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考試。】
【我們每個人從上小學的時候起,學語文、數學、英語、思想道德、科學、美術、音樂、體育,直升到初中,再增加曆史、政治、化學、物理、生物,然後通過中考,篩選出大概60%的人進入到高中。】
【在高中,我們經曆了文理分科,熱愛文學、對文字、曆史和語言有天賦的去文科,熱愛科學,對數理化有天賦的去讀理科。】
【文科的曆史、政治、地理,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經曆過語數英三大天王和這六大金剛的捶打,高中三年,可以說是大多數人一生之中學識最為豐富的時期。】
早上七點,小到幾l歲的小朋友,大到十幾l歲的青少年,都背著書包準時的出現在學校。
到了傍晚,甚至是晚上,才會從學校離開。
每天的每天,周而複始。
路小柒放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各自的科目課程表——甲方說這些地方可以細致一點,她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是甲方出錢甲方說了算,不過就是幾l張圖的事情,好辦。
從這些課程表上,可以看出來,一天從早到晚,課業安排得滿滿當當。
絕對是讓看到的人會泛起慘淡微笑的一張課程表了。
問,就是經曆過。
【然後,我們就迎來了高考。】
……
之前仙畫也展示了一部分後世的人們從出生後就需要接受的一些教育。
古人們已經知道他們的進階大概是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和大學,後麵好像想讀的話還能繼續讀。
但這一段才讓他們真正看清楚,後世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學什麼東西。
天幕下的人,尤其是朝堂之上的人看得異常仔細。
他們可太需要這東西了!
這幾l年來對教育的折騰不就是想要看能不能直接複製後世的模式嗎?
那還能有什麼比這個更直觀?有什麼課程就照搬嘛。
不過,在看過之後,大家都有些傻眼!
秦朝。
嬴政皺起眉:“語文、數學也就罷了。為何英語也要學?而且是從小就學。”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英語應該是西方的一種語言,陸小柒也時不時會冒出來幾l句,還曾經吐槽過。
蒙恬雖是武將,腦袋瓜卻轉得很快:“臣觀後世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頗為頻繁,那英語顯然也是為此而設。”
很明顯,用英語的國家應該還挺重要的。
嬴政挑起眉,淡淡道:“應是如此。”
但是!
理解了是一回事,內心深處他還是有著一些小小的不爽。
堂堂華夏後人居然要從小就學習另一門語言!
為什麼不是其他國家學習華夏之語呢?
嬴政當然知道答案,無非是後世西方強盛,
而華夏有一段時間被壓著打嘛。
“可恨!”他喃喃道。
手指在握著的深色瓷杯上留下了指印。
西漢。
劉徹歎為觀止:“居然從小就要學那麼多科目!”
他身為皇子,
也是從小就要學習,
但其實在年少之時,學來學去也無非就是那幾l本書。
先背誦,再讀懂,再讀深。
但看仙畫中那些學生,課桌上那可是滿滿當當的教材。
劉徹一時之間都不知道是該同情他們好呢還是該羨慕他們好。
“而且他們還要學音樂、繪畫和體育……這思想道德又作何理解?”
身邊的東方朔越來越感到驚駭。
這麼多課程,這是要培養何等的人才!
想必在百家爭鳴時期的稷下學宮也不過如此了。
但稷下學宮是培養治國精英的地方,可後世顯然針對的是每一個人。
還有政治……如果他沒有對這個科目理解錯誤的話,後世居然將這些教授給普羅大眾?
他們的朝廷,背後的心思是什麼?
或許,隻是為了宣揚統治?
劉徹有些豔羨的歎了口氣:“如此課程設置,後世豈不是每個人都是人才?!”
他們的朝廷,想必沒有缺才的憂慮吧?
肯定是大把人才等著挑。
漢武帝在宮中感慨之時,董仲舒也在家中焦灼。
他在這些課程中果然找不到儒家的位置!
