬炎為了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保住子孫的性命和富貴,這才不得不找了對皇位、對司馬家王侯們、對朝廷沒有什麼影響的低賤女子胡問靜做托孤大臣了。

張華認為司馬家的王侯們都能容忍胡問靜, 他為什麼就不能呢?隻要當荊州根本不存在大縉朝的版圖之中,無視荊州的事情,無視胡問靜的事情就好。他並不想搭理胡問靜,司馬炎的托孤重臣足以讓胡問靜戴上了光環,他不想摧毀司馬炎的最後寄托。所以,張華自認為在朝廷中幾次反駁司馬亮有關胡問靜的提案的言詞的出發點極其的客觀和公道。司馬亮想要根據胡問靜的名單安排荊州官員?開玩笑!司馬亮想要給胡問靜增加軍隊?開玩笑!

張華認為司馬亮的提案超出了人臣的本分,自己身為大縉朝的司空自然該儘心儘力的阻止,這無關胡問靜的身份,無關司馬炎的托孤,甚至無關自己是誰,隻要是大縉朝的臣子就該站出來阻止司馬亮破壞規則。這就是氣節!這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但是,隨著時間門的流逝,事情超出了張華的想象。

先是一群司馬家的王侯跑來找他,希望他為了天地大義,百姓福祉,帶頭對抗不仁不義的司馬亮。老實說,張華是有些心動的,司馬亮無才無德,若是坐上了龍椅絕非天下百姓的福祉。張華沒有一口答應或者回絕,隻是不亂不硬的說著“當以國家為先”,隻是在對抗司馬亮的時候情不自禁的會更加激烈,會更加的注意其他司馬家的王侯、官員的注意,每當發現大殿中的眾人盯著他佩服的點頭的時候,張華的心中就會多了一些飄飄然的感覺,司馬亮肆虐朝廷,眾人沉默,唯我奮起對抗,天下英雄舍我其誰?

慢慢的,張華聽到了一些不太想聽到的事情,竟然有人把胡問靜與他放在一起比較,號稱“寒門雙傑”。張華真是暴怒了,混賬東西!胡問靜憑什麼與他並稱?一個乞丐!一個女子!一個什麼是名譽都不知道的低賤女子!也配和他並稱!

張華深深的懷疑這所謂的“寒門雙傑”是司馬亮故意提出來,借他的名頭提高胡問靜的。張華嘿嘿的冷笑,用他積累了幾十年的名聲給一個賤人刷名譽?司馬亮真是用心惡毒啊。

到這裡為止,張華依然認為自己對胡問靜沒有什麼偏見,他有因為胡問靜是低賤之人就主動下手嗎?他有因為胡問靜蹭他的熱度而主動打擊胡問靜嗎?都沒有。他隻是更嚴格的按照大義判定有關荊州、有關胡問靜、有關司馬亮的事情,對的就支持,錯誤的就反駁,隻是司馬亮和胡問靜基本沒有作對的事情,所以被反駁的比較多而已,但這怪不得他。

直到過年前的某一天,張華聽說了某件事。

“……投靠張華有什麼用?張華能夠給你安排官員嗎?他有什麼能力給你安排官員?張華若是沒有嶽父支持,自己還不知道在哪裡種地呢。依我看,不如投靠胡問靜,胡問靜比張華強多了,要地盤有地盤,要人手有人手,背後的靠山也比張華硬,知道投靠胡問靜的人怎麼了?都當官了!知道為什麼最近沒人到張府了?都去荊州投靠胡問靜了,誰願意投靠張華那個廢物渣渣啊。”

張華拿自己的腦袋發誓,他當時真的是閒的無聊,忽然想要寫一首關於大雪的詩詞,然後信步在張家亂走,不知不覺到了招待拜謁他的寒門子弟的客廳的附近,絕對沒有故意偷聽的意思。

可這無意中聽到的言語讓張華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他隻記得自己找來了仆役,將那客廳中的寒門子弟儘數打死了,其餘什麼都不記得了。

從那以後,張華堅決的逢司馬亮必反,逢胡問靜必反。司馬亮是皇族,張華絕不可能將司馬亮趕出朝廷,但是胡問靜就不同了,他作為堂堂司空還不能將一個奸佞賤人趕出朝廷嗎?

張華堅定極了,一定要讓胡問靜付出重大的代價!

