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1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5982 字 10個月前

古博城,早在千年前就是中原王朝的領土。

四百多年前,當時強盛一時的前朝,在這上麵建造了如今的古博城,真正成為中原王朝的防禦體係。

一百多年前,此地因戰亂,被當時的前朝藩王占據。

如今,終於回歸中原王朝。

紀煬等人冒著風雪,走了舊時的城牆,一百多年的時間,從古博城到太新縣,今安縣的兩處城牆,早就已經破損得不成樣子。

看著既有人為破壞痕跡,也有自然風霜侵蝕。

但隻要根基還在,那就有重建的可能。

吳將軍道:“等天氣暖和一點,我就派人過來丈量,到時候把準確數據送到灌江城。”

紀煬點頭:“有了這些,就可以算算建造城牆需要多少銀錢。”

“雖說灌江府庫房因抄家富裕不少,可年後需要用錢的地方極多。”

他好歹也在灌江府待了兩年,大概情況都了解。

需要建設的地方極多。

他不能把銀子一股腦全用到這上麵,民生恢複也很重要。

說到底,所做的一切,都是讓百姓們生活質量更高。

昨天晚上冒著風雪去看了關外,這會又冒著風雪看關內的屯兵地。

這風霜直接糊臉。

紀煬等人回去的時候,頭上還帶著寒霜。

不過一行人卻極高興,連旁邊小雲中小白鶴都很興奮。

特彆是小白鶴,她似乎很喜歡這座邊城,還對這裡的曆史熟知,應當是五姑娘講過的。

回了古博城內,寒風明顯少了些,但破敗的街道雖然經過簡單修整,還是殘破不全。

不僅殘破不全,還沒有一個人。

韓瀟道:“古博王室對此地百姓吸血極狠,整個城內,隻有皇城周圍還算乾淨整潔,其他地方的房屋,不對,根本就沒房屋。”

“所以我跟玉縣丞,還有吳將軍商議,把皇城周圍清理出來,以及皇宮裡也收拾出來,讓一部分百姓安置。”

“城內隻有皇宮,皇家彆院,官員豪強們的家,以及許多邪神廟宇乾淨整潔。”

“現在古博城大部分百姓,都安置在裡麵。”

古博城十五萬百姓,一起供養最上層的五千人。

他們自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好在韓瀟跟玉縣丞的安排下,開糧倉,整理房屋,換做最窮苦的百姓進去。

不過韓瀟看了看韓大夫跟林婉芸,又道:“除了吃喝之外,生病也是很大問題,所以還要調用一部分藥材跟醫女。”

藥材是太新縣種的,自然要讓紀煬這個知府同意。

醫女們是林娘子跟韓大夫一起帶出來的,自然也要林娘子點頭。

這都不是太大問題。

而玉縣丞反應過來,韓瀟這是乾嘛?

提前搶東西啊!

他的寧興縣難道就不要了?

那邊沒什麼人口,跟之前的扶江縣有的一拚,旁的不說,基礎建設的東西肯定要。

眼看大家大過年的,都能進入工作狀態,倒有幾分像紀煬了。

武知縣看得樂嗬,他又不是知縣了!是校尉!

根本不用管這些。

誰料吳將軍給他使眼色。

以後屯兵不要東西了?

還在這傻樂?

不止他們,隨後過來的文饒縣趙大人,還有今安縣徐銘,基本都是這個意思。

以前大家湊在一起,都是想怎麼薅彆人羊毛。

輪到自己的時候,紀煬直接挑眉:“年後再議,我心中有數。”

眾人忍不住笑。

怎麼回事,跟著紀煬時間久了,竟然開始變得這麼熱愛工作?

接下來,紀煬倒是認真商議古博城的規劃。

吳將軍負責屯兵,就在古博城跟今安縣之間的地方駐紮,這不用說。

韓瀟作為第一任代理城主,開春之後徹底清查此地人口,幫助百姓修繕房屋。

趁著修繕房屋的時候,把以前的邊城模樣修整出來。

古博城本就四四方方,中間最大集市,以前就是用來做關市,提前收拾出來。

等到四五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關市貿易。

以後來交易的人都要到古博城內,所以這裡人口土地必須清查丈量,為以後每年的貿易打好基礎。

不出意外,古博城隻要安穩幾年,以後就是連接西邊跟承平國的貿易之城。

此地的繁榮會遠超其他地方。

可再大的餅,也要一點點地烙。

做好基礎建設,幫助此地百姓恢複生產,才是頭等要事。

不過說到最後,韓瀟躊躇片刻。

“那個,等到年後,聽說朝廷會派來一批官員?”

紀煬立刻裝傻:“說是三月份左右到,具體還不清楚。”

“反正古博城肯定不會派人,你都做得這樣好,陛下怎麼會再派人手。”

他也不會派人手啊。

有韓瀟在,他還能不放心嗎?