或許思想品德能和現今扯上一些關係,似乎是在講君子品格。
但就這一門課,絲毫不起眼。
直到聽到高中文理分科,他才好受了些。
看來,文史和經典,也依然是被鄭重對待的,依然是有人選的,並沒有徹底沒落。
唐朝。
李世民有些惆悵:“朕想要照著抄都很難呐!”
像是地理、化學、物理這些課程,整個大堂都找不到合適的老師!
隻能緩緩圖之。
北宋。
趙匡胤問趙普等人:“不知那高考是否與咱們的科舉是一樣的?”
趙普思索一番,搖搖頭:“恐怕不是。按照後世的學校設定,他們應有兩場考試需要重視。”
另一臣子補充:“一為中考,從初中進入到高中,此次考試可以刷下百分之四十的人,不可謂之不重要。”
“不錯,還有這高考,應是高中再升入大學。”趙普點頭道,“後世的大學似乎與咱們的太學和國子監等類似。”
也就是說這些學生還是要繼續讀書的,而不是立刻授官。
趙匡胤感歎道:“的確是複雜,但似乎也頗成體係。”
“暫且先看下去吧,其餘的咱們後續再議。”
……
【除了無憂無慮的幼兒園三年之外,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十二年的努力似乎都是為了
高考。】
【考上了好的學校和專業,
人生的路陡然變得寬敞順遂,
考不上,雖然也不至於人生再無出路,但肯定會繞很大的彎子才能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曾經有一個紀錄片曾經跟蹤采訪過幾l個孩子,花了六年的時間。】
一個孩子是出生在北京的富裕家庭。
她從小教學資源就很豐富,中學很輕鬆的進入了中央美院附中,除了正常課業之外還能經常接觸到很多藝術前沿訊息。
但她卻選擇了輟學,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開了一家小酒吧。
六年後再拍她,她從德國留學回來開了自己的藝術公司。
一個孩子出生在小鎮上,家境普通,典型的小鎮做題家。
高考失敗兩次,他選擇了繼續複讀。
“那就再賭一年,反正也不差你這一年了”他母親安慰他,那是一個在工廠做零工的女人,“沒有文憑,找工作很難的,找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
終於,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最終考入了一本。
六年後,他留在了武漢,後來又買了房買了車,最終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
最後一個孩子,出生在貧困山區,而且還是個女孩。
十二歲的時候她才上了二年級。
“女孩子是要嫁人的,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這是她爸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六年後,她沒有再繼續讀書,而是回到了山裡麵,被父母嫁給了自己的表哥。
麵對鏡頭,她的眼睛裡再也沒有了光。
【那些早早就可以被家裡送出國留學的富二代,或者是學習好到可以直接被保送的學神們暫且不論。】
【第二個孩子,假如高考失敗,恐怕過的就是另外一種人生。】
【高考,就是懸掛在華夏每個高中學生頭上的一把刀。】
一個嬰兒出現在天幕上。
他正在天真的懵懂的吸吮著自己的手指,十分愜意。
在他的上方,懸掛著一個倒計時:
“距離高考還有6470天。”
鏡頭一轉,來到安靜的教室裡,所有的學生都低著頭在刷著試卷。
在身後的黑板上,有著大大的粉筆字:
“距離高考還有35天。”
……
這倒計時一出來,所有人都直麵了來自於後世高考的壓力。
充分體驗了一把緊張刺激感。
有本身就即將臨考的學子們直接抽了一口涼氣,差點就趴下了。
“這後世的高考,似乎比咱們科舉還嚇人呢。”
反正他們是不會有這種氛圍的,就是那種身邊人全都督促著緊盯著的感覺。
太可怕了!
而那三個人的六年變化對比,也讓他們唏噓不已。
“看來後世也不是完全美好,很多事情和咱們這兒也一樣。”
“出身權貴,前途早就定下,無需擔
憂。出身普通,就要拚命爭取,出身貧困,那就無法翻身。”
人群中響起了反對聲:“那當然不,那個通過高考改命的,若是放在咱們這會兒,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一個做短工的家庭,想要供出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