退朝的時候,司馬亮從人群中惡狠狠的瞪著張華,張華不以為意,他為國為民,絕對不會讓司馬亮這種小人當皇帝。

一個小官員到了司馬亮的身邊,低聲說了什麼,司馬亮大喜:“真的?哈哈哈哈!”快步出了皇宮。

某個官員低聲道:“看汝南王殿下如此高興,難道是出了什麼事?”好幾個官員盯著司馬亮的背影點頭,司馬亮從過年前到如今一直陰沉著臉,算算時間門都有一個多月沒見司馬亮的笑容了,今日隻怕不簡單。

司馬越走到了張華附近,與一個官員大聲的道:“隻怕是胡問靜來了。”

一群官員愕然,又大笑,還以為司馬亮搬來了什麼救兵,原來是汙妖王啊。

某個官員笑道:“不如跟著去看看?”一群官員點頭,以前其實與胡問靜見過一兩麵的,但是當時胡問靜就是個九品小菜鳥,距離又遠,沒怎麼看清胡問靜的長相,今日去看看也好。

張華搖頭,胡問靜有什麼好看的?這些人真是無聊啊。他輕輕的拂袖,他還有很多朝廷大事要辦呢,哪有空去瞅熱鬨。

張華回到家,剛剛要下馬車,忽然聽見有人用力的敲鑼打鼓:“荊州刺史胡問靜到洛陽咯,所有百姓快去南門迎接!”他轉頭望去,卻見幾個官差模樣的人敲著鑼鼓,催促著百姓迎接胡問靜。

張華大怒:“豈有此理!除了陛下,誰敢在京城接受百姓的迎接?來人,去南門!”他瞬間門就猜到了,一定是司馬亮為了拉攏胡問靜,才搞出了這嘩眾取寵的鬨劇,但是,司馬亮就沒有考慮過這事情的影響嗎?果然是無視朝廷規矩的混賬!

張華心中憤怒極了,他要當眾怒斥胡問靜和司馬亮,要直接罷免了胡問靜的官職!

張家的馬車直奔南門,等張華到的時候四周已經聚集了數千百姓,每個人的臉上都有茫然和緊張。張華更加憤怒了,禍國殃民不過如此。他四處的尋找司馬亮,看到了不少朝廷官員,就是沒有看到司馬亮。

張華冷笑一聲,司馬亮不會出城迎接胡問靜了吧?卑躬屈膝至此,也配做皇帝嗎?

遠處,有人叫著:“胡刺史的馬車來了!”

張華遠遠的望去,果然看到幾輛馬車慢悠悠的靠近。張華冷笑一聲,大步走到了街道的中間門,負手而立,憤怒的瞪著馬車。

當著數千百姓數百官員的麵,他要怒斥胡問靜的不法言行,一定要嗬斥到胡問靜愧而掩麵哭泣,主動交出荊州刺史的官印。至於司馬炎的托孤大臣被清理出了朝廷,司馬炎和幾個小皇子怎麼辦,關他P事?大不了讓忠於司馬炎的劉弘去荊州啊。

馬車慢慢的靠近,張華站在街道中間門一動不動。

喧鬨的四周安靜了下來,無數人興奮的看著張華,誰都知道張華是來挑釁馬車上的荊州刺史胡問靜的。眾人不敢出聲,隻是打著眼色,有好戲看了。

馬車在距離張華十幾步的地方停了下來。

張華冷冷的看著馬車,就等胡問靜或者司馬亮露麵嗬斥他讓路,他就能義正言辭的怒斥胡問靜和司馬亮了。

馬車停在哪裡,車夫看都不看張華,眼觀鼻鼻觀心,仿佛什麼都沒有看到什麼都沒有聽到。

張華冷笑,這是不敢說話了?他負手而立,那就看看誰先熬不住說話。

長街之上靜悄悄的,無數百姓和官員驚喜的看著張華和馬車,難道下一刻張華就要拔出長劍,一舉擊殺了馬車中的胡問靜?

一群官員全神貫注的盯著張華和馬車,過完了元宵就覺得無聊的很,指望著看點刺激的東西,沒想到這就能看到張華和胡問靜的決戰了?當朝司空和荊州刺史的決戰一定是精彩紛呈,堪稱巔峰之戰。

一個官員腦海中閃過一道光芒,寒門雙傑竟然在此對決,接下來就是決定誰才是寒門第一才子的時刻。

另一個官員眼神中精光四射,胡問靜是地方大佬,張華是朝廷大佬,這根本是地方官員和京城官員、地方和中央的決戰,結果可能影響大縉朝未來的走向。

一個司馬家的官員在人群中仔細的尋找著司馬亮,卻一無所獲,若是張華贏了胡問靜,這司馬亮就會聲勢大跌,再也沒人會覺得司馬亮有資格當皇帝,若是胡問靜贏了是張華,那司馬亮就會聲勢大振,成為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

無數百姓一眨不眨的看著張華,隻見帶著寒意的春風吹拂張華的衣襟和胡須,張華卻一動不動,一股無形的殺氣四處彌漫,讓長街上所有百姓感受到了無比的寂寞和無聊。

有百姓大聲的叫道:“你們到底打不打?老子大老遠跑來不是看你擋路的!”