話又說回來,如今灌江城已經穩住,那搬遷至潞州扶江縣的韓家還回來嗎?

韓瀟對這個自然有答案,每個月都有從扶江縣來的幾封家書。

韓瀟,玉縣丞,淩縣尉他們都跟家裡經常通消息。

“韓家應該不會再搬回來,不說官學裡當夫子,還有韓家女眷在扶江縣開的女學也進入正軌,此時搬回來,他們也不忍的。”韓瀟罕見笑,“再說,扶江縣有你打的底子在,如今可是十分繁華之地,大家也不想離開。”

韓家人是避世,但不代表不喜歡繁華穩定的地方。

那裡山清水秀,花田芬香,航運通達,十分宜居。

隻是韓家倒是沒怎麼住縣城的宅子,反而搬到更為僻靜的新建村落,周圍種田耕牛,一片田園美景。

不愧是韓家,還是你們啊。

說起這事,韓瀟又說了件事。

等年後韓家人會秘密過來取走藏在書庫的書籍,算是正式搬遷,這是把家底也拉過去了。

不過韓家人會借口來看韓瀟,再秘密回來。

跟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玉縣丞跟淩縣尉,衛藍的家人,一個是來看望他們,還有就是帶著妻兒到任地。

他們幾個,連衛藍也一樣,最少要在這裡待上三年,也算穩定,肯定要帶著家人上任。

以前灌江府情況不明,所以才沒提這件事。

如今事態平穩,家人自然會過來。

不過玉縣丞的娘子應當是個例外,她還操持著香粉作坊,不過這次也會過來探望。

夫妻二人分居兩地,可兩人心中都對美好生活有向往,又有自己的事業,書信也來往地頻繁,感情依舊不差。

每個人的生活都在往前走。

紀煬心裡也算寬慰,跟著自己,算是沒讓大家白忙一場。

說到最後,玉縣丞跟淩縣尉,衛藍,還說起如今扶江縣的發展。

他們三個是土生土長的扶江縣人士,家人也都在那邊,對那邊的發展最為了解。

不怪韓家都要把家底拉過去定局。

實在是那邊山清水秀的,在新知縣繼續治理下,航運陸運,都暢通無阻。

兩岸碼頭的生計日漸紅火,當地百姓的田地也被治理的肥沃起來,再也不是當初一提起,就說他們

田地特彆貧瘠,特彆苦的地方。

再加上幾個作坊,那葫蘆作坊已經遠近聞名。

化肥作坊還能持續下去,隻要裡麵東西不用完,他們的日子會繼續好過。

香粉作坊則是最繁榮的一個。

吸引十裡八鄉的女子都過去學□□提高了當地女子知識水平跟家中話語權。

所以當地女學才會辦得紅火。

那香粉不管是汴京,還是江南一帶,賣得都很好。

當然,這也依托紀煬在時候修建的運河。

扶江縣已經成為潞州有名的富裕縣城,人口直逼上縣,水渠也修得漂亮,糧食產量更是喜人。

聽完扶江縣變化,紀煬笑笑:“希望有朝一日,灌江府也是如此。”

眾人點頭。

特彆是灌江府本地人。

當初那麼窮的小縣,在他們知府手裡都能發展起來。

灌江府還有關市這個大殺器在,應該不會太差?

昌盛三十七年的年末,不少人心裡升起新的希望。

要讓灌江府百姓也富裕起來!

古博城的事情處理完,也到紀煬,林婉芸該離開的時候。

上次還帶了很多人一起走,現在隻有淩縣尉,衛藍,兩個小孩跟著。

其他人也要出發,去到自己任地。

眾人並未多做敘彆,以後有的是機會見麵。

從古博城分開,紀煬肯定還是要回一趟太新縣。

現在的太新縣百姓惶惶不安。

之前他們還十分興奮地準備冰麵比賽,可突然聽到他們知縣要去當知府的消息。

更是看到拉著知縣行禮的馬車早就出發,而他們知縣到古博城,也不過是看看情況。

等到紀煬他們再回來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人問候。

還好紀煬早有準備,笑著道:“我還在灌江府,不過在灌江城做事而已,以後太新縣有事,我更能照拂。”

好像是這個道理?

而且知府,比知縣大多了。

又好一通安慰,大家問題來了。

誰來暫管太新縣?

新知縣要明年三月才能來。

紀煬看了看旁邊的秀才尤誌。

那尤誌自然說不出的激動,他隻是秀才之身,如何暫管太新縣?

紀煬卻道:“還有隔壁文饒縣的趙大人,他會協助你,主要聽他的就行。”

尤誌大喜。

心裡更加興奮。

有經驗的官吏帶著他,這是好事的啊。

等秋天的秋闈考舉人,他也會更有文章可寫。

同樣從古博城跟著紀煬回來的趙大人,自然早就知道這個決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