其餘百姓跟著叫囂:“打啊,不說話說什麼意思?”“打,打,快打啊。”

張華尷尬極了,終於知道自己上了胡問靜的大當,胡問靜是故意讓自己傻乎乎的站著,而她卻在馬車之中舒舒服服的躺著,說不定還有茶水和瓜果!

張華深呼吸,必須把胡問靜這種小人踢出朝廷!他厲聲道:“馬車之內可是胡問靜胡刺史?”

四周喧鬨的百姓頓時安靜了,這是要開始了?

馬車的布簾慢慢的掀開,露出了胡問靜的身形。她淡淡的看著張華,低聲道:“本官就是胡問靜。”

胡問靜的聲音太輕了,張華情不自禁的走近幾步,心中又有些竊喜,胡問靜在他的麵前連大聲的說話都不敢。

胡問靜靠在馬車上,虛虛弱弱的,向張華招手:“本官身體不適,還請張司空走近些。”張華無所謂,慢慢的走到了胡問靜的麵前。

胡問靜拱手行禮,低聲道:“你對汝南王司馬亮家中的歌女有何看法?”張華很是吃驚,脫口道:“汝南王司馬亮家中的歌女?”

四周無數人死死地盯著張華,不敢置信自己聽到了什麼。有百姓大聲的叫著:“沒想到堂堂的司空張華見了荊州刺史第一句話就問汝南王司馬亮殿下家中的歌女!”

四周幾百人跟著起哄:“沒想到張司空道貌岸然,心中想的竟然不是國家大事,而是歌女!”

有人大聲的叫:“色狼!禽獸!偽君子!”

有人憤怒的取出雞蛋砸向張華,一瞬間門四周數百個雞蛋亂飛,隻是片刻之間門,張華渾身都是蛋清蛋黃,呆呆的看著四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個臨街的酒樓之上冒出了司馬亮的身形,捋須長歎:“想不到堂堂司空張華平日裡滿口道德文章,其實心中隻想著齷齪的事情,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一群官員死死的盯著憑欄大笑的司馬亮,到了這時候誰還不明白張華被胡問靜與司馬亮算計了。

張華顫抖著伸出手指指著胡問靜,厲聲道:“你為何要……”

路邊忽然有個女子帶著孩子推開眾人跑了出來,死死的扯住了張華,大聲的哭泣:“張司空,你說了隻要奴家從了你,你一定會娶奴家過門的,如今奴家已經為你生了三子一女,你為何還不娶奴家過門?”張華死死的盯著那個女子,隻覺血往上衝,厲聲道:“休要胡說,我不認識你們!”

幾個小孩子死死的抱著張華的大腿哭喊:“爹爹,爹爹!你不要我們了嗎?”張華大怒:“再胡說老夫就打死了你!”

四周的百姓中有人大聲的叫著:“張華竟然不要兒子?”

一群百姓憤怒的看著張華,達官貴人有幾十個妻妾幾百個情人那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壓根不認孩子的卻少之又少,有百姓抹著眼淚,道:“虎毒不食兒啊!”

有百姓大聲的叫著:“好一個仁義道德君子張華張司空。”

遠處,一個與張華年紀相仿的老婦人慢慢的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襤褸的衣衫之下露出了她骨瘦如柴的手臂。那老婦人慢慢的走到了張華麵前,扯住了他的衣衫,憤怒的嘶吼:“張郎!張郎!你說你當了官之後一定會回來,我在老家等了你三十年,你為何就不回來?你知道你爹死了嗎?你知道你娘病了嗎?你知道你娘臨終前喊著你的名字,一直想著你嗎?你知道我又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苦苦的在家中等你歸來,卻一直沒有音訊嗎?你知道我日夜盼你回來,家門口的那塊地被我踩出了深深的腳印嗎?為何你拋棄發妻?為何你拋棄爹娘?難道你就是為了在京城娶豪門大閥的女子為妻嗎?你豈可如此喪儘天良!”那老婦人跌坐地上淒厲的哭著,死死的扯著張華的衣衫不肯放手。

周圍無數的百姓熱淚盈眶,沒想到張華竟然為了功名拋妻棄子。

有人流著淚,怒罵道:“不是人啊!”不要老婆,不要兒子,不要爹娘,這與禽獸何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